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万余例艾滋病患者,55岁护师冯玲成南丁格尔奖湖北第一人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5:51 1

摘要:武汉晚报5月13日讯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中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护士冯玲入选,成为湖北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武汉晚报5月13日讯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共有来自17个国家的35名护理人员获得南丁格尔奖。中国有7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艾滋病临床指导培训中心护士冯玲入选,成为湖北第一位获此殊荣者。

据悉,南丁格尔奖是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设立的国际护理界最高荣誉奖,每两年颁发一次,以表彰护理工作者的卓越成就和献身精神。从事传染性疾病防控护理35年的冯玲,在工作中直面艾滋病患者的痛苦和恐惧,用专业和爱心消除他们的“病耻感”,开创了艾滋病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推动艾滋病感染者器官移植工作,以深沉的关爱投身慈善传递点滴温暖,成为南丁格尔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冯玲(左二)指导团队进行护理分析。

“悄悄话记录本”彰显温暖护理

“来自河南乡村的年轻母亲吕女士生产输血时感染了艾滋病,整日郁郁寡欢,经常拒绝治疗。我想,我要经常找她聊聊天,让她加油。”“最近,吕妈妈的心情好多了,开始主动接受治疗了。”……厚厚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冯玲写给患者的“悄悄话”。这些年,她早已记不清这样的笔记本写完了多少。

“消除恐惧和歧视的最好方式,就是提供关爱,普及科学。”冯玲的“温暖护理观”让无数一度失去生活勇气的艾滋病患者感受到了尊严,也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一次交流,姐姐无意间跟我说出了妹妹的愿望:她想跟姐姐一起去上海迪士尼乐园。可是,这个14岁的HIV感染女孩已经到了白血病晚期,身体虚弱到不能行走。”为了让女孩不留遗憾,冯玲决定要给孩子一个惊喜。她和志愿者们早早地将活动室布置好,女孩做完治疗后,护士们用轮椅把她推到活动室门口,为她戴上公主花冠。当她挥舞魔法棒时,门慢慢打开,维尼熊、米老鼠、唐老鸭、跳跳虎陆续出现……女孩眼含热泪,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2003年,冯玲团队倡议举办了我国首个儿童艾滋病研讨会;2008年在武大中南医院设立“爱心助学金”,募集资金帮助因艾滋病失去至亲的孤儿及贫困艾滋病家庭的孩子就学;2013年发起“快乐求知夏令营”,营员多是来自农村艾滋病家庭的孩子。在慈善团体和爱心人士的持续关爱帮扶下,累计资助学费825万元,帮助学生1000余人次。迄今,已有160余名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还有17名学生攻读硕博学位,在各行各业实现着人生的价值。

2011年,冯玲团队与香港艾滋病基金会合作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团队参与制作的公益心理类音频节目《爱·生命》已播出84期,为人们带去“爱的福音”。2015年以来,冯玲和团队走访了湖北省内几十个县市,进行艾滋病科普宣传,指导3000多名疑难病患诊治。2018年,冯玲所在的艾培中心成为武汉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基地,开展艾滋病的社区宣传、同伴教育等志愿服务。

35年呵护万余艾滋病患者

1999年,一次随团队前往艾滋病高发区的实地考察,让冯玲意识到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对艾滋病人的误解。“害怕是因为不了解,我们应该帮助做些改变。”团队将艾滋病患者接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后,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与患者同吃同住,让冯玲受到极大震撼并勇敢地付诸行动:细致梳理艾滋病科普知识,给护士们做培训示范,第一个给患者打针换药,第一个帮患者洗头剪发。

一位艾滋病患者因药物过敏出现全身皮肤和黏膜损害,上下嘴唇粘在一起,几天不能进食,试着张开嘴便鲜血直流。冯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跟管床医生沟通后,她毫不犹豫穿上隔离衣,戴好防护面罩、手套,用手小心翼翼地将患者上下嘴唇分开。其间血溅到了她的衣服和面罩上,但冯玲没有停下。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的嘴唇黏膜逐渐恢复光滑,顺畅进食。

救治很难,就再多想一些办法;护理很累,就再咬牙坚持一下。在冯玲的带动下,科里的护士们渐渐打消恐惧,主动参与到对艾滋病患者的志愿服务中。

工作中,善于思考的冯玲认为,艾滋病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靠单一的专业力量难以解决复杂问题,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型护理模式刻不容缓。她频繁地跑不同科室,向专家请教设想的可能性,在国内较早地开创了艾滋病护理多学科协作模式,成立了HIV合并肿瘤、HIV合并重症感染、HIV合并肾病等多个协作小组,使不少复杂的护理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这些年,冯玲服务了1万余例艾滋病患者。其中,她和同事们完成了数千例HIV感染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帮助数百名HIV阳性孕妇生育了健康宝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成立器官移植中心后,冯玲又和移植专家探讨针对HIV感染者进行器官移植的可能性,于2020年成功为一名HIV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了肾脏移植手术,并建立起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护理流程和规范,填补了领域空白。

冯玲(左二)带领护理团队查房。

言传身教,让南丁格尔精神薪火相传

冯玲参加工作后不久,就开始以老师的身份参与临床带教。1996年,她开展了武汉大学护理系《传染病护理学》的课堂教学,2004年被聘为武汉大学HOPE护理学院本科教学组兼职教师。多年来,冯玲培养了包括护校、卫校及大学护理系的7000余名学员,还指导了省内多家医疗单位的进修护士和护士长。

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她不仅注重技巧性培训,更注重引导学生的心灵成长,经常给学生们讲起医患暖闻,将南丁格尔的博爱、奉献理念贯穿始终,厚植学生们的职业精神。在她的影响下,有几位研究生在选科时,专门选择了艾滋病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学生也追随她的脚步,投身到艾滋病防治的公益事业中。她培养的学生胡慧,去年获得了“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作为感染专业护理学科带头人及艾滋病防治项目专家成员,冯玲非常注重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她将标准预防理念用于静脉治疗,建立湖北省首个安全输液病房。通过总结多年工作和学习经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流程,并在省内最早开始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培训。这一经验后来被其他省、市广泛借鉴,有效带动了地区职业防护水平的提升。

任湖北省武汉市护理学会首届感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冯玲力促对新发传染病的认知及新型诊疗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18年,冯玲所在的医院以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为特色,成为首批中华护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之一。

为能帮助更多人,冯玲建议医院成立了“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截至2024年11月,已有1000多人加入,既有不同科室的医生、护士,还有各行各业的爱心青年,志愿服务时长超过7600小时。服务队还通过“青春护佑”服务,开设患儿病房学校,帮助患病儿童更好成长。

“我很渺小,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但是我很骄傲,我被大海所包围。”这是冯玲奉为“灯塔”的桂教授的座右铭,这也是她在护佑百姓健康、争取患者权益、捍卫患者尊严的路上前行的动力。

来源:武汉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