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妻子郑宜兰真与副官卷款私奔?未能共患难是真,背叛是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6:12 1

摘要:这句话究竟是谁对王耀武说的,不得而知,但将这段话付诸文字的人始于沈醉,且与王耀武在功德林内同过学的人中,仅有沈醉将这段话付诸文字。

图片来自网络

“王耀武你媳妇卷着百万家产和副官王相宾私奔了!”

这句话究竟是谁对王耀武说的,不得而知,但将这段话付诸文字的人始于沈醉,且与王耀武在功德林内同过学的人中,仅有沈醉将这段话付诸文字。

而事实证明,说这句话的人不负责任,记录这段话的人更不负责任。

说一句话,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受众面不大。

而付诸笔端,形成文字,并以文章的形式发表出去,那传播的力度就太大了。

在军统当过特务的人,往往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话虽多,但不诚不实之处更多。

这倒不见得是他们故意要说假话,而是在军统当过特务的人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

沈醉被特赦后,曾经看管过他的领导还特意嘱咐他,过去你当特务,说假话说惯了,被放出去后一定要改正。

很显然,这句嘱咐是有的放矢的。

那么,王耀武的妻子郑宜兰真与副官卷款私奔了吗?此乃谎言!

王耀武与郑宜兰的婚姻始于郑宜兰父亲的慧眼识英。

当时,王耀武担任北伐军宪兵1营1连长,驻军福州时,被时任福州地方法律机构的推事(院长),即郑宜兰的父亲看中了。

王耀武当时虽然仅是一个宪兵连长,但从那个时候起,王耀武的能力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比如何应钦就曾经做出过让人想不到的事情,他把担任宪兵营长的内弟王文彦(黄埔1期)拉到王耀武身边,要王耀武在日后要多多照顾王文彦。

这件事儿在外人眼里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先不要说王文彦的职务比王耀武要高,就以黄埔1期生需要黄埔3期生来照顾,就很能说明问题。

因此,王耀武被郑推事看中并不是偶然的。

就这样,1926年,山东大汉王耀武娶了福州新娘郑宜兰。

那一年,王耀武23岁,郑宜兰19岁。

图片来自网络

婚后的生活自然是蜜里调油,二人虽一南一北,饮食上有太多不便,但郑宜兰作为山东人的媳妇,尽管吃不惯北方饭菜,但还是千方百计地学会了北方人的菜肴。

由此可见,郑宜兰还是非常贤惠的。

王耀武呢?虽然官儿越做越大,但私德甚好,几乎没有外毛病,仅有的缺点就是喜欢抽那种叫“黑棒”的廉价自卷烟。

这种廉价的烟草是王耀武做学徒时就喜欢抽的,一直到他做了大官儿,这个嗜好也没改变。

这样,郑宜兰陪着王耀武从连长一直做到了第2绥靖区司令官,夫妻二人算得上是同享福了。

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以后,济南周边的昌乐、潍坊、张店、博山、周村、淄川先后被华野攻克,济南已经陷于孤立状态。

时任第2绥靖区司令官的王耀武深知,仅凭他现在手中3个整编师和保安队11万余人的兵力是难以守住济南的。

因此,1948年5月15日,王耀武急飞南京,向蒋氏报告军情并提出建议,鉴于现在已无力增援济南,与其坐待华野进攻被歼灭,还不如主动放弃济南,集结兵力于兖州,巩固徐兖防线,以利日后作战。

可王耀武的建议被蒋氏否决。

蒋氏否决的理由有两条。

一是若放弃济南,则济南与青岛之间失去了呼应,将会直接影响美援。

二是若放弃济南,则津浦、胶济和德石铁路将连成一片,华野用兵将愈发自如,向北可以威胁平津晋冀,向南可以威胁徐蚌地区和豫皖苏。

客观地说,蒋氏的说法不能说不对,但这些都是要有前提条件的,即济南具备固守的条件和能够向济南派出援兵。

当二者都不具备的时候说固守济南,就是一句空话,带来的后果就是济南守军全军覆没。

为了说服王耀武,蒋氏还特意邀请王耀武赴家宴。据说一桌菜都是蒋夫人美玲亲手操办。

在中国的社会人情中,赴家宴无疑是规格相当高的待遇,家宴若由女主人亲手操办,这规格更高。

蒋氏心中很清楚,对固守济南,王耀武不是心甘情愿的,他就是想以这种办法来给王耀武打感情牌。

果然,在这桌家宴的感情攻势下,王耀武答应了蒋氏要固守济南。

图片来自网络

虽然王耀武知道这是蒋氏在打感情牌,也知道这桌家宴根本不可能是蒋夫人亲手操办的,因为这个女人根本就不会做饭。

可蒋氏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他也不能不接招。

答应归答应,但王耀武知道固守济南是死路一条。

因此,当他回到济南后,就开始安排后事了。

他让夫人郑宜兰带着孩子做好准随时离开济南的准备。

济南战役爆发前,王耀武觉得事情不妙,就立即让郑宜兰带着孩子取道青岛赴上海,并特意叮嘱了一句话,可以到香港,就是不能跑到海峡对岸那座小岛上去。

王耀武被俘后,郑宜兰在上海的处境开始尴尬起来了。

如果换在过去,以王耀武的人脉,郑宜兰带着孩子走到哪里,恐怕都会被人高看一眼。可这一切,都随着王耀武的被俘而烟消云散了。

那么,王相宾又是在何时、何地出现在郑宜兰身边的呢?

