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线排水人丨梁修军:排水管道修复不必“开膛破肚” 破局传统的城市“管道医生”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21:03 1

摘要:扎根排水设施维护近二十载,梁修军常戏称自己是一名城市“管道医生”。排水管道如同城市的“静脉”,传统的开挖修复恰似“开膛剖肚”般大动干戈,而梁修军的工作,就是用“微创手术”为地下管网祛病除患,让城市道路免于“伤筋动骨”。这份事业,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守护城市脉

原创 上海水务海洋 上海水务海洋

梁修军

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扎根排水设施维护近二十载,梁修军常戏称自己是一名城市“管道医生”。排水管道如同城市的“静脉”,传统的开挖修复恰似“开膛剖肚”般大动干戈,而梁修军的工作,就是用“微创手术”为地下管网祛病除患,让城市道路免于“伤筋动骨”。这份事业,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守护城市脉络健康的使命担当。

缘起:破局传统,叩开非开挖技术之门

二十多年前,国内修复破损管道普遍依赖开挖置换法。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城市交通日益繁忙的背景下,犹如给道路“添堵”的“定时炸弹”。每一次道路开挖,都意味着交通拥堵、市民出行受阻,尤其在早晚高峰,更是让城市“苦不堪言”。

2005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改变了梁修军的职业轨迹。听闻国外有一种无需开挖马路就能修复地下管道的新技术,年轻的梁修军既好奇又兴奋,心底燃起一股探索的热情。机缘巧合下,梁修军加入了上海管丽公司,就此与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公司引进的CIPP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堪称“黑科技”。这项技术原理如同“翻猪肠子”——将树脂和无纺布制成的内衬软管,通过水压翻转置入待修复管道,再利用循环热水加热,使材料紧密贴合老旧管道并固化,最终形成崭新的树脂管道。然而,在国内尚无人知晓“非开挖”概念的年代,这项技术的推广之路布满荆棘。人们对“不开挖就能让旧管道焕然一新”的说法充满怀疑,认为这是在“天方夜谭”,每一次技术宣讲,换来的多是质疑与拒绝。

但梁修军并未气馁,公司技术团队通过发表专业论文、积极参与行业技术交流,用严谨的理论和国外真实的施工案例、数据、照片,逐步打破人们的认知壁垒。

突破:匠心巧施技,攻坚创标杆

一次紧急的抢修任务,成为CIPP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在上海“一战成名”的契机。临近夏天,浦东新区一根直径800毫米的进泵站排水管道因工地施工受损。这条管道穿越居民住宅小区,开挖修复不仅成本高昂,还会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几乎不可行。而梁修军所在公司的CIPP技术凭借“不开挖路面、少占道不扰民、24小时超短工期”的显著优势,被委以重任。

施工过程中,当崭新光滑的树脂内衬管在旧管道内成型,所有人都为之惊叹。这次修复不仅让受损管道重获新生,更向业界展示了非开挖技术的巨大潜力。项目成功吸引相关单位专项调研,媒体也进行专题报道。CIPP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自此在上海扎根,成为城市管道修复的重要选择。

此后,梁修军团队持续引进创新技术,将紫外光固化内衬修复技术等融入施工体系,在上海及周边城市累计修复约300公里地下排水管道。但真正让梁修军印象深刻、堪称职业生涯“巅峰挑战”的,是2023年普陀区光复西路附近苏州河倒虹管的修复工程。

这条位于苏州河下方14米深处、直径2米、长85米的钢筋混凝土倒虹管,已服役约30年,顶部腐蚀严重。它每日承担着8万立方米污水的输送重任,一旦发生渗漏,将直接威胁苏州河水质,影响上海的城市形象。然而,该项目的修复难度超乎想象:没有旁通备用管,上下游检查井无法开挖,且地处通航的景观河道,无法架设临时排水设施。

面对重重困难,梁修军团队开启“头脑风暴”,反复实验。经与业主方协调,最终争取到夜间用水量低谷期停水10小时的“窗口期”。但直径仅60厘米的检查井口,又成为新的“拦路虎”。施工设备、材料搬运,工作人员进出,都要通过这个狭小的井口;抽排14米深的污水,只能用几台小水泵并列作业,耗时4个多小时,真正留给井下施工作业的时间不足6小时。

经过多轮方案比选,结合以往经验,梁修军团队最终采用管片内衬修复工艺。2023年的寒冬腊月,零下7℃的深夜,梁修军与团队成员坚守一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一个月。他们清理管内80多立方米的污泥垃圾,对腐蚀部位进行防腐预处理,再用PVC管片精心拼装成内衬新管,并在新旧管道的环状间隙内注浆,成功完成倒虹管的结构性修复,使其使用寿命延长至50年以上,并对两岸检查井进行防腐喷涂处理。此次修复不仅为苏州河沿线倒虹管养护积累了宝贵经验,更荣获“2023年度中国非开挖杰出工程奖”,成为行业标杆案例。

传承:匠心育桃李,创新向未来

在专注一线修复的同时,梁修军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自2007年起,梁修军化身“育人园丁”,担任上海排水行业培训教员,将自己在一线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多年来,已为行业培养近500名管道评估与修复专业人才。梁修军还多次为同济大学等高校课外实习的莘莘学子们现场讲解非开挖技术的原理与施工流程,在他们心中播下专业的种子。

随着排水行业快速发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梁修军带领公司团队积极应对,连续两年在“上海市排水行业有限空间潜水作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中斩获一等奖。竞赛中,梁修军演示突发情况下人员紧急救护及心肺复苏操作,获得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认可。在日常工作中,梁修军也注重培养青年人才,通过“传帮带”,助力他们快速成长,在实践中担当重任。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工作之余,梁修军不断钻研,参与撰写并发表4篇应用论文,参与编制2项团体标准、2项企业标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这些成果,不仅是对过往经验的总结,更是迈向未来的基石。

站在城市地下管网的“考场”上,梁修军始终以匠心为笔、以技术为墨,书写着守护城市“静脉”的篇章。未来,梁修军将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微创妙手”守护城市地下脉络,为改善人居环境、保障城市运行贡献力量,让这座城市的地下“生命线”永远畅通无阻。

排水中心供稿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