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麦茬直播。小麦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直接播种。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早播,减少田间作业成本。缺点是杂草多、除草困难、播种质量差。
一、播种方式
播种方式可根据播种时的土壤墒情和气候条件选择麦茬直播、灭茬旋耕播种两种方式。
(一)麦茬直播。小麦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直接播种。优点是有利于实现早播,减少田间作业成本。缺点是杂草多、除草困难、播种质量差。
(二)灭茬旋耕播种
小麦收获后及时将耕地旋耕耙细并清除田间杂草待播。在降雨之前的两天内或降雨后墒情适宜时及时播种。优点是播种质量好,出苗率高。缺点是作业成本增加。
二、合理施肥
(一)增施有机肥。结合旋耕整地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以上。
(二)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以5∶6∶3为宜,一般中上等地力的地块,每亩施用高磷、高钾、低氮配方三元缓控释肥25—30公斤做底施或作种肥施用,硼、钼、锌等微肥适量施用(也可叶面喷施),初花期亩追施尿素3—5公斤,结荚期、鼓粒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分别用磷酸二氢钾100—200克,对水40—50公斤叶面喷施,促进有机物转化积累,防早衰。
三、选用良种
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品种。以金豆228、先豆168、秦豆2018、陕豆125,以及本地抗性好产量高的农家种为主栽品种。搭配种植中黄13、宝豆6号。
四、精细播种
(一)种子处理。大豆播种前,种子须提前进行清选、包衣拌种(选择含有精甲·咯菌腈、丁硫·福美双、噻虫嗪·噻呋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晒种、发芽试验等处理,以提高出苗率,确保田间密度。
(二)适期播种。夏播大豆,早熟品种一般在6月15—30日播种,中熟品种一般在6月1日—15日播种为宜。
(三)足墒播种。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苗齐苗壮。
(四)精量匀播
采用精量点播,均匀耧播或机播。亩用种量:播大粒品种一般4.5—5.5公斤,中小粒品种一般3.5—4.5公斤左右,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后平整覆土保墒。
五、合理密植
一般播种密度以1.5—2万株/亩为宜。合理密植的原则是:主茎型品种适宜密植,高大分枝型品种适宜稀植;中下等肥力地块适宜密植,高肥力地块适宜稀植。种植行距一般35—45厘米,株距10厘米—13厘米留单苗,或株距20—25厘米留双苗。
六、化学除草
杂草防治应该遵循“化学措施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土壤封闭为主、茎叶喷施为辅,科学施药,安全高效,因地制宜,节本增收”的原则。
大豆播种时进行土壤封闭化学除草。土壤封闭化除时必须保证土壤湿润;除草剂可选用精异丙甲草胺、乙草胺、二甲戊灵及以其为主要有效成分的复配制剂,每亩用水量40公斤以上。喷药后至大豆顶土前不宜大水灌溉,以防除草剂淋溶影响出苗。如果封闭除草效果不好可在大豆2—3片三出复叶期,杂草2—4叶期时,开展化除。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亩用2—3.5克,或精喹禾灵乳油亩用2.5—4克;防除阔叶杂草可选用灭草松水剂亩用50—100克,或氟磺胺草醚水剂亩用12.5—15克,每亩对水40公斤喷施,进行苗后化除。
七、适时化防控
初花期每亩用15%的多效唑50—70克,对水40公斤均匀喷洒叶面,既可控制徒长,又能实现增产。
八、及时浇水排涝
在底墒足的情况下,一般苗期不浇水,苗期适当干旱能增产;开花结荚期满足水分供应;鼓粒成熟期遇旱适量浇水。如果遇到强降雨,田间发生积水,要及时排涝。
九、中后期叶面喷肥
花荚期,叶面喷施磷、钾、钼、硼、锌等肥料增花保荚。结荚期、鼓粒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次每亩分别用尿素300—500克+磷酸二氢钾100—200克+硼、钼或硫酸锌等微肥,对水30—40公斤叶面喷施,可保叶防早衰,提高粒重。
来源:白菜豆腐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