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白大褂,她一头扎进“无人区”5000个日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3 19:24 2

摘要:原创 青春上海 青春上海在无菌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于鸿晶手持精密移液器双眼紧盯着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常常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15载春秋、5000多个日夜她从青涩的科研新人成长为行业领军者用执着与创新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01敢闯“无人区”勇做微生态研发的开拓

原创 青春上海 青春上海

在无菌实验室里

身着白大褂的于鸿晶

手持精密移液器

双眼紧盯着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

常常一待就是十多个小时

……

15载春秋、5000多个日夜

她从青涩的科研新人

成长为行业领军者

用执着与创新

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01

敢闯“无人区”

勇做微生态研发的开拓者

2010年

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于鸿晶

面对众多令人心动的就业选择时

因为家人的一句

“必须去我们中国自己的企业”

她毅然决然地加入了

拥有百年历史底蕴的民族药企上药信谊

也正是这一决定

让她与微生态活菌新药研发

结下了不解之缘

彼时,国内的微生态新药研发无人问津

“越是没有人涉足的领域

就越需要有人勇敢地去开拓

而我愿意成为那个开拓者”

于鸿晶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这个新兴领域

并且选择了其中

难度最大、挑战最多的

微生态活菌新药研发方向

2013年,于鸿晶迎来了

她职业生涯中的重大挑战

——启动“第二代培菲康”项目

没有路,那就自己闯出一条路来!

于鸿晶带领团队从零起步

历经近百次工艺改良

开展50余项药效实验

终于锁定关键菌株开展后续研究

然而,更大的挑战接踵而至

——活菌制剂生产稳定性差

菌群存活率低,生产经济性不高

那段时间

于鸿晶几乎吃住都在实验室里

她的坚持和努力

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一个人

大家都全身心地投入到项目的研发中

终于,在一次又一次地实验后

“多层包埋技术”

这个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被成功攻克

那一刻

实验室里爆发出激动的欢呼声

十余年来

于鸿晶在微生态活菌新药研发领域

取得了累累硕果

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

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

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02

破解“产研学”

搭建协同创新技术枢纽

在于鸿晶看来

我国微生态药物的崛起

不能仅靠一家企业、一个团队的力量

而要靠行业的共同努力

2017年,于鸿晶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

凭借她与团队的不懈努力

一次次跨越

实验室论文与产业间的巨大鸿沟

最终完成

“益生菌创新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

组建工作

在于鸿晶的推动下

研究中心逐渐成为了行业内的“技术枢纽”

服务产学研深度融合

为我国微生态药物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平台的价值

更体现在“破壁”与“共享”中

2021年,某合作医院

在代谢疾病治疗的临床试验中

遭遇高剂量菌群给药的研究难题

于鸿晶带领团队连夜攻关

仅用3个月便突破技术瓶颈

助力医院更好造福患者

03

匠心“传帮带”

用科学温度培育创新火种

“科学家要有济世情怀

新药的价值最终要让患者评判”

于鸿晶不仅是一名研发“尖兵”

也是一名科普“教书匠”

她深知,微生态健康知识

对于大众来说还比较陌生

于是,她经常参加

“肠道健康讲堂”等科普活动

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

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

传播给更多的人

2021年,“于鸿晶工匠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

最初于鸿晶团队仅有4人

如今已经扩大到30多人

她不仅传授技术知识,分享经验心得

还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敢于尝试

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团队

在于鸿晶的带领下

正朝着更多重大疾病治疗领域进军

努力用“中国菌”

为世界提供更多治疗方案

于鸿晶常常和团队分享:

“每一款新药背后,都是生命的希望

我们虽在‘拓荒’

但每一步都朝着健康中国的方向前进”

越投入,越热爱

15年的时间

于鸿晶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从讲台走进社区

她以“匠心”践“初心”

在微生态活菌新药研发

这条“拓荒”赛道上

稳扎稳打、循序渐进

留下坚实而深刻的青春足迹

沪团团来送福利啦!青春上海独家精美徽章共3款,你心动了吗?

想要想要!如何才能获得呢?

】与【

】,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当【

】数达到200时,评论点赞第一的小伙伴将免费获得一套徽章哟~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