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谋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四家药企共计被罚3.54亿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1:12 1

摘要:医药领域反垄断再添重磅罚单。近日,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上市药企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因合谋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开

医药领域反垄断再添重磅罚单。近日,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津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三家上市药企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因合谋垄断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被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出罚单,三家公司分别被罚没约1.95亿元、6919.24万元、6103.82万元。此外,公开信息显示,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也参与合谋抬价,被罚没2877.92万元。经统计,四家药企合计被罚没约3.54亿元。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显示,地塞米松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数据显示,受该垄断案件影响,原价0.35元/支的地塞米松注射液,2022年曾提高至98.76元/支,涨价近282倍。此番在重罚企业的同时,反垄断执法机构也追责至个人。涉案的三名上市药企负责人各被罚款60万元,另一名组织四家药企达成垄断协议的自然人郭相国被罚款50万元。

仙琚制药被罚近2亿,津药药业连续第四次因垄断行为被通报

四家被处罚企业中,仙琚制药是唯一没有被“宽大处理”的公司,也是被罚金额最多的一家。

5月6日,仙琚制药发布公告显示,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公司在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经营者,以垄断协议形式变更、固定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简称“地塞米松”)价格,排除限制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销售领域的竞争,违反了《反垄断法》有关规定,属于达成并实施“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垄断协议的行为,对公司开出1.95亿元罚单。

如此重罚让仙琚制药切实感到“十分肉疼”。2024年,该公司净利润为3.97亿元,而反垄断罚没金额占净利润接近50%,导致其净利润同比下降29.46%。这一处罚直接影响仙琚制药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33.05%,货币资金减少16.76%。尽管仙琚制药已计提相关损失,但短期内资金链紧张可能限制研发投入和市场扩张。

仙琚制药方面表示,本次行政处罚是针对公司2021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发生的业务行为。事件发生后,公司高度重视,已责令相关业务部门按要求立即整改,主动调整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与此同时,津药药业也对外通报了收到反垄断处罚的消息。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认为,该公司与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经营者,就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规定,因此没收违法所得4276.44万元,并处 2023 年度销售额 8%的罚款。结合宽大情形,津药药业被减免80%的罚款额,实际被罚2642.795万元。据统计,这已是津药药业近年来第四次因垄断行为被处罚,累计罚没金额超1.7亿元。

另外,联环药业则被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拟没收其违法所得1789.92万元,并处2023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6162.72万元,结合宽大情形,减免罚款额的30%,减免后罚没款合计6103.82万元。联环药业表示,公司已提交行政处罚听证申请,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书的时间及最终罚没金额尚存在不确定性。

事实上,相比前两家企业,这笔罚没款对联环药业的业绩影响最大,占去年净利润超七成。公告显示,本次罚没金额,占联环药业合并报表范围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2.83%和 72.53%。

此外,官方公告显示,除了此前公告的三家上市公司外,西安国康瑞金制药有限公司也参与合谋抬价,其被没收违法所得2476.32万元,并处2023年度销售额8%的罚款401.60万元,合计罚没款为2877.92万元。经统计,四家药企合计被罚没约3.54亿元。

郭相国充当四家药企“协调人”,垄断违规行为持续两年四个月

四家药企是如何达成协议并做到垄断地塞米松原材料市场的?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发布的官方通报批露了一些具体细节。

通报显示,该案的违法时间长达两年四个月左右,相关垄断行为导致下游制剂价格上涨。公告显示,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人用药CP版,下同)是生产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主要原材料。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官方通报显示,将津药药业、仙琚制药、联环药业、国康瑞金制药牵连在一起的是一个叫郭相国的人。2021年11月20日前,郭相国为获得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全国总代理,组织了四家药企在天津聚会,商讨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共同涨价事宜,并达成停止价格竞争、共同涨价的口头协议。

为规避反垄断调查,郭相国分别与四家药企对接,逐一协商确定具体涨价事项细节。按照垄断协议内容,仙琚制药在2021年12月率先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对外报价提高至14000元/公斤,2021年12月22日实际销售价格由原先最高8200元/公斤提高至10000元/公斤。

为确保垄断协议得以执行,2022-2023年期间,郭相国多次与仙琚制药高管会面,传递协同涨价的具体信息。2023年5月,郭相国再次传递协同涨价信息,要求仙琚制药继续上调原材料价格。2023年7月起,按照郭相国传递信息,仙琚制药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上涨至13000元/公斤,并保持价格稳定,为维护整体垄断协议执行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3月7日官方开展现场调查,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价格仍在执行。

值得一提的是,津药药业曾计划与郭相国方签署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独家代理协议,因企业内部合规审核未通过,实际并未签署,但涉及垄断协议的内容得到了实施。2022年2月21日,津药药业将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价格由原来最高9000元/公斤提高至13800元/公斤。

官方通报认为,四家药企达成横向垄断协议固定商品价格行为,严重破坏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市场竞争秩序,这一垄断行为传导至下游后客观上影响下游制剂价格上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违法行为性质恶劣。

地塞米松注射液一度涨价近282倍,三家制药企业负责人各被罚60万元

实际上,该垄断事件的确客观推动了地塞米松原材料和注射液市场价格短期内出现暴涨。

Wind数据显示,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地塞米松磷酸钠价格从7900元/千克连续上涨至12500元/千克,随后短暂回落至9750元/千克。而到了2023年11月,价格又突然飙升至45000元/千克,相比2021年11月,地塞米松磷酸钠价格的涨幅高达470%。

此外,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3月公布的第六批查处涉疫药品违法典型案例,国药控股黔东南州医药有限公司涉及哄抬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价格。该公司销售的这一产品在2022年11月购进价格和销售价格分别为0.58元/支、0.63元/支,2022年12月购进价格0.7元/支,但在2023年1月的销售价格提高到了9.8元/支,销售价格上涨超过1400%。

“一些不是集中采购的短缺药品,比如地塞米松(注射液)原价为0.35元/支,2022年提高至98.76元/支,涨价近282倍,你看患者要增加多大负担?“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如此说道。

令人欣慰的是,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已经在2023年成为了第九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品种。中选结果显示,河南润弘制药、国药集团容生制药、太极集团旗下的西南药业、辰欣药业、津药药业、海南倍特药业中标。其中,最低中选价格为2.3元/盒(1ml:5mg*10支/盒,下同),最高为5.7元/盒。

在重罚企业的同时,反垄断执法机构也追责至个人。

根据《反垄断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个人责任的,可以处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公告显示,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对郭相国处以50万元罚款。其他涉案三家药企负责人各被罚款60万元,分别是仙琚制药董事长张宇松、津药药业总经理刘欣、国康瑞金制药总经理张铧镔。

业内认为,此次地塞米松磷酸钠原料药垄断案的高额罚单,不仅揭示了医药行业部分企业利用市场集中度牟取暴利的乱象,更彰显了监管部门对民生领域垄断行为“零容忍”的执法决心。随着国家医保集采常态化推进和反垄断监管体系的完善,药企“原料+制剂”垂直垄断的灰色空间正被逐步压缩。(新黄河 记者:苏冉)

本文来自【爱济南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