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激光雷达的小鹏G7,25万价位有何底气?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0:19 1

摘要:推开小鹏4S店那扇锃亮的玻璃门,一股混杂着新车皮革味和空调冷气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把外头夏日的燥热隔绝得干干净净。

-推开小鹏4S店那扇锃亮的玻璃门,一股混杂着新车皮革味和空调冷气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把外头夏日的燥热隔绝得干干净净。

哎呀,说实话,每次进这种新能源车的展厅,都感觉像是穿越到了未来某个空间站的休息区,安静、明亮,还有点…怎么说呢,科技感爆棚,但又带着一丝丝摸不透的神秘。

-家人们谁懂啊?!-

还没等我仔细打量这未来的空间,旁边就传来一声带着哭腔(夸张手法,哈哈)的呼喊。

扭头一看,嚯!一个穿着时下最in洞洞鞋的00后小伙,正举着手机对着镜头,眉飞色舞地比划着。

-我跟你们说,今天本来是约了看隔壁特斯拉Model Y的,结果你猜怎么着?刚进门,这小鹏的销售小哥眼睛一亮,直接把我拦下了!张嘴就是‘帅哥,别看特斯拉啦,来看看咱们小鹏G7!这车牛X了,激光雷达都没装,纯靠摄像头就跟人脑似的,聪明着呢!’妈呀,我当时就懵了,这年头连车都学会开天眼了?不装激光雷达,这智驾还能行?这小鹏G7,25万的起步价,到底哪来的底气敢这么玩啊?!-

小伙子这一嗓子,瞬间把展厅里不少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是啊,去年还铺天盖地宣传-激光雷达是智能驾驶的标配-、-没有激光雷达就没有灵魂-呢,怎么转眼间,小鹏G7就敢-裸奔-上阵了?这新能源汽车圈的技术路线之争,可真是比宫斗剧还精彩,反转来得猝不及防。

玻璃幕墙外,一溜打着双闪的试驾车整齐地排着队,像极了准备出征的钢铁长龙。

展厅最中央,那台星际绿涂装的小鹏G7,流线型的轿跑SUV身段,确实挺扎眼。

车头那道贯穿式的LED灯带,忽明忽灭的,感觉不是在照明,而是在跟展厅顶部的射灯进行某种加密通讯,自带BGM的那种科幻感。

旁边,一位穿着深蓝色制服、一看就是经验老道的销售经理——暂且叫他老张吧,正弓着腰,对着一对中年夫妇比划着车身线条。

-您看这腰线,这是我们设计师花了多少个日夜,一毫米一毫米抠出来的!跟那个谁…蔚来ES6比,我们的倾角足足多出0.7度!别小看这0.7度啊,风阻系数直接干到0.268!0.268什么概念?比特斯拉Model Y还能藏半斤西北风!这不仅省电,跑高速还更稳,更安静!-

老张这番话,听着是挺专业,但-藏半斤西北风-的比喻,瞬间就把我拉回了地面,嗯,这很接地气,很生活。

不过,这风阻系数确实是新能源车很看重的一个指标,直接关系到续航。

看来小鹏G7在气动设计上是下了功夫的。

说到这风阻,其实也牵扯出新能源汽车市场当下最核心的几个矛盾点:技术路线的选择、成本控制、续航焦虑,以及最重要的——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市场这股暗流啊,涌动得厉害着呢。

还记得吗?去年这个时候,几乎所有新势力都在拼命宣传自己的激光雷达方案,什么-城市NOA-、-点到点智驾-,恨不得把激光雷达吹成汽车的-第三只眼-,没有它,车就跟瞎子一样。

结果呢?今年工信部第378批新车公示表一出来,小鹏G7赫然在列,证件照上清清楚楚,没!有!激!光!雷!达!

这下好了,去年那些把激光雷达吹上天的KOL们,此刻集体患上了-选择性失忆症-。

前几天还在直播间里斩钉截铁地说-激光雷达是未来-的,转头就变成了-纯视觉方案才是王道,成本低,迭代快!-哈哈,这变脸速度,真是比翻书还快!

