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选编(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0:38 2

摘要: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晋商诚信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等文化瑰宝,应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与高校德育深度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底蕴,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德育育人体系。为此建议: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大会发言选编(二)

推动三晋优秀传统文化

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

省政协常委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 丁耀武

山西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拥有尧舜德孝文化、关公忠义文化、晋商诚信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等文化瑰宝,应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与高校德育深度融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大思政课”底蕴,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德育育人体系。为此建议:

■以文化为魂,构建“四维育人”新体系。构建“文化基因+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依托陶寺遗址、解州关帝庙、晋商博物院、于成龙廉政文化园等资源,开发《三晋传统文化》通识课程。打造“专业教学+文化标识”育人特色,运用数字技术建设沉浸式文化育人平台,推进传统文化教学育人改革,形成“文化研究—课程开发—实践应用”转化应用。

■以实践创新为径,拓展“三个协同”新路径。构建“文化实践+德育育人”协同体系,依托德孝文化园、晋商文化产业园等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德孝家风传承”“诚信经营模拟”等实践项目。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组织学生参与合作课题,打造“文化阐释—产品开发—市场应用”全链条。建立校地协同长效机制,构建“文化滋养—实践淬炼—价值升华”育人闭环。

■以师资建设为基,锻造“文化导师”新队伍。实施“文化育人导师”培育工程,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修,举办“传统文化金课设计大赛”。开展传统文化专项研究,鼓励教师将传统文化育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推动学术研究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完善文化育人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专项奖励。

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省政协委员 山西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王 军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要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创新体系,在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作为。为此建议: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构建完善以国家战略、科技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面向产业的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集群。完善“政府—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大力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机制,打造协同联动新生态。优化高校科研组织模式,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联合科研攻关双轨机制,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匹配度。支持高校牵头或参与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部委级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等建设,加快实现原创性突破。进一步健全成果评价体系,完善全链条服务,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晋创谷”协同联动,探索设立“山西科创飞地”,实现“异地研发、山西转化”。

■改革创新人才引育机制,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探索实施“人才飞地”计划,在创新资源集聚区建立离岸研发中心,构建“候鸟型专家+驻地型团队”柔性引才模式,建立青年教师“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培养体系。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奖,完善以创新绩效为导向的资源分配机制,支持跨学科团队建设。

全力提升我省跨境电商全产业链韧性

省政协常委 农工党山西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杜宏瑞

我省中小跨境电商企业出口潜力巨大,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下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建议:

■ 优化金融链,缓解企业现金流压力。引导金融机构设立跨境电商专项信贷,对出口东盟、RCEP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企业给予利率优惠,优先支持我省特色产品出口企业。在跨境电商园区试点“24小时退税快车道”,对中小微企业实行阶段性所得税减免政策。

■做强制造链,提升制造业转型能力。建设三大数字工贸基地,在太原一晋中(装备制造)、朔州(陶瓷产业)运城(苹果深加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带”示范区。培育海外产能合作园,配套建设“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中心”。

■创新贸易链,数智赋能提升产业性。打造省级AI跨境服务中心,集中对接采购AI工具,以成本价向中小企业开放数智化服务。培育本土服务商矩阵,对年服务企业超 100 家的本土服务商,给予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

■提升信息链,助力中小企业海外流量。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服务功能,搭建跨境直播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配套直播电商服务。开展校企合作,培育跨境直播电商人才,打通平台、卖家信息瓶颈,分享“出海”新讯息。

■统筹管理链,发挥政府桥梁作用。实施“晋企领航”行动计划,推动建立3至5个省级海外仓枢纽节点。建立中亚贸易服务专班,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创新“关一银一税”协同机制,在海关试点打造跨境电商联合服务大厅,实现报关、结汇、退税“一窗受理”。

抓好产业园区建设

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省侨联副主席 山西省晋民投集团总经理 陈 杰

我省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需通过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提档升级,进而实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

■弘扬“晋商精神”,增强创业信心。抓住机遇推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将跨境电商作为山西融入“双循环”的战略支点。

■ 鼓励企业入驻,形成规模效应。以申报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核心抓手,多措并举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尽快尽早人驻园区。设立省级跨境电商品牌孵化基金,以奖代补鼓励跨境电商人驻园区稳步发展。

■强化服务赋能,组建产业联盟。创新“跨境电商+专业镇”模式,依托山西数据流量谷近千家大数据公司AI处理能力,整合特色产业集群,组建“山西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创新“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护航"模式,设立跨境电商企业境外知识产权专项补贴,组建省级跨境电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法律支持。

■ 扩建物流枢纽,完善网络支撑。推动跨境电商综试区提质扩容和国家物流枢纽规划节点城市太原、大同、长治、临汾深度融合,支持长治、阳泉等具备产业基础的地市申建全国第九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并制定申报跨境综试区三年发展目标,构建“陆空网”立体通道。

■简化办事流程,强化金融支持。开发“晋跨通”一体化平台,集成集采、贷款报关、结汇、退税功能,实现“单一窗口、一键申报、七日到账”。鼓励平台型企业申请跨境支付牌照,支持本土持牌征信机构从事合法跨境征信业务。

多措并举打造跨境电商人才高地

省政协委员 中国通才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牛 健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密切协作,推动政策链、教育链、产业链深度耦合。为此建议:

■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补齐实践缺失短板。发挥“双师型”教师理论实践贯通优势,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人教学。推动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实际参与电商项目运作,不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交流座谈。探索推行“企业导师入校"机制,引入行业专家及企业导师授课,开展讲座与研讨、校企融合教研活动。

■紧盯企业发展需求,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契合产业需求培育技能人才,让学生参与跨境电商业务全流程运作,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孵化专业团队,实现“教学一实训一就业/创业"完整闭环。将行业前沿技术纳入教学内容,确保课程与行业实际紧密结合。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以奖代补模式。设立省级跨境电商人才发展基金,用于校企共建课程、产业学院建设、竟赛与师资补贴。组织各类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竟赛等活动,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联动,挖掘和培养具有潜力的高质量专业人才。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培育合作创业氛围。通过发布行业公约、制定服务标准等举措,在技能培训、法律咨询、职业发展等方面提供服务,努力为我省跨境电商发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进而吸引人才。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通过研讨会、讲座、培训等方式,及时分享前沿信息、优秀经验和技能资源,提升在校学生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

深化殡葬改革 保护耕地资源

省政协委员 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宋海兵

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惠民政策落实为支撑,以移风易俗为导向,我省殡葬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此建议:

■加强宣传引导,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加强对推进殡葬改革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宣传,组织开展文明实践主题活动、生命文化教育展览等,成风化俗推动观念转变。

■落实激励政策,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适当减免城乡居民基本殡葬服务费,落实节地生态安葬奖励政策,对非火葬对象自愿火化行为予以奖补。对主动要求进入公益性公墓或集中安葬区安葬的逝者家属和自愿主动将基本农田内的散葬坟墓迁移至集中安葬区的群众,给予适当补助。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殡葬设施建设。对涉及殡葬改革基础设施建设选址、用地等审批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积极争取国家部委的政策支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手续,推进殡葬基础设施早日建成运行。

■创新运营模式,扩大殡仪馆服务范围。开展殡仪馆运营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促进殡葬改革有序深入开展。

■ 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综合监管执法。积极推动建立综合监管执法长效机制,将殡葬执法纳入市县综合执法事项范围,强化对殡葬领域各类市场主体和行为的监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