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学领域,疾病治疗中的性别差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往被视为男性多发疾病,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不良结局风险。近期,发表在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的一项回顾性分析,通过聚焦女性PAD
编者按:在医学领域,疾病治疗中的性别差异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外周动脉疾病(PAD)以往被视为男性多发疾病,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患者可能面临更高的不良结局风险。近期,发表在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的一项回顾性分析,通过聚焦女性PAD患者术前风险预测因素,致力于揭示性别差异对术后发病率的影响,以期改善这类患者的预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钟巧青医学博士为本论文第一作者。
钟巧青 医学博士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GCP专职医师
美国心脏病学协会(ACC)会员
美国心脏协会(AHA)会员
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会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转化与创新学组委员
美国哈佛大学BIDMC医学中心博士后、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编委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编委
研究方向: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及代谢综合征。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参编专著5部;曾获得AHA国际合作项目资助、作为PI参与十二五心衰项目、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发基金、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等二十余项;多次参加ACC、AHA、EAS年并做壁报交流,获得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和中华医学会CCC合作项目积极参与奖,曾入选湖南省卫生厅225人才工程学科骨干培养对象,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并获得湖南省卫生厅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优秀指导老师,南华大学“十大授课能手”等奖项。
一、背景:PAD疾病现状与女性面临的挑战
PAD作为一种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外周血管进行性狭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合并症负担加重,其全球发病率持续攀升。过去十年,全球PAD住院人数大幅增长至2.3亿,美国达到850万,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了极大威胁。
尽管传统观点认为PAD主要影响男性,但新的人口趋势和研究显示,与男性相比,患有PAD的女性在生活质量受损、下肢严重不良事件、死亡和心血管并发症方面的风险更高。女性PAD患者多表现为静息痛、下肢疲劳等非典型症状,易致诊断延误,进而影响治疗时机及预后。但在PAD诊疗中,性别差异的影响常被忽视。这一现象颠覆传统认知,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观察设计,数据来自美国血管外科学会的血管质量倡议(VQI)数据库,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接受腹股沟上或腹股沟下旁路手术的79,981例PAD患者。排除标准包括并发症变量数据缺失、性别或年龄未知等。研究人员手动提取了46个相关变量,包括关键人口统计学特征、合并症、用药史、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术中值等。
研究的主要结局包括全因发病率、死亡率、心脏并发症(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临床上显著的心脏并发症)、肺部并发症(肺炎、需要呼吸机支持、肺栓塞或其他显著的肺部并发症)、肾脏并发症(新发透析或肌酐升高≥0.5 mg/dl)、卒中、手术部位并发症(与再次手术相关的裂开和出血)、返回手术室、住院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差异,并调整年龄、体重指数(BMI)、高血压等混杂变量。敏感性分析涵盖年龄>65岁、无冠状动脉疾病史、无吸烟史及非糖尿病患者亚组。
三、结果:女性患者面临严峻现实
患者特征:在纳入的79,981例患者中,女性占比34%(n=27,218),中位年龄显著高于男性(66岁 vs. 65岁),高血压(87.3% vs. 86.6%)和糖尿病(50.1% vs. 49.0%)患病率更高,且超重(BMI≥25 kg/m2占比为61.2%),但吸烟史(77.4% vs. 85.1%)和冠状动脉疾病史(27.0% vs. 31.4%)和截肢史(14.7% vs. 17.1%)更低(P值均
药物使用:女性术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41.8% vs. 43.2%)、阿司匹林(67.6% vs. 69.2%)、抗凝剂(17.0% vs. 18.0%)和他汀类药物(69.7% vs. 71.4%)使用率显著低于男性(P值均
术后结局:调整混杂变量后,女性全因发病率(OR=1.06)、死亡率(OR=1.09)、卒中(OR=1.48)、心脏并发症(OR=1.19)和肺部并发症(OR=1.26)风险均显著高于男性;术后住院时间也更长(β=0.01,P
表1. 男性和女性患者接受手术治疗PAD的术后结果
风险预测: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无论性别如何,术后发病率的显著风险预测因素主要为年龄>65岁、糖尿病、吸烟史、未使用他汀类药物、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其中,未使用他汀类药物是女性术后发病率的更强预测因素[0.70,95%CI:0.65~0.75,P
四、关注女性PAD患者治疗差异,改善治疗现状
这项回顾性分析表明,女性PAD患者术后不良结局风险显著高于男性,这主要是因为女性患者就诊时年龄偏大、合并症更多、他汀类药物及ACEI等药物治疗不足,且临床症状出现时间相对男性稍晚,更不易察觉。这警示我们,在PAD的治疗过程中,性别差异带来的影响重大,不容忽视。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女性患者的特点,优化女性患者的药物管理和合并症控制,推进个体化诊疗。同时,女性患者自身也需增强疾病意识,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探索性别特异性病理机制,为女性PAD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方案和健康前景。
文献来源:Zhong Q, Ahmed U, Yunus RA, Saeed S, Sohail M, Manji A, Robitaille M, Schermerhorn ML, Mahmood F, Matyal R, Sex Disparities in Medical Management: Influence on Morbidity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2025), doi: https://doi.org/10.1016/j.avsg.2025.04.109.
来源:国际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