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1日,一个西湖景区常见的拥堵周日。虎跑公园里却依旧如世外桃源一般静谧,与一墙之外熙熙攘攘的虎跑路恍若隔世。在一面“走读浙江”小红旗的引导下,来自文澜读书岛的几十位书友开始了他们走读李叔同的活动。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哲涂 摄影 顾云涛 姚亚萍
2025年5月11日,一个西湖景区常见的拥堵周日。虎跑公园里却依旧如世外桃源一般静谧,与一墙之外熙熙攘攘的虎跑路恍若隔世。在一面“走读浙江”小红旗的引导下,来自文澜读书岛的几十位书友开始了他们走读李叔同的活动。
从“一泉二寺三高僧”,到李叔同弘一法师纪念馆,到山坡上的弘一法师舍利塔,西湖边少见的帅哥导游,用了40分钟时间,把在此出家的艺术大师、佛学高僧李叔同的一生简洁地告诉了书友。
参观之后,书友们来到虎跑公园的翠樾堂,开启了对《李叔同评传》的阅读分享会。这是浙江图书馆主办,钱报读书会、淘品文化协办的文澜读书岛阅读沙龙组织的“走读浙江”第三季的第四场阅读分享会。
阅读和视听的融合
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告诉书友,这是文澜读书岛第一次尝试把欣赏观看纪录片引入阅读活动中去。此前,文澜读书岛曾经做过“从小说到电影”和“追剧读书”系列阅读分享活动,这是第一次把一部纪录片与一部人物传记结合起来阅读。纪录片是浙江广电集团、平湖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李叔同》,人物传记是杭师大教授陈星撰写的《李叔同评传》。他认为,把文字阅读和视听欣赏结合起来,一定可以有不一般的感受。
纪录片《李叔同》的总导演黄小裕作为主分享人,畅谈了拍摄背后的故事。自2023年2月起,黄小裕和她的团队历时500多天,辗转国内外20余个城市,寻访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走访天津、上海、北京、杭州、嘉兴、衢州、绍兴、温州、舟山、泉州、厦门、福州、青岛、平湖、日本东京、京都等李叔同一生行迹所到之处,实地拍摄,采访了大量专家,深度挖掘,深度调研。本片的影调画面精益求精,每一个镜头都是原创。手绘插图、旧影复活、AI技术,打造出沉浸式的艺术体验,再现了李叔同生命中的重要片段。在拍摄中,他们掘地三尺,不惜下最大功夫寻找拍摄第一手历史资料,如李叔同求学时期的准考证、考试卷、成绩单,百年前留日时亲笔书写的明信片、亲手设计的戏剧海报、报章新闻原件、作品真迹等,生动地展示了李叔同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变化和社会贡献,力图严谨还原呈现一个真实的李叔同形象。
黄小裕介绍,纪录片《李叔同》以一本《断食日志》翻开了李叔同半世繁华半世僧的两段人生,并通过《问余何适》《华枝春满》《天心月圆》三个篇章,立体呈现了他在乱世浮沉中通过人生境界的一次次升华走过悲欣交集的一生。从传统士大夫到近代知识分子,身处百年变革的他,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从津门公子到留洋学子,出身贵胄的他为何要抛家舍业?从文艺先驱到杏坛名师,才华横溢的他创下多少个第一?从李叔同到弘一大师,了却尘缘的他为何不忘救国济世?她相信,观众可以通过这部纪录片所展示的故事,获得些许启示。
认识一个完整的李叔同
李叔同为什么到虎跑出家?这是提到李叔同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迄今所有的研究,都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文澜读书岛发起人劳月说,他也是先后看了两遍书和纪录片之后,才觉得读懂了李叔同。
《李叔同评传》作者陈星教授在书的结语中,专门分析了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劳月非常赞同李叔同学生丰子恺的观点。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李叔同的一生,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李叔同何以能够做一样像一样呢?因为他做一切事都认真地、严肃地、献身地做的缘故。这种全身心追求完美的执着精神,使他在实现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人生目标之后,竭力去追求灵魂生活的目标,追求真正普度众生、谋求大同的佛教,而不是看破红尘、躲避现实、轻信报应的迷信。这才有他到虎跑出家的人生转变。
劳月指出,李叔同所处的20世纪初期的中国,国运动荡,积贫积弱,正值末法时代。佛教界戒律废弛,僧团乱像,无法可尊,则是李叔同出家的外因。所以,他立志精研南山律宗,重整戒律,找到了此生前行的方向。
劳月指出,《李叔同评传》和纪录片《李叔同》以详尽、客观、充分的历史资料,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生动的、复杂的、完整的李叔同,而不是一个标签和符号。文澜读书岛组织“走读浙江”系列活动,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参观和讨论,澄清过去对历史的误解和偏见,还原历史的真相,还原先贤的真相。
来自北京的前媒体人吕莹认为,纪录片《李叔同》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佛学价值和传播价值。作为同行,非常欣赏本片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多样化的艺术手段。
书友陈静源在这个母亲节的上午刚送她的母亲去了敬老院,她想到了那首家喻户晓的《送别》,非常感谢李叔同写下的这首好歌。她认为,李叔同是位高僧,但又具有极高的文化气质,做任何事情都积极介入,绝不消沉厌世。他只是换了一种眼光去看世界,去普度众生。
书友章一峰读大学时也是学美术的。老师告诉他,如果学美术可能这辈子都没饭吃。家里长辈也经常这样说,但他总是用李叔同来来反驳他们的观点。他就是一个李叔同的“自来粉”,李叔同永远是他人生中的榜样。他认为,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要努力通过个人的兴趣去发展和培养,不要让一个人被埋没掉。
专程从海宁赶来的书友朱利芳说,弘一大师给我们的最重要启迪就是两个字,慈和悲。无论在俗世帮助他的学生,还是在出家后为抗战奔走,他的慈悲心始终在。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阅读分享会在悠扬的《送别》歌声中结束。杭州崇文实验学校一年级学生周琪林用纯洁的童声带领着书友向李叔同告别。
周琪林
一周后的5月17日,文澜读书岛将在平湖继续进行《李叔同评传》阅读分享会的下半场。届时,书友将会在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看到李叔同学生刘质平的后人捐献的100余幅李叔同的墨宝,并在平湖市图书馆继续讨论这位自称“平湖书生”“当湖李成蹊”“平湖监生”的艺术天才的传奇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