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出海,豫见未来!10余家媒体组团出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0:19 3

摘要:5月12日,省教育厅开展“职教出海·豫见未来”特色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来自10余家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的记者组成记者团,深入一线围绕我省“大河工坊”特色职教出海品牌,推出河南省职业院校“职教出海”成果展示等系列报道。

5月12日,省教育厅开展“职教出海·豫见未来”特色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来自10余家中央驻豫媒体和省内主要媒体的记者组成记者团,深入一线围绕我省“大河工坊”特色职教出海品牌,推出河南省职业院校“职教出海”成果展示等系列报道。

记者团

先后走进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系列采访报道

和小编一起来看

记者团的采访瞬间

↓↓↓

第一站: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媒体记者集中采访座谈交流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深度耦合中国铁路国际化发展战略,面向非洲、中亚、东南亚等“一带一路”重点区域建立大河工坊(詹天佑学院)4所、教学点3个、培训中心1个、实习基地1个,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和本土技能人才,为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和海外中资企业属地化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海外人才培养方面。高标准完成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老铁路、埃及斋月十日城铁路、阿斯塔纳轻轨等7条境外铁路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项目,累计培训各类人员3300余人、本土师资428人,招收学历生192人,涵盖专科和研究生层次。

教学资源开发方面。面向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老挝等“一带一路”国家开发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48项,职业技能考核样例6项,培训手册、活页教材、教学课件等各类资源300余项,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职教资源体系。

国际教育治理方面。牵头发起成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非职教联盟,承办国际会议,开展人文交流活动,通过“云端研讨+实地交流”模式,推动职业教育领域的全球对话与经验共享。

保障体系构建方面。构建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质量保障三方面保障体系,推动跨境办学行稳致远。

在随企出海实践中,建立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政行企校科”五方联动跨境协同机制,迁移了国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措施,拓展了多模态跨境职业教育格局,畅通了中国标准海外推广渠道,并先后荣获世界职教联盟卓越奖、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等荣誉,相关涉外培训被中宣部树为国际减贫培训典型。

记者团先后走进

学校铁路安全警示教育中心

高速铁路行车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

高速列车智能制动技术实训室

铁路轨道几何形位测量实训

实地参观采访

学校相关负责同志

教师、学生代表

企业代表等

接受媒体采访

第二站: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媒体记者集中采访座谈

近年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深耕国际化办学20年,打造“大河工坊”职教出海品牌,构建“政-行-企-校”四维协同机制,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了创新范本。

机制创新,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学校联合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中资企业,与尼泊尔、卢旺达等境外院校共建“电力丝路学院”,形成“标准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国际化办学模式。通过“学历教育+技能认证+就业服务”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企业海外项目用工匹配度提升40%,成本降低35%。

数字赋能,输出中国职教方案。学校主导开发《输配电工程技术》等7项国际专业标准,建成“中文+电力技术”模块化课程资源库,涵盖320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创新“2+1”分段培养模式,学员实操失误率下降67%。建成绿色智慧电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企业海外员工岗前培训周期缩短50%,项目工期平均缩短20%。

成果丰硕,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累计为尼泊尔、卢旺达等国培养“技术+中文”复合型人才700余人,就业率达95%。学校与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在2024世界中文大会上与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语合中心)正式签约河南首家、也是目前河南唯一一家“中文工坊”项目。标志着学校在职业教育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彰显学校职教国际影响力。

未来,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将持续深化“大河工坊”品牌建设,拓展数字平台赋能范围,推动中国职教标准成为区域通用规则,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记者团先后走进

学校220kV智能变电站实训基地

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

实地参观采访

第三站: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媒体记者集中采访座谈会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深入探索职教出海路径,竭力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享中国文化和职教经验。学校积极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双驱动发展策略,与马来西亚国民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合作,引进外方课程标准12个,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中获奖20余项;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师资团队培育,依托智能焊接技术等优势专业,利用线上线下平台为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培训师资员工660余人次,培养塔吉克斯坦、越南等“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80余名,“汉语+文化+技能”的培养模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纽带。

学校将装备制造优势专业与标准端、教材端、设备端“三端”有机耦合,找准切入点,累计向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输出职业标准9项,向坦桑尼亚、匈牙利、塔吉克斯坦输出双语教材5部,校企联合研发出口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的智能焊接设备获得欧盟CE、俄语区国家EAC等国际认证6项。

学校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柬埔寨劳工与职业培训部、等“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建设柬埔寨“智能焊接·大河工坊”,与格力电器(巴西)有限公司共建巴西“智能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学院”,积极打造意大利“豫厨工坊”、印度尼西亚“豫商课堂”、乌干达“电工电子工坊”等职教出海品牌。2023年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2024年入选河南省首批“大河工坊”建设单位。

记者团先后走进

学校焊接实训室

新能源汽车实训室

数创学院木工坊等

实地参观采访

记者手记

凤凰网 马敏

走进河南三所职业院校的“职教出海”项目,深刻感受到河南职业教育正以开放姿态融入“一带一路”。在郑州电专的实训室,埃塞尔比亚学员正用中文讨论电路图;郑州铁职的虚拟仿真基地,俄罗斯学员模拟驾驶中国高铁;河南职院的智能制造焊接室,传来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焊接工件的火花声——这些画面拼成了河南职教出海的生动图景。

