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后惊现“神论”:印度退役将领为何放言“更愿与中国开战”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5:42 1

摘要:2025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巴边境冲突"暂时停火",为持续20天的军事对抗画上逗号。这场始于4月22日克什米尔恐怖袭击的冲突中,印度空军发动的"朱砂行动"虽摧毁巴方9处目标,却在空战中遭巴基斯坦空军重创——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被中国制造的歼-10

2025年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印巴边境冲突"暂时停火",为持续20天的军事对抗画上逗号。这场始于4月22日克什米尔恐怖袭击的冲突中,印度空军发动的"朱砂行动"虽摧毁巴方9处目标,却在空战中遭巴基斯坦空军重创——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被中国制造的歼-10C击落,创下该机型实战首胜纪录(法国国防部5月9日证实损失)。然而冲突余波未平,印度退役陆军中将尚卡尔的一番争议性言论,再度引发舆论哗然。

5月7日凌晨的空战成为冲突转折点。巴基斯坦空军出动4架歼-10C战机,在预警机引导下,利用霹雳-15空空导弹的超视距打击能力,对印度空军编队发起突袭。公开画面显示,巴军战机在距印方边境80公里处锁定目标,发射导弹后120秒内完成击落3架"阵风"、2架苏-30MKI的战绩,自身仅损失1架老旧的歼-7PG(巴基斯坦军方5月10日战报)。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在停火讲话中强调"印度制造武器经受实战检验",但印度斯坦航空有限公司承认,国产LCA"光辉"战机因软件故障未能参战。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巴基斯坦自2023年引进歼-10C生产线后,已完成36架战机的本土化组装,其飞行员平均年飞行时长达到220小时(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培训数据)。

在印度媒体5月13日播出的访谈中,曾任印度陆军炮兵司令的尚卡尔中将声称:"与巴基斯坦作战时,我们面对的是中国武器的'优化版操作者',他们的实战经验比解放军更丰富。"这番言论迅速引发军事爱好者质疑。

军事专家指出,这种论断存在明显事实偏差:

装备熟悉度:解放军歼-10C部队自2017年列装以来,累计飞行超过60万小时,完成高原、电磁对抗等复杂环境演练,而巴基斯坦飞行员需通过中国石家庄飞行学院的18个月培训才能上岗(中国国防部公开资料);

实战经验维度:解放军近年参与亚丁湾护航、中俄联合反恐演习等17项国际任务,而印度军队自1999年卡吉尔冲突后再未经历营级以上规模对抗;

体系作战能力:印度空军装备来自美、俄、法等9个国家,雷达系统互不兼容问题突出(2024年印军装备故障率达37%),而巴基斯坦依托中国提供的ZDK-03预警机和数据链系统,实现了空战信息实时共享。

尚卡尔的争议性表态,本质是对印度空军失利的心理防御。数据显示,印度在冲突中损失的5架战机价值超8亿美元,相当于其2025年国防预算的0.3%,而巴基斯坦的作战成本不足其1/5。为缓解国内对"万国牌装备"的质疑,部分印军将领试图通过"制造假想敌优势"转移焦点。

这种心态折射出印度军工的结构性矛盾:国产"光辉"战机研发37年,仍有43%的部件依赖进口,而巴基斯坦通过中国获得完整的航空工业技术转让,可独立生产枭龙Block III战机。正如《简氏防务周刊》指出,印度军队的"装备万国牌"导致后勤维护需协调12个国家的供应商,2024年其装备妥善率仅63%,而巴基斯坦同类装备妥善率达89%。

事实上,现代战争的胜负从来不取决于单一装备性能。歼-10C在巴基斯坦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提供的全体系作战支持——包括JY-27A米波雷达的早期预警、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以及PL-15导弹的协同作战能力。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弗拉基米尔·贡达罗夫指出:"印度购买的'阵风'缺乏与俄制S-400防空系统的兼容接口,这才是空战失利的关键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尚卡尔曾主导引进的美制M777榴弹炮,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因高原环境下的射击精度偏差,被证实实战效能不足。此类案例反映出印度军方高层的决策困境——过度依赖装备采购而忽视体系整合,将"武器先进"等同于"战斗力强大"。正如中国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所言:"战争是体系的对抗,当一支军队的装备来自多个技术体系,其作战效能必然大打折扣。"

当印度退役将领在镜头前宣扬"巴军比解放军更会用中国武器"时,中国国防部公布的2024年军事训练报告显示:解放军歼-10C部队全年完成超2000架次红蓝对抗演练,复杂电磁环境下命中率提升至92%。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装备的"使用权",而是对战争规律的认知深度与体系构建能力。对某些沉迷于"语言战术"的人而言,或许更该思考:为何巴基斯坦用中国第二代改进型装备,就能在空战中压制印度的"顶配外购武器"?这种差距的背后,恐怕不是一句简单的"操作熟练"所能解释的。

来源:生活旭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