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跑那么快,为何我们还能看清窗外的广告?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09:40 1

摘要:它也叫“余晖效应”,指的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影像,当物体消失后,物体的影像会因为视觉惰性,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不会立马消失。

经常坐地铁的朋友肯定见过,在地铁运行途中,窗外经常会闪过一连串的动画广告。

可让人纳闷的是,按理说以地铁跑起来的速度,肉眼很难看清楚窗外运动的物体,难道说这个广告屏幕跟着列车跑?

实际上,这些广告并不是来自一整块屏幕,而是一排排间隔安装在地铁隧道两侧的LED灯柱,它们都是静止不动的。

那为什么灯柱发出的光能让我们感觉到是屏幕在播放呢?这得说到

“视觉暂留”这个神奇的现象。

“视觉暂留”现象最初由英国伦敦一位大学教授在1824年提出。

它也叫“余晖效应”,指的是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形成影像,当物体消失后,物体的影像会因为视觉惰性,在我们眼睛的视网膜上停留一段时间,不会立马消失。

简单来说,就是在物体快速运动时,当它突然消失不见后,它的影像还会在我们眼睛里停留0.1-0.4秒左右。

就像以前上学时,很多人都试过在书本角落画一连串不同动作的小人,这时候如果快速翻动书本,小人看起来就像是看动画片一样,动作连贯的移动起来。

在地铁运行过程中也一样,虽然LED灯柱快速闪过,但由于“视觉暂留”,前一个灯柱的影像还没在我们视网膜上消失,下一个画面就紧接着出现了,这样就形成了连贯的、能看得清的图像。

早在唐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利用“视觉暂留”现象的走马灯,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热气会使灯笼旋转起来,灯笼四周就会投射出移动的画面。

像19世纪出现的留影盘,后来的定格动画等,也都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视觉暂留”被用到地铁上是在1980年,美国艺术家在纽约地铁布置过长达90多米的灯箱,灯箱内的荧光灯照亮里面两百多幅画,这样列车在移动时,通过灯箱外部的开孔就能看到动画效果的艺术作品。

当然,这只是基本原理,想要地铁外的广告看起来是连贯的视频,得考虑到列车的移动速度和灯柱的闪烁频率。

地铁广告的灯柱会按不同的间距安装,闪烁图案会事先编程,当列车经过时,计算机监测列车移动速度,从而控制灯柱图案的闪烁频率,“配合”我们的眼睛看到完整的图案。

所以,地铁广告并不是一张移动的显示屏,也不是投影在车窗的画面,就只是一排排小灯带,是不是很惊讶呢?

来源:重症医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