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网络上“伪专家”泛滥,教人理财翻车、育儿建议离谱,让大众对“专家”二字避之不及。
如今网络上“伪专家”泛滥,教人理财翻车、育儿建议离谱,让大众对“专家”二字避之不及。
但有这么一位“专家”却打破这个定律,他在央视“满嘴跑火车”,还说出“海带缠潜艇”、“雾霾防激光”等惊人言论。
他是网友口中中国最“不靠谱”的军事专家,却能在央视持续输出28年,还获得了“战略忽悠局局长”的戏称,从电视荧幕火到网络直播间。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他能在一片质疑声中,收获无数观众的喜爱?
1970年,张召忠从盐山工农兵学校中专毕业后,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了一名海军战士。
然而,没过多久,他就被调入北海舰队军事科研所,开始了长达10年的岸舰导弹研究工作。
在科研所的日子里,张召忠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海军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1974年,在组织的安排下,张召忠进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开始学习阿拉伯语。
从北大毕业后,张召忠便被派往伊拉克担任翻译。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这场战争,让张召忠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
张召忠意识到,自己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翻译,而应该为国家的军事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深入研究军事,为中国的国防建设寻找出路。
1982年,张召忠结束了在伊拉克的工作,回到祖国,进入海军装备论证中心工作。
张召忠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重大,他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为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出谋划策。
当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外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思想,张召忠开始自学英语和日语,凭借着对军事的执着追求,张召忠逐渐成为了一名精通四国语言的军事专家。
之后,张召忠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深入研究各种先进的海军装备技术,为我国海军装备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深厚的专业知识,1990年,年仅38岁的张召忠被破格晋升为海军装备论证中心的副研究员,成为了当时海军装备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可以后,他为中国海军装备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992年,张召忠受国防部调派,登上了央视《军事天地》,担任军事节目主讲人。
初登央视的张召忠,还保留着军人的严谨和刻板。
在节目中,他总是正襟危坐,用专业的军事术语和严肃的口吻,为观众解读各种军事事件和装备知识。
然而,这种传统的讲解方式,虽然专业,但却显得有些枯燥乏味,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召忠逐渐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为了让节目更加贴近观众,张召忠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讲解风格。
他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军事原理,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来调侃国际局势,让观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实用的军事知识。
张召忠的讲解风格,让节目迅速走红。
观众们被他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所吸引,纷纷成为了他的忠实粉丝。
张召忠也因此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军事专家,一跃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军事评论员。
他的节目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还在国际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许多外国媒体也开始关注这位来自中国的“军事名嘴”。
随着张召忠在央视的节目中频繁亮相,他便提出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言论。
2013年日,在央视《防务新观察》节目中,张召忠提出了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观点:
“黄海海域水浅,而且周边有大量渔民在养殖海带,使用的是粗尼龙绳,美国潜艇驶入进来很可能被这些绳子缠上。”
“海带缠潜艇”,想想也不可能,不少人纷纷出言质疑。
然而,事实却给了那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
2024年,美国一艘核潜艇在执行任务时,螺旋桨还真被渔网缠住,最终不得不浮出水面进行紧急抢修。
除此以外,张召忠还有一个著名的“忽悠”言论——“陨石砸航母”。
在一次节目中,谈到如何应对航母群,张召忠说:利用火箭携带特制的金属球武器,将其发送到太空,然后在特定位置爆破,让金属球像陨石雨一样坠落,对航母进行打击。
他认为,陨石本身没有电磁反应,难以被电磁干扰,而且以高速坠落时具有巨大的动能,足以对航母造成致命伤害。
这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航母作为海上的巨无霸,拥有先进的防御系统和强大的作战能力,怎么可能被陨石轻易击中呢?
然而,张召忠却认真地分析了这一设想的可行性。
他指出,虽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难题,如精确计算陨石的轨迹、确保打击精度等,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并非不可克服。
这个观点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也激发了人们对未来新型武器的思考。
张召忠的“忽悠”可不仅仅是为了博眼球、制造话题。
2009年,我国第四代战斗机歼-20的研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个消息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美国。
也在这个关键节点,张召忠在央视节目中的一番话,成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他镇定自若地表示:“此四代机非彼四代机,我们只是在歼10上进行改进,歼20还没开始搞呢。”
他的语气坚定,表情诚恳,让人很难怀疑他话语的真实性。
当时,美国的F-22战斗机生产线正处于关键的决策阶段。
F-22作为世界上第一款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其研发和生产成本高昂,维持生产线的运转需要耗费巨额资金。
美国原本对中国的四代机研发进度心存顾虑,担心一旦停止F-22的生产,中国会在战斗机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
而张召忠的一番话,让美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是,美国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停止F-22生产线的决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其他军事项目中。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2011年1月11日,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战斗机在成都成功首飞。
美国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张召忠的一番话给“忽悠”了。
此时,他们再想重启F-22生产线,不仅需要投入天文数字般的资金,还面临着技术人员流失、零部件供应商变更等诸多难题。
而张召忠的这次“忽悠”,无疑为中国的发展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让中国能够在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下,顺利完成歼-20的研发和列装。
除了歼-20事件,张召忠在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忽悠”作用。
在东风-21D的研发和部署初期,张召忠在节目中强调,虽然东风-21D是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武器,但要真正实现对航母的有效打击,还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他的言论再次让美国等西方国家产生了误判,认为这款导弹只是中国的一种战略威慑手段,在实际作战中难以发挥作用。
然而,事实却再次给了美国一记响亮的耳光。
2015年,中国官方正式公布了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的存在,并展示了其强大的作战能力。
此时,美国才意识到,自己又一次被张召忠给“忽悠”了。
从此,张召忠“战略忽悠局局长”的称号在网络上不胫而走。
2015年,张召忠正式从海军少将的岗位上退休。
然而,退休后的他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而是入驻各大新媒体平台,开始了自己的“网红”之路。
在这些平台上,张召忠延续了他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讲解风格,通过发布短视频、撰写文章、直播互动等形式,向广大网友普及军事知识。
如今,张召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的粉丝遍布全国各地。
他已经成为了中国军事科普领域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国防,热爱军事。
来源:北筏话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