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我国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护师邢红,也成为该院继史美利之后第二位荣获殊荣的护理工作者。
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我国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主任护师邢红,也成为该院继史美利之后第二位荣获殊荣的护理工作者。
邢红(左二)指导年轻护士进行PICC置管操作。医院供图
邢红39年如一日奋战在护理一线,聚焦肿瘤、艾滋病及结核病等患者的专业护理服务。她在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领域创下了多个“第一”:成功置入上海市第一例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撰写国内第一本《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牵头完成国内第一部《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专家共识》、开设全国第一家PICC护理门诊等,为保障肿瘤等特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癌症患者在接受化疗时要忍受反复注射带来的剧痛,许多患者的手背红肿、疼痛、溃烂,痛不欲生。邢红将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引入中国,并成为上海第一位采用此技术的一线护士,为深受血管皮肤并发症损伤之苦的患者消弭了病痛。在国内尚无血管超声引导设备的情况下,邢红改良穿刺针,首创“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使置管成功率由原来传统穿刺的60%,提高为90%。
2002年,邢红开设了全国首家PICC护理门诊。不久又创立“邢红临床静脉通路护理工作室”,每年为来自全国各地上万人次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加优质、更加专业的静脉导管护理服务。
PICC导管每周需要维护,但化疗后的肿瘤患者身体虚弱,奔波大医院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负担。为此,邢红创新性地在上海市建立“标准化静脉导管护理社区示范基地”,牵头推动实施共享优质护理项目,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专科护理服务。目前,她已协助建立了40余家示范基地,维护近5000例次导管,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成为中国社区护理门诊的典范。
作为静脉输液治疗的权威护理专家,邢红把推广普及先进护理理念和技术当作她生命的一部分,走到哪里,就把这项工作做到哪里。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是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高发地区,全州大力实施艾滋病等防治攻坚行动。邢红在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奔赴凉山抗艾一线。
邢红(左二)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七人民医院为当地患者进行PICC置管。医院供图
2005年,邢红编写了中国首部PICC护理指南,使上海市一医院成为静脉治疗的主要培训基地。她连续10多年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共培养6000多名静脉治疗专科护士。
20年来,邢红走出上海,踏遍云南、贵州、内蒙古、广西、安徽、湖南、青海、江西等省份的60多家医疗机构。在全国各地,邢红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一线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相关专业理论和技能,完成院外专科会诊1000余例。
责编:陈龙飞
主编:杨小明
校对:毛圆圆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