健康证办理“走过场”,公共卫生防线岂能形同虚设丨时评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7:35 1

摘要:健康证,绝非一张普通的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等行业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其目的在于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可以说,健康证关乎每一个人

人没到场,证就办好了?日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一些医疗机构在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种种违规情况,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健康证,绝非一张普通的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等行业的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其目的在于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可以说,健康证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消费者与疾病之间的一道“防火墙”,更是把风险挡在餐桌外的民生承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曝光一些医疗机构在办理健康证的体检过程中存在违规情况/图源网络

然而,现实却令人痛心疾首。媒体曝光的乱象中,在个别医疗机构,健康证体检项目缩水,54分钟就能速成;一些劳务中介、体检中心沦为“造假流水线”;甚至15元办理的假健康证都能通过外卖平台核验。这些乱象的存在,让健康证的公信力荡然无存,也使公共卫生安全面临巨大威胁。

本该严谨的体检流程,何以漏洞百出?究其根源,利益的驱使无疑是首要原因。部分医疗机构和劳务中介丧失了基本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将健康证办理当成了一门赤裸裸的生意,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简化检查流程、伪造检查结果,甚至提供“代检”服务。

监管的缺失,也为这些乱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相关部门在健康证办理的监管过程中,对医疗机构的审核把关不严,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健康证体检备案信息尚未完全联网,也使得监管部门难以对健康证的真实性进行有效核查,给了假证生存的空间。

健康证乱象的危害不容小觑。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是一场潜在的健康危机。当患有传染病或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疾病的人员,凭借着违规办理的健康证进入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等行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可能成为疾病传播的受害者。当健康证沦为形式,消费者的信任也会随之崩塌,最终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整治健康证乱象,不能止步于关停几家机构、处罚几个责任人,亟待建立“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治理闭环。

以重典治乱,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对参与造假的医疗机构,应实施“一案双查”,既追究直接责任人,又倒查管理层责任,直至吊销执业许可证。对制售假证的黑中介,可参照危害公共安全罪量刑,用法律震慑打破违法成本低的怪圈。

以技术赋能,让数据跑赢造假速度。应尽快搭建全国统一的健康证管理平台,将体检数据、从业人员信息、监管记录等在平台存证,实现一证一码、扫码可查、全程留痕。如浙江杭州等地打出技术、制度组合拳,试行“刷脸体检+实时上传”模式,让代检者无处遁形,值得全国参考借鉴。

以共治破题,让每个公民成为监督者。需建立快速举报核查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在就餐、消费时主动查验从业者健康证,用“全民找茬”织密监管网络。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地方已探索推行健康证“红黑榜”公示制度,将合规机构与失信机构同步曝光,用社会舆论倒逼行业自律。

任何涉及生命健康的领域,都容不得弹性执行、灵活操作。我们绝不能让保障健康的防线,变成危害健康的隐患。只有让健康证真正“健康”起来,公众才能拥有一个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文/孔德淇

来源:羊城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