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了娃哈哈陕西公司乳品车间突然停产的情况,揭示了娃哈哈停工停产的部分问题。多位一线职工反映,他们所在的乳品车间于今年2月16日停产,车间50余名一线员工被迫停工,收入大幅缩减。但时隔近三个月,公司仍未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宗馥莉正式接棒后,娃哈哈内部矛盾不断升级。从集团的“宏胜化”改造到多地工厂停工、薪资骤降、企业班车停运、老员工集体讨要说法,一系列问题持续发酵。
5月8日,华商报大风新闻报道了娃哈哈陕西公司乳品车间突然停产的情况,揭示了娃哈哈停工停产的部分问题。多位一线职工反映,他们所在的乳品车间于今年2月16日停产,车间50余名一线员工被迫停工,收入大幅缩减。但时隔近三个月,公司仍未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位在娃哈哈工作超过十年的乳品车间工人周师傅透露,2月15号结束了最后一个班次的排班后,后续的值班安排一直没有更新。2月16日,他和其他工友像往常一样来到车间准备工作,却发现大门紧锁,生产线也停了。尽管听说这与公司上层的股权纠纷有关,但公司始终没有正面回应。
事发后,周师傅和工友们多次与公司沟通,希望公司能明确停产停工的原因和期限、工资待遇、社保公积金缴纳及岗位安排等问题,但最终未能如愿。员工们遂将此事反映至咸阳市三原县劳动部门。在政府相关单位协调下,公司负责人给出了工作安排方案,建议员工积极到外地分公司帮扶工作,争取更多收入保障,并对无法外出工作的员工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然而,这份方案并未提及任何公司名称,仅用“乳品公司”代称,文件中也无落款及盖章,让员工难以接受。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末,已有十余家工厂陷入类似的停工风波。企查查显示,陕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法人是宗馥莉,第一大股东是荣泰企业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杭州娃哈哈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机公司)也面临类似问题。5月8日,四五十名员工冲进宏胜集团相关领导的办公室,原因是早先因逐月降低的薪资,精机公司的相关领导承诺给员工们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约好了5月15日答复。但五一小长假结束后,承诺的领导突然换人,新领导否认了之前的承诺,员工只能选择向集团公司讨要说法。
有知情人士称,精机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食品饮料行业生产线及装备研发,多年来已成功为400余条食品饮料生产线提供专业设计、布局、安装工作。
5月9日,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再次被上门讨要说法的员工“围攻”。这种维权自今年春节之后已发生了不止两三次,涉及生产中心、研发中心、海宁基地和下沙基地的员工,目的都是为了薪资。
许多员工表示,不离职月薪不能养家,离职又拿不到合理赔偿。无论是停工停产还是调岗降薪,最终目的都是逼员工主动离职。有关娃哈哈要裁员30%的消息在内部传播已久,但这种形式实在不体面。
媒体报道称,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想要捍卫自身权益的“娃哈哈”人逐渐走到了一起,“娃哈哈集团职工维权联络委员会”应运而生。据知情人士透露,即便不计入那些以厂为单位的维权员工,维权委员会的人员规模已经高达超过1500人次。
目前集团连“娃哈哈集团职工代表大会”都不放过。4月份召开的会议通过了多项决议,包括对组织、煽动、教唆在职员工仲裁、诉讼或通过激进方式对抗公司决策的行为进行严惩。
变相裁员的另一面,是宗馥莉接班后,宏盛集团新建的生产线数量在30条以上,并且在2025年有大量生产订单给到了代加工厂。此前观察者网就对娃哈哈商标转让、年终奖金风波、让员工将劳动关系转签到宏胜集团或是宏胜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中等问题有过报道,但宗馥莉最终将走向何方,仍然不明晰。
市场分析认为,一系列风波的根源是母公司股权纠纷的“连锁反应”,以及宗馥莉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的冲突。宗庆后时代,娃哈哈以“家族式管理+强人决策”著称,员工虽待遇稳定但缺乏话语权;而宗馥莉似乎有意用铁腕改变“大锅饭养懒人”的传统现象。
不过,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娃哈哈集团的营业收入约为700亿元,意味着在宗馥莉的带领下,娃哈哈再次攀上了700亿元的高峰,实现了业绩的大幅回升。当然,在去年的舆论环境上,娃哈哈也是显著的受益者。
这家老牌民族企业正迎来“新旧交替”的变革关键期,但内部改革的“阵痛”似乎还将剧烈而久远。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