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60年,袁鹰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井冈山,彼时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从革命先辈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当他目睹漫山遍野的毛竹,那些曾在革命岁月里承载热血与希望的翠竹,《井冈翠竹》应运而生。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在岁月长河中几经流转,于2024年重新
——一篇革命散文如何重塑新时代的价值坐标
1960年,袁鹰怀着崇敬之心踏上井冈山,彼时新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从革命先辈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当他目睹漫山遍野的毛竹,那些曾在革命岁月里承载热血与希望的翠竹,《井冈翠竹》应运而生。这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在岁月长河中几经流转,于2024年重新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重点课文的身份,再次走进莘莘学子的视野。它的回归,恰似一座精神灯塔,照亮当代青少年探寻理想信念的航程。
一、时代浪潮中的“隐”与“显”:从革命记忆到时代精神重塑
《井冈翠竹》的文本命运,映射出中国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变迁:
精神丰碑(1960 - 1990年代):诞生之初,它便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经典文本。在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井冈翠竹如何化作杀敌的梭镖、传递军情的竹筏,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那一代青少年,在翠竹的故事里,将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铭刻于心,它是一代人精神世界里屹立不倒的丰碑。
短暂沉寂(2000 - 2020年代):随着时代发展,多元文化思潮涌入,教材内容不断更新调整,《井冈翠竹》逐渐淡出初中语文课本。但在井冈山的纪念馆里,在老红军的讲述中,井冈翠竹的故事从未间断,它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在民间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默默等待着重新绽放的时刻。
时代召唤(2024年至今):当新时代的青少年面临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当“躺平”等消极思潮偶有泛起,《井冈翠竹》以其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重回教材。教材修订者期望通过这篇课文,让青少年在新时代重寻革命先辈的足迹,理解在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坚守理想、勇于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得以传承和弘扬。
这种回归,是教育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与积极回应。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需要《井冈翠竹》这样的经典文本,为青少年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文学魅力的当代映射:从革命叙事到精神诗学
《井冈翠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细腻的笔触将革命历史转化为可感的精神美学。文中对翠竹的描写,“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运用排比手法,赋予翠竹以使命与担当,表面是写翠竹从井冈山运往祖国各地参与建设,实则是对革命精神传承与发扬的诗意表达。这种将自然物象与革命精神深度融合的写法,与新时代倡导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理念高度契合。
更具现实意义的是其叙事视角。作者以参观者的身份,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场景交织呈现。从“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的战火纷飞,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的建设热潮,这种跨越时空的叙事,为当代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理解革命精神延续性的窗口。当2025年的青少年读到这篇课文,他们会发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从未远离,它在新时代的各行各业中,依旧熠熠生辉。
三、课堂教学的精神共振:从文本研读到心灵滋养
《井冈翠竹》的回归,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精神培育进阶。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现场教学中,教师借助课文,引导学生观察陈列的“朱德的扁担”等实物,对比文中描写与真实历史,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井冈山建设时期的影像资料,与文中毛竹运往各地参与建设的描写相呼应,学生们深刻理解了革命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这一教学实践,紧密贴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们深入探讨井冈翠竹所象征的精神品质,并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这些精神。有学生在课后感悟中写道:“以前觉得革命精神很遥远,学了《井冈翠竹》才明白,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瞬间里。”
四、全球化视野中的精神坐标:从中国故事到世界启迪
在《井冈翠竹》回归初中语文教材的同时,其蕴含的中国革命精神也逐渐受到国际关注。一些国际友人在参观井冈山后,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从井冈翠竹的故事中,看到了中国革命成功的精神密码。这种跨文化的关注,凸显了《井冈翠竹》当代意义的双重价值:
价值传播层面:当西方部分文化作品过度强调个人主义时,《井冈翠竹》所展现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参照。它向世界证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源于人民的团结一心、无私奉献,这种精神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化交流层面: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经典文本,《井冈翠竹》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厚的精神内涵,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素材。它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革命历史和文化底蕴,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交流,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井冈翠竹》的教材之旅是中国教育坚守初心、传承精神的生动写照。它不再仅仅是一篇课文,而是一座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当新一代青少年在课本中与井冈翠竹相遇,他们触摸到的是中国革命的炽热脉搏,汲取到的是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这力量,将引领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来源:夏说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