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1日晚上,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华乡土文化研究院、广州珠江公园、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主办的“向世界讲述新乡土中国——张丽军‘中国70后作家研究’新书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
5月11日晚上,由山东文艺出版社、暨南大学文学院中华乡土文化研究院、广州珠江公园、广州市大湾区文化交流促进中心主办的“向世界讲述新乡土中国——张丽军‘中国70后作家研究’新书分享会”在广州珠江公园湾区书屋举办。
活动围绕张丽军教授的两部新作《乡土血脉与当代中国故事》《向世界讲述新乡土中国》展开,吸引了文学界、学术界代表及众多读者参与,共同探讨70后作家的乡土血脉与乡土情结对创作的影响,以及70后作家作品在文坛中的价值与定位。
暨南大学原党委书记蒋述卓、暨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魏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一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陈建忠、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朱山坡、羊城晚报社文化副刊部副主任吴小攀、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咸立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最具有乡土中国经验的一代人
活动伊始,蒋述卓为本次活动做开场致辞。他向张丽军教授表示祝贺,并高度评价了张丽军教授的研究成果。他肯定了做同代人研究的必要性,这样更能够贴近他们的生活,贴近他们的传统。两本书一个是整体观,一个是访谈录,两者相辅相成,既能整体观照70后作家群体,又有一种在场感的史料研究价值。
活动现场,新书作者、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丽军分享了创作心得。
他表示,这个时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在现代生活中逐渐消失,而这个时代却充斥着焦虑、内卷、躺平等字眼,那么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问题呢?他认为文学会给我们带来一种审美方式的思考。70后这一代人是最具有乡土中国经验的一代人,他们会将历史血脉的故事讲述给下一代人,将中国乡土文明的美与善的气息传递下去。这是自己做70后研究的一个初衷,而两本书是自己十五年来对70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晶,他希望通过两本书将这代人对生命的思考、将历史所发生的变化呈现给未来。
共论70后作家的乡土写作
其后的圆桌对话分三组进行,第一组邀请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曾一果、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一级编剧陈建忠、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专业作家朱山坡、羊城晚报社文化副刊部副主任吴小攀四位嘉宾上台。
主持人马硕针对各位嘉宾的所专注领域发问,从虚构与非虚构、艺术与文学、创作者的乡土经验等角度谈70后作家的乡土写作,媒体人也结合张丽军教授的访谈研究,就如何做有价值的访谈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组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咸立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茉琳、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唐诗人三位嘉宾上台,就史料考证、70后的非虚构写作、85后批评家的代际研究差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组邀请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孙伟、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丽凤、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张栋、暨南大学文学院博士后于宁四位嘉宾上台,分别就鲁迅与70后乡土小说的差异、70后创作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写作、张教授的研究在学术界的价值,以及优秀的文学批评样态阐释了自己的所思所感。
通过本次活动,线上和线下读者一定会对70后的创作更加关注,也让他们意识到乡土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的精神纽带。
文|记者 孙磊 通讯员 王春晓
图|主办方供图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