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我提干当司务长,回家探亲看望公社人武部长,他将女儿许配我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1:37 1

摘要:"你小子有福气啊!咱们队长都说了,只要今年不出差错,准能提干!"老赵一巴掌拍在我背上,眼睛笑得跟弯月似的。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你小子有福气啊!咱们队长都说了,只要今年不出差错,准能提干!"老赵一巴掌拍在我背上,眼睛笑得跟弯月似的。

那是1975年的春天,我刚到食堂值班回来。老赵这话一出,宿舍里几个战友立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开始出主意。

"提干后第一件事肯定得回家探亲啊,多长脸!"胖子李一边嚼着从食堂顺来的馒头,一边含糊不清地说。

"没错没错,到时候穿着干部服,戴上领章,村里人不得眼珠子掉出来!"东北老乡王二愣子挤眉弄眼地说,还故意挺直了腰板做出领导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说实话,当时心里确实美滋滋的。从一个农村娃入伍,再到有机会提干,这在当年可不是件容易事。当兵三年多,鞋底不知道磨破多少双,才熬到这一天。

我们连的老常说得好:"部队就像个大染缸,进来时各有各的颜色,时间长了都变成一个样。"确实,刚入伍那会儿,啥也不懂,站岗都能睡着,叠被子像个馒头,训练时总是掉队。现在好了,样样都拿得出手,特别是管理伙食这块,更是被连里当成了"香饽饽"。

记得那年四月底,队里开会宣布提干名单,我和另外两个同志榜上有名。当时连首长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是培养我当司务长。

办公室里,连首长正在低头写东西,见我进来,抬头笑了笑:"小王,坐。"他把钢笔放下,递给我一支"大前门"。我连忙摆手:"首长,我不会。"

"别紧张,以后有的是机会学。"他点上自己的烟,办公室里很快弥漫着烟味。"小王啊,你踏实肯干,又有经验,这个司务长非你莫属。不过记住了,这活儿看着风光,实际上责任重大,一个不小心就会惹一连人骂娘,明白不?"

我连连点头,心里却乐开了花。那会儿当兵的想提干,和现在年轻人想考公务员差不多,都是"铁饭碗"。特别是从农村来的战士,提干就意味着彻底"翻身"了。虽然当时津贴只有二十几块钱,但在农村,那可是了不得的收入了。

五月初,我拿到了回乡探亲的假条。临走前收拾行李,老赵他们围着我的铺位,七手八脚地帮忙。

"带上这个军用水壶,罕见!"王二愣子把自己的水壶硬塞给我。

"这几个罐头也拿着,村里人肯定没见过。"胖子李从他的"宝贝箱"里掏出几个黄桃罐头。大家都知道,这是他偷偷藏了好久的"压箱底"货。

"你小子运气好,才当兵几年就提干了,回去别忘了光宗耀祖!"老赵一边帮我叠衣服一边说,"哦对了,别忘了给咱们带点家乡特产!我都馋你们那的腊肉好久了!"

站台上,几个战友送我上车。胖子李挥舞着手臂大喊:"别忘了,回去给咱们带家乡菜,越辣越好!"

"放心,少不了你的!不过你减肥计划怎么办?"我朝他挥手笑道。

"去你的!"胖子李做了个鬼脸,引得站台上的人们都笑了起来。

那时候的火车比现在的慢多了,从部队到家差不多要坐上两天一夜。硬座上挤满了人,有的提着竹篮子,有的抱着娃娃,有的抽着烟。大家你挨着我,我挤着你,倒也其乐融融。

晚上,车厢里灯光昏暗,不少人已经睡着了。对面坐着一位中年大叔,看我的干部服,笑呵呵地搭话:"同志,您是军人吧?回家探亲?"

"是啊,刚提干,回家探探亲。"我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还是挺自豪的。

"好啊,好啊!"大叔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包"飞马"香烟,递给我一支,"现在像你这样的好后生不多了,我闺女也说想找个军人对象呢,踏实可靠!"

我只能不好意思地笑笑。车厢里有人听见了,也跟着笑起来。那时候,当兵确实是门"好出路",在农村姑娘眼里,军人可是吃香的很。

火车到站那天是下午,我背着行李包走在村里的泥巴路上。五月的天气,田野里一片新绿,庄稼刚刚冒出嫩芽。路过生产队的晒场,几个老乡正在休息,看见我立马站起来。

"哟,老王家的小子回来了!这是...当官了?"王大爷眯着眼睛打量我。

"不是当官,就是提干了,当个小司务长。"我不好意思地解释。

"差不多差不多,反正是吃国家饭的了!了不起啊!"王大爷竖起大拇指。

我爹听说我回来了,早在村口等着。老人家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还拿着烟锅子。看到我的身影,他一路小跑过来,眼圈都红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老爹接过我的行李,上下打量着我,"瞧瞧,这身板,这气质,就是不一样了!"

