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聋哑司机偷拍女性事件:同情应该,纵容不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3 09:29 2

摘要:上海那个网约车偷拍的事,想想都让人后怕。有个姑娘凌晨三点打车,看司机是聋哑人,特意多给了 10 块钱打赏。结果刷到个视频,镜头正对着她的腿,配文写得要多猥琐有多猥琐:"黑丝小姐姐凌晨去哪浪"—— 仔细一瞧,这不就是自己坐的那辆车吗?

上海那个网约车偷拍的事,想想都让人后怕。有个姑娘凌晨三点打车,看司机是聋哑人,特意多给了 10 块钱打赏。结果刷到个视频,镜头正对着她的腿,配文写得要多猥琐有多猥琐:"黑丝小姐姐凌晨去哪浪"—— 仔细一瞧,这不就是自己坐的那辆车吗?

她顺着账号翻下去,好家伙,200 多条视频全是女乘客,镜头专挑刁钻角度,有的甚至拍到裙底。评论区里全是不堪入目的留言,可气的是,她找到平台后,人家只删了她那条视频,直到闹上热搜,司机才把账号清空。你说气人不?一边揣着乘客的同情钱,一边把人家隐私当商品卖,聋哑人的身份成了他作恶的保护壳。

这事儿让我想起重庆那对卖西瓜的夫妻。他们在路边摆摊,对面来了对残疾夫妇,看他们生意好,直接冲过来砸秤骂人。男摊主气不过推了对方妻子一下,人家往地上一倒,转头就索赔 2 万。最后警察来了,说对方是残疾人,生活不易,摊主只能自认倒霉,赔了 500 块不说,被砸的西瓜钱都没敢要。后来有网友说,这对残疾夫妇早就是 "地头蛇",仗着自己身体不便,经常欺负同行 —— 你弱你有理,成了他们横行的通行证。

菜市场里这种事也不少见。我遇见过一对聋哑夫妻摆摊,纸板上写着 "聋哑人自产自销",角落贴张皱巴巴的残疾证。有回买豆角,标价 3 块一斤,称重时给我按 6 块算。我指着价签跟他们比划,男人突然 "啊啊" 乱叫,女人硬把塑料袋塞给我。我坚持较真,他们才不情不愿退钱。第二天又看见他们多收一位老人的钱,城管来了,两人立刻比划 "听不懂",围观的人直叹气:"残疾人做点生意不容易。" 最后就这么不了了之 —— 你看,同情成了他们明目张胆占便宜的借口。

还有直播间里坐轮椅的 "苦情主播",背景是破砖瓦房,天天喊着 "买点花生帮帮我"。有网友看他们可怜,买了 250 克包装的花生,到手一称,115 克是脱氧剂,59 克是带壳发霉的花生,剩下的连半斤都不到。评论区全是吐槽:"蜂蜜兑水"" 红枣发霉 ",可你要是敢差评,立刻被扣上" 歧视残疾人 " 的帽子 —— 感情弱势成了免死金牌,消费者连维权的资格都没有?

前段时间看到个视频,几个残疾人凌晨用高音喇叭卖唱,吵得居民没法睡。民警来了没惯着,说:"谁的生活不苦?卖茶叶蛋的阿婆凌晨三点就出摊,人家没靠卖惨赚钱。" 这话糙理不糙:大家尊重的是脑瘫女骑手送外卖的汗水,是残障作家用脚打字的坚持,是聋哑夫妻起早贪黑的诚信 —— 真正的体面,从来都是用双手挣来的,不是靠消费同情骗来的。

那个网约车司机被行拘时,估计没想过,自己打的 "聋哑人" 牌终会失效;重庆砸瓜的残疾夫妇,大概觉得只要闹得够凶,法律就会网开一面;菜市场的聋哑夫妻,可能认定消费者不敢跟残疾人较真 —— 但他们忘了,善意有边界,同情不该被滥用。就像那位民警说的,没人天生该为你的越界买单,更没人该容忍你把弱势当成伤害别人的武器。

咱们从不吝啬对弱者的善意:看见残疾人摆摊,多买两把菜;遇到聋哑司机,主动给打赏;刷到残障人士的直播间,顺手点个关注。但所有善意的前提,是彼此尊重。你不能一边收着打赏,一边偷拍乘客;不能一边砸别人的摊位,一边索要赔偿;更不能一边缺斤少两,一边用残疾证堵别人的嘴 —— 这不是利用同情,这是践踏善良。

真正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像用脚绘画的画家、靠义肢跑步的运动员,他们在命运的裂缝里认真活着,用汗水兑换尊严,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发自内心的敬佩。而那些把 "弱" 当成武器,不断突破道德底线的人,终将让真正的弱者失去社会的信任。

同情不是保护伞,善良得有底线。我们可以体谅命运的不幸,但必须拒绝为越界的恶行买单 —— 这不是冷漠,而是对真正需要帮助者的保护,更是对社会公平的坚守。毕竟,一个允许 "以弱凌强" 的社会,最终伤害的,是所有人的善意。

来源:大道微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