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没人知道这8天里,男孩的父母每天都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她们不仅要关注救援人员的进展,还要过滤网上的流言蜚语!
一名孩子的失联牵动着全网的心!
5月12日,距离福建莆田8岁男孩小樽失踪已过去整整8天。
没人知道这8天里,男孩的父母每天都在经历着怎样的煎熬,她们不仅要关注救援人员的进展,还要过滤网上的流言蜚语!
这场投入上千名救援队员和各种先进设备,无人机,热成像技术,搜救犬等牵动全网的搜救行动,既有让人揪心的困境,也有令人愤怒的插曲,但更多的是普通人对生命的敬畏与团结的力量。
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如今搜救犬这边还有点好消息!
小樽是在5月4日失联的。
当天,他跟着父母和哥哥们一起爬完仙游县石谷解野山。
这座山1803.3米,号称“闽中第一高峰”,是网红打卡地。
但是都是原始地貌,没有经过合理开发,山路崎岖,植被茂密。
他们一家人登顶成功以后都很开心。
特别是8岁的小樽和两个十几岁的哥哥,他们三个人一蹦一跳的就跑在父母前面下山。
8岁的小樽正是爱玩的年纪,可能路上看到了好看的东西停留了一会就找不到哥哥们了。
他就害怕了,独自去追哥哥,结果最后就不见人了!
据小樽的妈妈回忆,他们跟小樽其实相差不远,大概只有几百米。
但当他们到达山脚小卖部时,小樽却不见了踪影。
小樽失联以后,有目击者证实了猜测:
有人曾看到小樽脸色惨白,独自追赶哥哥,只可惜当时没人意识到危险已经悄然来袭。
得知小樽失联以后,当地消防、公安、蓝天救援队还有志愿者迅速集结,上千号人展开地毯式搜索。
然而,这座山地形复杂,加上救援前几天一直在下雨,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这对于搜救犬来说更是巨大的挑战,因为大雨冲刷以后,狗狗就追踪不到气味。
值得一提的是,救援人员用的热成像技术也因为山上植被遮挡失效。
救援人员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徒步翻山,钻洞排查。
看着搜救人员们不放过每一个角落的搜救,实在是令人感动!
更让人心疼的是,多名队员在搜救中受伤:有人被蚂蝗吸血,有人被树枝划伤,甚至两只搜救犬因高强度工作累到受伤。
即便是这样,他们仍坚持“不放弃一丝希望”。
在这8天的搜救时间里,搜救犬在废弃矿洞附近发现一块彩虹糖纸。
经小樽妈妈确认,这颗糖就是小樽随身携带的零食。
不久之后,救援队又在300米外的悬崖边发现沾有野草莓汁的鞋印。
这两点让大家十分激动,起码证明了,小樽可能在这里停下还吃过东西,还有生还的可能!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山上昼夜温差悬殊较大,身着短袖的小樽能否熬过这一个个寒冷的夜晚……
虽然有救援人员在直播的时候透露,事发地不远处的悬崖边有一股恶臭传来。
但尚未有消息证实该恶臭的来源,也有可能是动物的味道。
不管如何,没有坏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这件事,小樽的父母无可厚非承担了最多的舆论压力。
不少网友虽然极不忍心,但还是忍不住批评小樽父母“心太大”。
有网友说,让8岁孩子脱离视线,带孩子去没开发野山本就不应该。
令人动容的是当地村民和网友主动提供物资,在山上放置毛毯、食物,隔壁邻县村民也加入搜救,扩大排查范围。
众志成城,希望尽快传来好消息!
类似小樽的失踪案例在广西也曾经发生过。
那是清明假期前,当时广西梧州也是一名8岁小男孩在山上失联了6天。
当地村民和公安也发动了上千人寻找,最终小男孩被成功找回,安然无恙。
家人和村民开心地大摆筵席招待所有救援人员!
作为一名家长,我对小樽的遭遇深感痛心。
但我也想说,家长带孩子出游,尤其是野外环境,必须时刻保持“一臂距离”。
小樽的走失,本质上是监护疏忽的后果。与其事后自责,不如提前做好风险预判。
这次搜救其实暴露了技术短板:
一些无人机和热成像因为天气和地形的影响无法发挥最大的功能。
未来还是要引入卫星定位、AI分析等科技手段,同时培训民间救援力量,形成高效协作机制。
愿奇迹降临,愿悲剧不再重演!
截至现在,小樽仍未找到,但糖纸和脚印的发现让我们保留了一丝希望。
这个8岁男孩的安危,不仅牵动着一个家庭,更拷问着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与人性底线。
最后,我想对家长们说:风景再美,不及孩子平安珍贵;也想对造谣者喊话:闭上恶意之口,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
愿小樽早日回家!
来源:翱翔吧龙小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