对了,说到这个,前阵子某位-红衣大佬-不是刚在直播间放话嘛:-摄像头+算法才是王道!装激光雷达?那就像给智能手机配个大哥大,完全是多余!-这话一出,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

支持者觉得大佬说得对,摄像头方案成本低,数据量大,更容易通过算法实现突破;反对者则认为,激光雷达在恶劣天气、复杂光线下的感知能力是摄像头无法替代的,是安全冗余的保障。

你看,这技术路线的-罗生门-,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展厅角落的咖啡机还在嗡嗡作响,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一个穿着格子衫、一看就是程序员小哥的,正把手机架在充电桩上刷B站。

屏幕里,各种关于小鹏G7的讨论弹幕像瀑布一样刷过:

-取消仪表盘?这我能忍!但HUD能不能显示原神地图啊?开车的时候也能做任务?-

-升降喇叭?emmm…下次是不是该搞个自动收缩的麦克风支架?方便我在车里开线上会议?-

-单电机218kW?这马力够不够带着丈母娘逃离春运高速啊?别到时候被大货车滴滴滴!-

这些弹幕,虽然看着有点无厘头,但仔细想想,不正是当下消费者对智能汽车最真实的诉求和担忧吗?大家不仅关心车的性能、续航,更关心它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能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甚至能不能满足一些-奇奇怪怪-的需求。

说到这技术路线的争论,其实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成本和算力。

我在匿名论坛上看到过某新势力研发总监的吐槽,那话叫一个辛辣:-说纯视觉方案省成本那是耍流氓!你知道特斯拉每年烧几十亿美金训练那个叫Dojo的超算吗?那钱哗哗地流啊!小鹏的云端训练集群敢把账单晒出来给大家看看吗?这算法的优化、数据的训练,才是真正的吞金兽!-

这话倒让我想起三年前某位车企CEO的名言,他说:-自动驾驶就像谈恋爱,摄像头是眉目传情,能看到对方的眼神、表情;但激光雷达呢,就像是查手机定位,能精准地知道对方在哪里,有没有跟别人约会。

-这个比喻,虽然有点不正经,但确实形象地说明了两种技术路线在感知精度和信息获取上的差异。

那么问题来了,小鹏G7为什么敢在25万这个价位,放弃被很多人视为-标配-的激光雷达呢?

我在展车旁边溜达,正好听到一位戴金丝眼镜、看着像是硬件工程师的大哥,正敲着A柱,压低声音跟旁边的人说:-知道为什么取消激光雷达吗?-他学着电影里的腔调,神秘兮兮地说,-不是不需要,是真的…算力撑不起啊!-

这话一出,我心里咯噔一下。

原来如此!不是不想装,是装了也跑不动!激光雷达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对车载计算平台的要求极高。

如果算力跟不上,再传感器也发挥不出作用,反而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

正好,我注意到中控屏突然亮了起来,上面赫然显示着-高通骁龙8295-的标识。

这颗芯片,在当下汽车座舱芯片里绝对是顶流般的存在,性能比上一代的8155翻了不止一倍。

它倒映在围观者瞳孔里,就像跳动的火焰,仿佛在无声地宣告:-看,我们的座舱算力够牛X!-

这颗强大的8295芯片,此刻正默默地计算着,有多少网友会因为-支持王者荣耀车机版-、-能流畅运行各种APP-这样的卖点而心动买单。

毕竟,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智能汽车的-智能-,不仅仅体现在自动驾驶上,更体现在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娱乐性以及与手机生态的互联互通上。

取消激光雷达省下的成本,一部分可能就用在了这颗高性能的座舱芯片上,用来提升用户的座舱体验。

这,或许就是小鹏G7在技术路线上的一个取舍,一个-刀法-。

说到这个-刀法-,前阵子在试驾小鹏G7的时候,副驾上坐着一位数码博主。

试驾专员猛踩电门,那股强烈的推背感瞬间把我们牢牢地-钉-在了NAPPA真皮座椅上,感觉整个人都被吸了进去!后视镜里,不远处蔚来换电站那醒目的招牌,正迅速缩小成一个红色的光点。

