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唯一女总理任职期齐平尼赫鲁,阉割约400万男性,后遭人所害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0 02:03 1

摘要:国大党总部已经被蓝绿色霓虹灯的光亮所掩盖。远处黑暗角落里,一群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大选最后得票结果。一位肩上披着围巾的女士远离人群,她独自坐在一边,脸上神情严肃,一位记者悄悄走到她身边,然后问道:“您如何评估当下的形势?”

国大党总部已经被蓝绿色霓虹灯的光亮所掩盖。远处黑暗角落里,一群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大选最后得票结果。一位肩上披着围巾的女士远离人群,她独自坐在一边,脸上神情严肃,一位记者悄悄走到她身边,然后问道:“您如何评估当下的形势?”

这位女士没有抬头看记者,语气淡淡地说:“为时尚早,所有的事情都不好说。”记者没有就此放弃,他继续问道:“您认为下一位总统是男性还是女性?”她回答:“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是谁在参与竞争。”

“要是您输掉大选您对未来有何打算?”听到这个问题,她抬起头看了这位记者一眼,这也是整个对话中唯一一次抬头,她说:“我不怕赢,也不怕输。”她的话让记者本能退后一步,这个记者在她身上看到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的身影。

她不是别人,她就是印度第一位女总理,也是印度迄今唯一一位女性总理,她叫英迪拉·普里雅达希尼·甘地。

1917年11月29日,尼赫鲁家族迎来新生命。据说英迪拉出生后,她的祖母听说是生了个女儿,感到非常失望,竟然当着众多客人的面说:“哎呀,真可惜,竟然不是个男孩!”英迪拉的祖父是经常游历欧洲、思想很开放的人,因此对性别没有任何偏见,听老伴这样说,他便反驳道:“你要知道,贾瓦哈拉尔的这个女儿,有可能胜过一千个儿子呢!”

在场的所有人恐怕都不会想到,英迪拉祖父的话最后竟然应验了!当然,一语成谶也决非易事,在这其中,尼赫鲁夫妇对英迪拉的精心培养起到关键作用,这也是为何身处富豪世家的她依旧可以保持一颗“平民心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英迪拉的父亲尼赫鲁由于参加独立战争,经常被捕入狱,监狱也成了尼赫鲁第二个“家”,虽然跟住在家中的女儿英迪拉“分隔两地”,但是尼赫鲁从没有中断对英迪拉的教育。他从英迪拉6岁时,就一直鼓励她“你要多写信给我”。懂事的英迪拉听从父亲的教诲,每次都会按时给他写信。

在信中,尼赫鲁给女儿展开了历史长卷,并帮助她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虽然当时读这些信件时,她不能完全理解信中的意思,但是多年后,在她接过父亲的大任后,她才明白父亲早就在为自己的总理之路铺路。

独特的身世教养,让英迪拉走入到印度人民群众中去。一次,英迪拉代替父亲尼赫鲁到昌巴去,那里的人们已经安排她住在环形大厦。对于这个安排,英迪拉并不满意,这倒不是因为对方安排的不好,恰恰是因为对方安排的太好了。她说,我是作为我父亲的党的一个代表来的,安排我住在环形大厦规格实在是太高了。

后来因为这件事,还传出来两个故事:一个是说,她不可能是尼赫鲁总理的女儿,大概从来没有住过这么高级的地方;一个是说,她肯定是尼赫鲁总理的女儿,因为除了尼赫鲁的女儿之外谁也不会不去住这么舒适且高端的环形大厦,而搬到一间小屋子里去。

英迪拉的亲切与质朴得到人民群众的青睐,这或许也为她后来的总理道路奠定基础,对于一个国家领导人来说,民心所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是不能失去人民的支持的。英迪拉所到之处,都是欢迎她的人群,每次演讲,都可以博得阵阵掌声、欢呼声。在那些年月里,她的名字几乎和尼赫鲁总理连在一起。

一次在阿拉哈巴德,她正在患着支气管炎,发着高烧,医生叮嘱她一定要卧床休息。但是因为国事忙碌,她不能不协助父亲批阅文件,还要接待数以百计的人。为了提高效率,她想出了一个三全其美的办法:坐在餐桌前批阅文件;同时允许赶冬季大集的群众从桌旁经过,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谈几句话。英迪拉对工作的认真,对百姓的负责全被大家看在眼里,所以人民群众是很尊敬她的。