三所学校像工匠般“伴企出海”:电力高专带着智能电网标准扎根非洲,铁职学院沿着亚吉铁路培养技术骨干,河职用“中文+数控”叩开“一带一路”国家的大门。

此行最深的触动,职教出海不仅仅是技术输出,更是文化纽带。职教出海,输出的不仅是技术人才,更是能讲中国故事的“世界工匠,让世界共享中国匠心的温度。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 高冬丽

当职业教育成为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职业教育也正扬帆出海。“教随产出,校企同行”,在河南,职业学校也在国际发展中表现出全面高速增长的态势。

郑州铁院以中国高铁技术为引领,校企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标准、专业标准、教学装备200余项。郑州电专绿色智慧电力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开发风电运维、光伏电站AR实训等5门虚拟课程,并向“一带一路”国家开放共享。河南职院持续输出国际化教学资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积极贡献“河南方案”。

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高职院校46所,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83个,77项专业教学标准、243项课程标准和35本教材被国外教育组织或院校采用,承担国际技术服务项目103个,举办中外人文交流活动107场次……这一串数字恰似河南职教出海的生动表达。

河南日报 马愿

职教为什么要出海?

“中国铁路领先世界”“中国风电领跑全球”……采访中,高校老师们一句句坚定的话语,也让我的自豪之感油然而生,中国技术一定要走出去,因为世界需要。

这种被世界需要的感觉,在郑州铁院、郑州电专、河南职院校园内就能感受到,来自马来西亚、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学生,都是慕中国技术之名而来,跨越山海开启求知之旅,把自己的梦想慢慢变成现实。

当然,跨越山海的不仅是来国内的一批批留学生,还有一批批“身怀绝技”的高校老师,他们也跨山越海,手把手地把自己看家本领教给国外的当地人,为世界培养技能人才。如今,我省职教出海的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实,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河南工人日报 单丹

在郑州铁院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几位俄罗斯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神贯注地进行轨道几何形位测量实训。在郑州电专校园里,“中尼”“中巴”“中坦”“中蒙”电力丝路学院已落地生根,卢旺达“中非电力丝路学院”也在积极筹建中。在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新能源汽车维修实训基地,4位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正围绕着电动汽车,仔细研究讨论着车辆的构造和维修要点。

“我的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受他的影响,我从小就对汽车充满热爱。现在,我的家乡马路上跑着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领先世界,所以我来到这里学习。”留学生胡买宁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目前,河南职业教育正以“中国标准”为笔,以“中文+技能”为墨,在世界职业教育的画卷上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篇章。它不仅为合作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发展,更搭建起了民心相通的桥梁,让中国职业教育的匠心精神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光彩。

教育时报 张俊州

“订单式培养”“海外分校”“国际产教融合”……走进郑州铁院、郑州电专与河南职院,“职教出海”的浪潮扑面而来。在郑州铁院的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熟练地用中文接受记者采访;在郑州电专,来自津巴布韦和巴基斯坦的留学生表示,毕业后将把在中国学到的电力技术投入到自己国家的建设中;在河南职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正围着国产新能源汽车探讨新能源汽车的检测与维修——这一幕幕场景,勾勒出河南职教走向世界的生动图景。

三所职业学校的采访,让我印象最深的词汇便是“标准输出”,河南职教标准正扬帆远航成为“世界标准”。

郑州铁院以中国高铁技术为引领,校企共同开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学装备200余项,在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推广应用。郑州电专将标准输出国际化,与中国电建、金风科技、恒华科技等17家企业联合开展境外属地化人才订单式培养,实现现“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贯通。河南职院持续输出国际化教学资源,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积极贡献“河南方案”,累计输出职业标准9项,为“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积极贡献“河南方案”。

河南教育(高教版) 李玉琪

黄河奔涌的中原大地上,一场跨越山海的“技术对话”在河南高校实验室与异国实训基地间展开。以“大河工坊”为支点,中原职教人正将标准化建设成果与工匠精神编织成现代丝路的新纽带。

在郑州铁院的VR实训系统里,东非高原的晨光与机车操控台指针同频闪烁,其研发的《铁路汉语》教材已进入坦桑尼亚课堂,配套的48项职业标准使学员实操故障率下降70%。当缅甸学员在郑州电专的220KV智能变电站操控带电作业设备时,那些凝结中国师傅智慧的操作秘笈,正将非洲草原的夜空点亮成星河。焊接实验室的火星在河南职院智能焊接实训中心迸溅,来自塔吉克斯坦留学生的防护面罩上映出跳动的焊缝轨迹。

中原职教人正以“大河工坊”为砚,以千年文明积淀为墨,在“一带一路”的技术版图上,书写着“授人以渔”的当代注脚——这既是照亮发展之路的技能火炬,更是文明互鉴的薪火相传。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