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主席对于有学识的人总是格外的看重,对于一心为革命的人都是十分的赞赏。在近代有不少人在面对社会的黑暗时选择拿起笔杆进行对抗。
众所周知主席对于有学识的人总是格外的看重,对于一心为革命的人都是十分的赞赏。在近代有不少人在面对社会的黑暗时选择拿起笔杆进行对抗。
丁玲是其中之一,但是她又不是完完全全的作家,对于她主席是十分的欣赏的。并且二人之间还是有一段渊源的,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主席与丁玲两人之间的友谊。
一、延安相见
在上个世纪初出生的丁玲,正好与最动乱的社会相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可以说是一个有志向的中国人看到都不会无动于衷,丁玲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是一个女子但是丁玲却从不认为救国有男女之分。丁玲由于接受过先进的教育,对于封建思想很是抵触。
当时的社会大多都流传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丁玲对此却是嗤之以鼻。之后她毅然决然的解除了自己的婚约,前往革命之路。在参加革命的路上丁玲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伴侣。
两人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国民党大肆的逮捕我党人员与爱国人士,不可避免的丁玲夫妇也遭遇到了不测。遗憾的是丁玲的丈夫在此次事故中没有走出,最后被国民党残忍的杀害。
但是这并没有打倒这个柔弱的女子,反而让她更加的坚毅。这个时候的丁玲不仅要参加革命还要照顾年幼的儿子,自己一个人实在是难以支撑,之后她就遇到了照顾着她的一个年轻人。
在之后的三年中,丁玲与冯达带着孩子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但是只能说但凡是参与革命的又有几人是可以平静的。在一次国民党的搜捕中丁玲与冯达不幸被捕。
这个时候的丁玲在文坛上已经很有地位了,在得知她被捕之后大家迅速展开了营救。之后通过在文坛与我党的帮助之下丁玲顺利的出狱,但是她与冯达也因为思想不同从而分道扬镳。
出来时之后的丁玲决定继续投靠到革命的事业中去,在短暂的思考之后丁玲毅然决然的前往了我党的大本营延安。
在一路逃避国民党的追捕之后,丁玲终于来到了延安,也是在这里见到了主席。虽然之前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却都互相知道。
对于丁玲的文章毛主席也早就看过,当然对于这一位领袖丁玲也会是极其的敬仰,一直都期盼可以见到。
其实两人还有另一个渊源,那就是丁玲与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是同学,所以说两人也不全是互不相识。
见到毛主席之后丁玲十分的紧张就是怕主席会更严肃,但是其实是她想多了。
当丁玲刚刚走近主席所在的窑洞时,只见一人从房间内走出,大步向丁玲走来。
“你就是丁玲吧!早就听说过你了,你写的文章我看过,写的很好!”主席笑着说道。丁玲也十分的激动,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在简单的寒暄之后主席询问丁玲之后的打算,对于丁玲之前的遭遇,主席也是早就知道了。
听到主席的话之后丁玲的目光忽然坚定了起来说道:“我要上战场!当战士!”听到丁玲的话之后主席赞赏的点了点头,毕竟丁玲一个女子能有如此的大的志向都是一件让人尊重的事情。
在得知了丁玲的志向之后,主席在给丁玲安排完欢迎仪式之后就想着给丁玲派上战场。对于丁玲的事情主席还是十分的重视的,毕竟丁玲是第一个前往延安的作家。再加上主席对于像丁玲这样有学识的作家极其欣赏。
之后丁玲也曾经说过:当年在延安的时候主席和大家对我很照顾。
在丁玲前往战场之前大家还给她举办了一个欢送会,其实是当时有一个大型的文艺活动正好丁玲也在延安,大家就邀请了她。
当时出席的不仅有主席还有周总理、张闻天等我党的一些前辈。在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担心到了战场之后丁玲会承受不了战场上的艰辛。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之后他们认识到是自己想多了。
在战场上的丁玲英勇无畏,虽说在最开始的时候主席并没有给她安排到特别的危险的地方去的,但是只要是在战场上的,哪有安全的地方。
在最前方的红军担负着重任,他们不仅要对抗敌人还要保护后方的大部队的安危。在这里丁玲看到了最真实的战争,之前都是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战争的残忍,现在的丁玲通过自己的眼睛见到了。
在丁玲刚刚到达的时候一名老兵曾经询问过她:一个女子并且还是一个拥有文化的女子为什么要来这艰苦的前线。
听到他的话之后丁玲笑着说道:“革命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在革命中没有男女之分!”在前线中,丁玲又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
她将自己所看见的、所听到的都记录了下来,将它们写成文章。有的时候丁玲还会拿着自己的本子,去给战士们读。
当时的红军战士们大多都是一些贫苦的农民的孩子,他们除了都没有接触过这些。但是这并不会妨碍他们对于丁玲的称赞。在得知丁玲在前线也没有停止创作的时候,主席还专程写了一首词送给丁玲。
看到主席送的作品之后,丁玲爱不释手也更坚定了她在前线的决心!
三、对我不错
之后战事又起,主席与丁玲两人也因为战争没有了见面的机会。在抗日战争中丁玲始终铭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义无反顾的前往了第一线。
在前线上丁玲发挥了自己的长处,对我党的思想进行传播。对于她的成绩主席可以说是赞不绝口。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两人的下一次见面已经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但是在此之前丁玲也没有闲着,她一边为土改运动努力着一边创作。终于在解放战争末期的时候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腾空出世。
也就是在这时丁玲在西柏坡遇到了毛主席,两人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在战争的时候。这一次见面的时候主席与丁玲进行了促膝长谈,主席对于丁玲给出了许多的指导。
也就在主席的教导之下丁玲才有了之后的创作,之后每当有人对丁玲的著作进行夸奖的时候,丁玲总会说:离不开主席的教诲!
1951年之际主席听说了丁玲还要再继续创作,很是赞许,亲自前往拜访。在主席的勉励之下丁玲勤勤恳恳将所有的心血都放在了创作上。
用丁玲的话说就是:“我不能辜负主席对于我的教诲,我要将好的作品写出来,然后给主席观赏!”
晚年的丁玲在遇到西方记者采访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我只能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毛主席对于我很好,今天的我能有如此成就离不开毛主席的教诲!”
在1976年之际,丁玲得知毛主席逝世的消息痛苦不已,随后喃喃道:“再也听不到毛主席对我教诲了……”
来源:孝艺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