进了院子,我妈已经在灶台前忙活开了。锅里热气腾腾,是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炖鸡。

"娃儿,快坐下歇歇,路上累不累?在部队吃得好不好?有没有受欺负?首长对你好不好?"我妈手忙脚乱地张罗着饭菜,嘴里还不停地问这问那。

"都好,都好,部队管饭,一天三顿,肉也不少。"我笑着回答,看着妈妈忙碌的背影,心里一阵阵温暖。

晚饭后,我拿出带回来的东西,几个罐头,军用水壶,绿色手帕,还有一些照片。村里几个小孩子跑来看稀奇,一个个瞪大眼睛,小心翼翼地摸着那些"宝贝"。

"叔叔,你们部队是不是每天都能吃肉啊?"一个小男孩问我。

"那当然,而且还有罐头吃呢!"我故意说得很夸张,惹得小孩子们羡慕不已。

休息了两天后,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来家里,说公社人武部孙部长想见见我。那时候,公社人武部长可是一方大员,能被他请去,是件挺有面子的事。我爹一听就紧张起来,连忙让我把干部服熨平整,还特意找出了他珍藏的"英雄牌"香烟,让我带上。

"人家是干部,你可要规矩点,别给咱家丢人!"我爹紧张兮兮地叮嘱。

第二天一早,我骑着村里唯一的一辆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去了公社。公社就在集市旁边,一排灰砖房,简单朴素。

人武部的办公室不大,但很整洁。墙上挂着几幅军人照片和一面锦旗。孙部长是个五十来岁的中年人,留着平头,脸上的皱纹里藏着笑意。见我进来,他热情地站起来,紧紧握着我的手。

"小王是吧?早就听说了,你们连队的好苗子啊!提干了吧?当司务长?真不错!"孙部长拉着我的手,上下打量着我,"来来来,坐下喝杯茶。"

孙部长给我倒了杯茶,那茶叶是我没见过的,泡出来的水黄黄的,有股特殊的香味。

"尝尝,龙井,县里开会发的。"孙部长笑着说。

我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有点苦,但回味甘甜。孙部长看我的样子,哈哈大笑:"小伙子,在部队都喝大碗茶是吧?这个要慢慢品。"

"是,我们那都是大缸茶,一人一瓢。"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孙部长拉着我聊起了部队的事情:"你是哪个军种的?日常都干些什么?训练辛苦不?首长严格不?"

我一一作答,特意把提干的事说得详细些。说实话,在这样的老兵油子面前显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

"好好好,不错!"孙部长连连点头,忽然话锋一转,"对了,你今年多大了?有对象没有?"

这问题来得突然,我一时语塞。"二十三了,还没有对象..."

"哈哈,年轻人,不着急!"孙部长拍了拍我的肩膀,笑得意味深长,"我闺女今年二十,在县城卫生院当护士,人长得不错,性格也好......"

我这才明白过来,这是要给我介绍对象啊!当时心里又惊又喜,但表面上还得装作镇定。

"孙部长,这......"

"别急着回答,明天我让她回来,你们见个面,聊聊天。年轻人之间的事,我们做长辈的不插手,只负责牵个线。"孙部长笑呵呵地说,又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条件不错,人也踏实,是个好后生!"

回家路上,我心里七上八下的。找对象这事,在当时可是大事。特别是对我这种农村出身、好不容易提干的战士来说,能和公社人武部长的女儿相亲,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全是明天见面的场景,想着自己该穿什么,该说什么,该怎么表现。

第二天一早,我爹就催我换上那身干部服,还特意找出了他珍藏的"英雄牌"香烟,让我带上。

"人家是干部家庭,你可别给咱家丢人!"我爹紧张兮兮地叮嘱,"人家姑娘要是看上你,那是你八辈子修来的福气,知道不?"