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郑宜兰带着孩子从济南到青岛,从青岛到上海时,王耀武安排自己的副官王相宾随同保护。

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宜兰到了上海后,由于处境艰难,想要到香港去都买不到机票,这时候王相宾才出现在郑宜兰面前,利用关系乘军机到了香港。

以人之常情而论,郑宜兰一个弱女子,带着孩子和一大堆金银细软,千里迢迢的从济南到上海,王耀武若不派一个亲信随身保护那才叫怪事儿。

因此,王相宾是王耀武派去保护郑宜兰,并协助郑宜兰办理一些事情才是正解。这个做法也符合蒋军将领们的一贯操作。

而这一分别,郑宜兰和王耀武就再也没有见过面。

那么,在王耀武被俘后,郑宜兰又在做些什么?

郑宜兰在上海变卖了家产后来到了香港,又受了一些人的欺骗,花费重金想要把王耀武给“赎”出来。

可结果是被骗了。

如果说王耀武被关押在功德林期间,郑宜兰没有回来,这倒也有情可原。

可为何在王耀武已经被首批特赦后,郑宜兰不仅没有回来,还托人送上一封离婚信呢?

这就不符合常理了。

也难怪有人会认为,若非郑宜兰做了对不起王耀武的事,也就是“卷着百万家产和副官王相宾私奔了”,她为何不回来与王耀武团聚呢?

要知道,已经跑到海峡对岸去的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那可是费尽心力也要回到丈夫身边的。

还有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当从陈诚嘴里得知丈夫仍然活着,被关押在功德林后,立即想办法赶回上海,苦苦等待了丈夫27年,终于等到了丈夫被特赦。

再比如沈醉的妻子粟燕萍,是听到了谣言说沈醉已经被处决,这才改嫁。

一个弱女子,身处他乡,又带着一群孩子,生活无着,这才改嫁,这个是可以理解的。

而与王耀武素来恩爱的郑宜兰又为何没有选择回来陪伴丈夫,反而到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去了呢?

难道郑宜兰真的做了对不起王耀武的事情?

可据王耀武长女王鲁云的说法,郑宜兰在离开王耀武后,没有改嫁。至于社会上谣传的郑宜兰卷着百万家产和副官王相宾私奔的话,完全是谎言。

王鲁云虽然为郑宜兰正名,可对郑宜兰为何不回来陪伴王耀武的原因,始终语焉不详,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这倒不是王鲁云在故意隐瞒着什么,而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尤其还是像王耀武这种特殊的历史人物,有些话还真的无法明说。

图片来自网络

但以作者分析,这其中很有可能与郑宜兰的父亲郑推事的结局有相当大的关系。

严格来说,王耀武和郑宜兰这两个家庭并不是门当户对的。

王耀武出身于贫寒家庭,而郑宜兰则出身于豪门大族,其父郑推事又是在福州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没有猜测错的话,郑推事也曾经做过一些恶事。因此,在50年代,郑推事被处决。

父亲被处决,如果说郑宜兰心中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或不明真实情况之人的恶意解读,就在郑宜兰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她非常害怕回来后会得到和他父亲同样的遭遇。

如果没有分析错的话,这才是王耀武被特赦后,多次写信给郑宜兰让其回来团聚,却始终得不到回应的真实原因。

但王耀武始终抱有幻想,可这一切,都在1965年其女王鲁云回来探亲后画上了句号。

当得知妻子确实不回来了,抱头大哭之后的王耀武得了帕金森综合症。可绝非不起。

1966年,经人介绍,王耀武与吴伯伦女士结为伉俪。

但郑宜兰拒绝回来一事,确实给了王耀武相当程度的打击,虽然与吴伯伦结婚后受到其贴心的照顾,在1968年终于不治。

又有好事者言,说王耀武是被运动“吓死”的。

此乃无稽之谈。

被特赦的战犯中,出身蒋军部队系统的人,除少数人外,就没有人受到过冲击,就更不要说被冲击到要“吓死”的程度了。

王耀武征战半生,多次历险。尤其在第2次长沙会战的春华山之战时,他在距离日军只有十余米时都没有惊慌失措,并做出了准确的判断才得以脱险。

这种人,又怎么能会被吓死?

王耀武之所以在64岁就病故,一是因为多年征战,是久病之身;二是确实在郑宜兰坚持不回国的问题上精神受到过重创,以至不治,跟所谓的“吓死”没有任何关系。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郑宜兰拒绝回来与王耀武团聚,虽然有这样和那样的苦衷和不得已,但相对于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和黄维的妻子蔡若曙,她缺乏的是与丈夫共患难的精神。这,恐怕就是王耀武的不幸吧。

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万事之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