英迪拉除了帮助自己的父亲之外,也帮助过自己的丈夫费罗兹·甘地。英迪拉和费罗兹是在牛津大学认识的,志同道合的他们很快就对彼此产生了好感,回到印度后就宣布了婚礼,当英迪拉家人得知她要嫁给费罗兹时,每个人都是一脸震惊,因为他俩的阶层不一样,用通俗点的话来说就是费罗兹根本配不上英迪拉,但是她最终还是选择和他结婚。

感情甚好的两人曾有过一段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但是由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每天接触的人和事也不一样,导致两人之间就出现了严重分歧,那个时候的英迪拉已经成了父亲的助手,她经常要跟着父亲到各处旅行,参见各国领袖,为了能让费罗兹跟上自己的脚步,英迪拉也曾帮过他几次,但费罗兹还是辜负了英迪拉对他的期望。

即便费罗兹靠着英迪拉在政界寻找到立脚点,但他终究还是个“门外汉”。后来,费罗兹因心脏病去世,他死的时候英迪拉只有43岁,他没有给英迪拉留下任何东西,只有一地的狼狈不堪和两个年幼的儿子。

关于接任父亲,英迪拉曾经有过不同的念头,在1963年,也就是她上任总理的3年前,她曾对自己在伦敦的朋友多利斯吐露心声:我想离开这一切,在伦敦开始一段新生活,她甚至已经确定要在伦敦购置房产,并打算以后要以向印度留学生出租房屋的方式维持生活。

或许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听了英迪拉的计划后,多利斯认为她是无法实现自己原先的梦想的,她最终还是会走她父亲的老路。果不其然,一年后英迪拉的父亲尼赫鲁因中风去世,作为他的女儿,英迪拉必须从父亲肩膀上接过重任。

对于处理国事,英迪拉已经得心应手,而所谓政治头脑,出生在尼赫鲁家族的英迪拉自小就已经拥有了,成为总理候选人也是理所应当的事。虽然之前英迪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但是印度政界元老并不看好她,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她是女性,但英迪拉最终还是凭借超群的政治天赋与铁血手腕,拽着印度不断发展。在她掌握政权的15年里(1966年1月24日至1977年3月24日;1980年1月14日至1984年10月31日),印度在军事、政治、文化、外交上都有了质的飞越,而她的任职时间也几乎和父亲齐平。

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统治方式,英迪拉在管理国家上和父亲用的手段是不一样的,与尼赫鲁毕生反对发展核武器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英迪拉带领她的国家走上一条通向第一次地下核试验的道路。除此之外,在军事上,英迪拉的手段也比父亲强硬很多,任职期间,她曾两次发动印巴战争,跟今天不同的是,当年的英迪拉带着印度部队真正消弱了巴基斯坦的势力。

英迪拉第二次上任总理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国家身上被两张难以摒弃的“大网”所缠绕着,一张“网”上写着人口过剩,另一张“网”上则写的贫困。为了解决人口爆棚,人口压力阻碍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英迪拉坚持实行节育政策,那时候的印度一年约有400万男子要被强制做节育手术。

但是碍于上传下达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部分男子在这期间死在了手术台上。英迪拉这样的做法虽然让人口在短时间内得以减少,但是她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引起部分民众对她的怨恨,这为其日后的遭遇埋下隐患。

1984年10月29日,英迪拉在公众集会上上谈到有人在预谋杀害她,但是对于这件事,她是这样说的:“这样的事情不会让我感到担心,因为当我死时,我的每一滴血都会滋润着国家,增加一个统一印度的力量。”英迪拉的很话就得到应验。10月31日,英迪拉在新德里她的私人住所的花园被人暗杀。

当天,她要接受演员彼得的采访,这期节目准备在爱尔兰电视上播出。就在她要去接受采访的路上,途经花园一扇门时,守卫的两个保镖向她开火,至此,英迪拉结束了她辉煌又动荡的一生。

来源:红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