博主突然一拍大腿:-哎呀!这不就是手机圈的‘刀法’吗?!-

我一愣:-啥刀法?-

他接着说:-你看啊,手机厂商为了控制成本,会在某些配置上做减法,比如砍掉长焦镜头、取消充电器什么的。

但同时呢,又会在另一个地方做加法,比如堆上最新的处理器、最屏幕,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小鹏G7这波操作,不就是一模一样的套路吗?砍掉昂贵的激光雷达,省下一大笔成本,然后把这笔钱或者一部分钱,用在堆8295这样的高性能座舱芯片上,再宣传支持各种娱乐功能,制造话题和噱头!这招高啊!雷总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他这番话,真是醍醐灌顶!确实,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如何在成本和配置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用有限的预算打造出差异化的卖点,是每个车企都在思考的问题。

小鹏G7选择在智能驾驶硬件上做减法(暂时取消激光雷达),但在智能座舱体验上做加法,这无疑是它在25万这个价位段,用来吸引特定用户群体的策略。

那么,小鹏G7的目标用户是谁呢?或者说,在当下这个新能源汽车的-多重宇宙-里,不同的人对车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

我在展厅里观察了一会儿,发现真是千人千面。

一对95后的小情侣,正对着后备箱争得面红耳赤。

-这后备箱空间够大吗?我那辆折叠自行车能放进去吗?--哎呀,放不进去就放后排呗!你骑车的时间多还是我坐车的时间多?-

旁边,一个看起来是二胎奶爸的顾客,正默默地拿着卷尺测量着第三排座椅到后备箱的距离,嘴里还念念有词:-嗯,放两个儿童安全座椅,再加一个婴儿车…这空间好像有点悬啊…-

不远处,一个穿着JK制服、扎着双马尾的小姑娘,举着云台绕着展车转了三圈,嘴里不停地对着手机说着:-家人们快看这个悬浮屏!竖起来简直就是个超大的化妆镜,补妆什么的太方便了!横过来呢,就是我的专属吃播背景板!以后在车里也能直播吃东西啦!集美们,把‘绝绝子’打在公屏上!-

还有一个戴着渔夫帽、皮肤黝黑的大哥,凑近充电口看了半天,然后自言自语地嘀咕:-这车百公里电费够买两碗牛肉面吗?跑网约车的话,这电费成本划算不?-

这些真实的场景,让我再次想起那个著名的-灵魂拷问-:当续航焦虑变成了充电焦虑,究竟是我们驯服了电动车,还是电动车驯服了我们?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说,续航和充电成本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收入。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空间、舒适性、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

而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车辆的智能化、娱乐性、甚至能不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都成了重要的购买因素。

小鹏G7取消激光雷达,或许正是为了在成本上做出让步,以便在其他方面,比如座舱体验、设计、甚至价格上,更能迎合一部分特定用户的需求。

它不再试图-讨好-所有人,而是更精准地去捕捉那些对智能座舱、对设计有更高要求,或者对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没有那么-执着-的消费者。

展厅的时钟滴答滴答地指向了下午五点,夕阳透过玻璃幕墙,给展车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边。

就在大家还在各自盘算着这辆小鹏G7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时,一个穿着oversize卫衣、戴着耳机、一看就是Z世代的年轻人突然冒出来,语出惊人:-既然这车机都能装Steam玩游戏了,那什么时候能支持比特币挖矿啊?!-

这话一出,整个展厅瞬间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销售经理老张扶了扶自己歪掉的工牌,也忍不住乐了:-哈哈,小伙子你这想法够超前啊!要不…您试试把行车记录仪改成矿机?说不定还能挖点零花钱出来!-

玻璃幕墙外,晚高峰的车流已经亮起了密密麻麻的红色尾灯,像极了等待揭晓最终答案的进度条。

小鹏G7,这辆-告别激光雷达-的轿跑SUV,能否凭借其在智能座舱、设计以及可能的成本优势,在竞争激烈的25万价位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它的纯视觉方案能否经受住实际应用的考验,真正做到-跟人脑似的-聪明?而消费者,又是否会为这种-刀法-买单,接受一辆没有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

这些问题,或许只能交给时间和市场去回答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之争远未尘埃落定,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车企的产品策略。

未来,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意想不到的技术组合?又会有哪些-奇葩-的功能出现在车上?这片充满活力的市场,永远不缺话题和惊喜。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木不识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