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七周年。一篇题为《今天,文婷牺牲十七年了》的博文引发全网共鸣:2008年,26岁的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袁文婷,在坍塌的教学楼中多次往返,将13名学生推出死亡线,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废墟里。
今天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十七周年。一篇题为《今天,文婷牺牲十七年了》的博文引发全网共鸣:2008年,26岁的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语文教师袁文婷,在坍塌的教学楼中多次往返,将13名学生推出死亡线,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废墟里。
据《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5日报道,地震发生时,袁文婷正在二楼教室检查作业。当年目击者吴佳辉回忆“袁老师喊‘快跑’后,却多次转身冲回教室”时,仍会哽咽。当晚,救援人员搬开预制块时,场景让人落泪,她用柔弱的身躯,护住2名小学生。
袁文婷不是孤例。根据教育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志》,共有21名教师被追授“抗震救灾英雄”称号,其中18人因保护学生牺牲:21岁的向倩被砸成两段仍环抱3名学生;谭千秋用脊梁撑住课桌护住4个生命;叶志平校长因坚持安全演练创下全校2300人零伤亡奇迹......这些名字,共同铸就中国教育的丰碑。
17年后的今天,英雄教师的事迹逐渐沉淀为历史记忆,教师群体的现实境遇却愈发复杂。据《中国教育报》对2146名教师的调查,六成多的老师认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负面评价增加,五成多老师曾遭遇家长无端质疑。当“个别失德案例”被贴上群体标签,我们是否遗忘了——
在贵州大山,杨绍书23年护送学生翻山上下学,用脚步丈量师者仁心(据新华社报道);在武汉方舱医院,教师杜荣确诊后仍坚持直播英语课程,学生含泪录制祝福视频:“老师,我们等您回来”(据新京报报道);更在无数个清晨与深夜,1800多万中国教师用备课本作业本编织着文明的经纬……
十七年后再次回望,袁文婷们用生命诠释的师德,早已超越“奉献”与“牺牲”的宏大叙事。它是一代代教师在课堂上的细碎坚守,是危急时刻的条件反射,更是老师对“托付生命”的郑重应答。这或许正是纪念的真正意义:不让英雄成为遥远的符号,而让普通老师的光芒被所有人看到,老师,是一个可以托付孩子命运的行者。他们背负的不只是教案,更是无数家庭的未来。
今天,我们是否欠被我们误解过的教师一句道歉?评论区亮出你的高见,让我们共同守护那份照亮未来的师者之光。
来源:教育人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