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打车费用七年未追回,软件接单催费无果司机只能吃“哑巴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3 17:24 1

摘要:信息化时代招手打车似乎已经成为稀有派,乘客用软件打车,司机用软件接单已经成为了主流。支付方式也从面对面转成了线上支付。近日,出租车司机胡师傅向北京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自己在用软件接单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几次乘客迟迟没有支付车费的情况,追讨无果。记者街头调查

信息化时代招手打车似乎已经成为稀有派,乘客用软件打车,司机用软件接单已经成为了主流。支付方式也从面对面转成了线上支付。近日,出租车司机胡师傅向北京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留言反映,自己在用软件接单的过程中遇到过好几次乘客迟迟没有支付车费的情况,追讨无果。记者街头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线上接单该如何确保有付出就有收获,能否避免吃“哑巴亏”?

出租车司机胡师傅指着他使用的接单软件,在“我的行程”页面让记者看未支付的订单。最近的一笔是今年的2月份,待支付金额是46元。最远的一笔欠款则可以追溯到2018年。胡师傅说:

胡师傅:这笔订单都是开油车时候的了,乘客一直没支付,我这未支付的钱都算少的。我有一个哥们,他已经退休了,他手机上能有400多没支付的。还有我们队上的一个司机,订单是从通州九棵树到北京南站,96块钱未支付。这是另一个司机的,2025年1月,27块钱没支付。线上打车,乘客迟迟不支付车费这是普遍性问题。

胡师傅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他曾在自己歇下来的时候给乘客打过电话。但由于平台给留的是虚拟号码,打过去不是关机就是停机,只有一次幸运地打通,对方居然是90多岁行动不便的老人,称自己根本没有打过车。

胡师傅:拨打未支付订单的号码,总打不过去,提示“您好,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请核对后再拨。”另外一笔未支付的订单之前打电话打到一个90多岁、在养老院用按键手机的老头那去了,说明平台留下的号码有可能是一个虚拟电话。

胡师傅曾给乘客多次打过电话/记者拍摄

在软件的催款进度界面,平台显示曾通过短信和智能电话催款,但都没有进展。胡师傅再次给平台客服打去电话时,对方回答:

客服人员:您这笔未支付订单的乘客是未接通的一个状态。

记者:那乘客要是一直不接通,我这钱怎么办呢?

客服人员:很抱歉,我这边也想帮您处理您的这个车费问题,我这边尽自己最大的权限帮您加急处理好吗?

记者:那如果乘客一直不接电话,你们这边有什么预案吗?

客服人员:具体处理结果以专员回复为准,师傅。

记者:平台有垫付的这个先例吗?

客服人员:很抱歉,平台是没有垫付功能的。知道这是您的辛苦钱,您辛苦把乘客送到,乘客也应该给您支付的。我也能理解您的心情,在外出车也是为了赚这个辛苦钱。我们也不希望您失去对平台的期望,我们会尽全力帮您催促整个支付的,师傅。

“态度很好,但就是没解决问题”,这是胡师傅对平台方的总结。记者在街头采访了解到,不少出租车司机都曾遇到过乘客迟迟没有支付的情况,有的费用就算直接“打了水漂”。

司机1:遇到过乘客未支付的情况,客服不解决就得给12345打电话,没别的办法。我那笔未支付订单好像到现在都没要回来。要不现在好多人打出租车会主动说“师傅,我等会,我给你结完账我再下去。”因为平台逃单的人太多了,有时候司机会这么要求,乘客就有了配合的习惯。

司机2:其他司机也反映过有这种情况,那平台要处理不了,也就没办法了,只能认倒霉。

司机3:平台开发接单软件给司机用了,让司机跑车拉活,乘客不支付费用,司机白跑啊?平台肯定要承担责任。

2018年未支付的费用/记者拍摄

有乘客迟迟没有支付车费平台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北京市律师协会交通运输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黄海波分析说:

黄海波:我觉得平台应当要承担催讨或者垫付的义务,因为与乘客建立关系的是平台,司机是通过平台接单的,车费也是通过平台支付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发生欠费的情况,平台不能说自己就是一个信息提供者,就拒绝履行这样的义务。

记者也随机询问了一些非出租车的网约车司机,他们表示,因为平台有对每笔订单抽成,所以一般乘客迟迟没有支付平台会进行垫付。

司机1:乘客不支付也都无所谓,反正不支付,平台会垫付。

司机2:要是乘客长时间不支付的话,平台会直接代付。但对乘客来说,要是不支付的话,下次打车前还是得先支付,如果不支付就不能再次使用平台打车。

据了解,该软件目前还没有对本市的出租车订单进行抽成。那是否平台仅撮合订单没有抽成就能不对未支付的费用负责呢?黄海波进一步解释:

黄海波:《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承担承运人责任。那我觉得平台是有义务向乘客追讨车费,也有义务向司机支付乘客的用车费。平台不能简单说自己是一个信息的提供者,因为这里面涉及好多问题,包括车辆的入门监管、定价权,这些环节都由平台把控。如何追讨车费的措施保障也应该是由平台来做,不能说平台用出租司机的车,去拉客,但钱能不能回来和平台没关系。平台得有义务、有措施保证能把未支付的钱追回来,支付给司机。

相关规定/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个体司机来说,因为几十或者几百元发起诉讼耗时耗力,恐怕会得不偿失,黄海波也建议,平台要通过技术手段避免让司机吃“哑巴亏”。毕竟出租车司机也为平台的运力提供了保障,增加了乘客的选择,也付出了自己的辛苦。

黄海波:我的建议是加重平台的责任。首先平台要做好应对的措施,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风险防控,保证乘客用车以后司机能收到车费,比如说像推行预付款或者说设立乘客信用等级制度,保证司机提供服务以后,可以收到车费。

记者:苏宁、陈泓言(实习)

编辑:苏宁、陈泓言(实习)

主编:朱来生

来源:北京交通广播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