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美国FDA宣布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转而依赖AI计算模型、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新方法论”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这一历史性变革标志着全球药物研发正式迈入“后动物实验时代”——以人体为中心、数据驱动、AI赋能的精准医学模式成
转自:生物谷
2025年4月,美国FDA宣布逐步取消单克隆抗体等药物的动物实验要求,转而依赖AI计算模型、类器官、器官芯片等“新方法论”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这一历史性变革标志着全球药物研发正式迈入“后动物实验时代”——以人体为中心、数据驱动、AI赋能的精准医学模式成为主流。
本期主题为“AI 驱动与自动化技术赋能类器官开发新范式-从实验室突破到药物研发变革”空中讲坛由生物谷、镁伽科技共同发起,将聚焦AI+自动化与类器官技术的交叉创新,探讨其在药物研发、疾病建模、个性化医疗中的前沿应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助力中国抢占精准医学技术制高点。
王旭
王旭研究员围绕肝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应用发育生物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工具和技术,构建临床前动物和类器官模型,探索高通量药物筛选组学和个性化细胞、基因治疗的新方法和新策略。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发表在Developmental Cell(单独第一)、Cancer Research(两篇独立通讯)、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通讯作者)、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两篇独立通讯)、Cancer Letters(第一作者) 等肿瘤研究领域的主流期刊中。主持国自然面上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八项,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骨干。2013年起,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青年研究员、课题组长,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胰腺肿瘤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获得中国动物学会“卡尔蔡司”优秀青年学者、上海医学院卓学储备人才,兼任中国微循环学会肿瘤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hLife编委,南京江宁药谷学院特聘专家。
罗镇华
国家级青年人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肝胆损伤修复机制。课题组运用临床生物信息分析、疾病动物和类器官模型等交叉手段,揭示肝脏胆管疾病的病理机制、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五年内以通讯作者工作发表在Hepatology(2024,2023)、eBioMedicine(2024)、Nucleic Acid Research(2023)等国际知名SCI期刊杂志。
方攀峰博士是生物医药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荣获2017“江苏省双创人才”和2022年“甬江人才”,拥有20多年细胞生物学研究经验及8年细胞治疗产业化经验。
方攀峰博士担任镁伽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镁伽鲲鹏实验室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及团队建设,致力于将镁伽鲲鹏实验室打造成生命科学加速器,推动公司在高通量药物筛选、类器官自动化及AI赋能抗体开发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加速生命科学发现与产业应用。
方攀峰博士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工程系,拥有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细胞所博士学位,期间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发育研究所做交换博士生,此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历任博士后和副研究员。2020-2022年,方攀峰博士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