来到孙部长家,他爱人已经准备好了一桌子菜,热情地招呼我坐下。桌上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还有一碗我没见过的汤。

"尝尝这个,鸡汤炖的木耳,可滋补了!"孙部长爱人给我盛了一碗。

没多久,孙部长的女儿小兰也回来了。她穿着一身简单的蓝色连衣裙,扎着马尾辫,清清爽爽的。不似城里姑娘那么时髦,但很干净利落,眼睛又大又亮,笑起来甜甜的。

"小兰,这是王同志,在部队当司务长呢。"孙部长介绍道。

"你好。"小兰有些腼腆地点点头,脸微微发红。

饭桌上,孙部长和他爱人不停地给我夹菜,还时不时地夸我几句。小兰大多时候都低着头吃饭,偶尔抬头看我一眼,又赶紧低下去。我也好不到哪去,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筷子都差点拿不稳。

"小王啊,听说你当司务长,那伙食肯定管得不错吧?"孙部长爱人笑着问。

"还行,就是管大家吃饭的。"我不好意思地回答,"每天早上四点多就得起床,先烧开水,然后准备早餐。一天三顿饭,加上零星的加餐,挺忙的。"

"部队伙食怎么样?"孙部长问。

"挺好的,有定量,肉类每人每天四两,蔬菜八两,还有水果和点心。"我如实回答。

"听着不错啊,比我们这儿强多了。"孙部长感叹道,"我们这还是经常吃红薯稀饭呢!"

饭后,孙部长找了个借口带着他爱人出去了,留下我和小兰在院子里"聊聊"。院子里种着几株月季,五月的阳光洒在花瓣上,显得格外鲜艳。

"你...在卫生院工作,应该很忙吧?"我努力找话题。

"还行,主要是打针发药,有时候帮着量血压什么的。"小兰的声音很轻,但很好听。

"那...你平时喜欢干什么?"

"看书,听广播,偶尔和同事一起看电影。"小兰抬头看了我一眼,"你呢?部队生活怎么样?"

"挺好的,就是比较规律,每天按时起床,做操,然后工作。"我想了想,又补充道,"但也有乐趣,比如放电影的时候,或者逢年过节搞联欢。"

慢慢地,我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我给她讲部队的生活,早操、站岗、大锅饭;她给我讲县城的新鲜事,新开的百货商店、放映的电影、城里人的穿着打扮。

"对了,我带了些军用的小东西,你要不要?"我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绿色手帕和一个小本子。

"真的可以吗?"小兰眼睛一亮,接过东西,爱不释手地看着。

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在部队,这些东西再平常不过,但在她眼里却是珍贵的礼物。

"那个...部队里每个月都能看电影,上个月我们看了《地道战》,挺好看的。"我想起部队的文娱活动。

"真好啊,我们这儿一个月才放一次电影。"小兰有些羡慕地说,"不过上个月放了《红色娘子军》,我和同事一起去看了,也很好看。"

"哦,这个我们也看过!女战士们真勇敢。"我赶紧附和。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孙部长和他爱人回来了,看到我们聊得挺投机,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笑容。

就这样,我和小兰见了几次面,越来越熟悉。她带我去县城逛了逛,我也给她讲了不少部队的故事。临走前一天,孙部长把我叫到一边。

"小王啊,看得出来,你和我闺女挺合得来。你觉得怎么样?"孙部长神情严肃地问。

我深吸一口气:"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那这样,你回部队后,写信联系,明年放假再来,如果你们都愿意,就定下来。"孙部长拍板说。

"谢谢孙部长信任!"我心里激动得不行,手心都捏出了汗。

告别那天,小兰送我到了公社门口。她穿着淡蓝色的衬衫,扎着马尾辫,手里拿着一个小包裹。

"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几件换洗的衣服和一些药,部队上可能用得着。"小兰递给我包裹,脸红红的。

我接过包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这是我托战友从北京带的,一个小收音机,你可以听广播。"

小兰惊喜地接过盒子,小心翼翼地打开,看到里面的袖珍收音机,眼睛亮了起来。"真好,谢谢你!"

我们互相交换了地址,约好写信联系。那时候没有手机,一封信往往要等半个月才能收到回信。

分别的时候,我们都有些不舍。小兰给了我一张她的照片,还有几封信纸。"你...你可以写信给我。"她小声说。

"一定会的!"我郑重地点点头,把照片和信纸小心地放进口袋。

回部队的火车上,我一路都在想着小兰的笑容,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

回到部队后,我更加努力工作,一心扑在司务长的职责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检查厨房卫生,安排做饭,分配食材,记账...虽然忙碌,但心里却是踏实的。

"哟,老王,今天的菜怎么这么好?"战友们打趣我,"是不是想着对象了?"

"去你的!"我装作生气,其实心里美滋滋的。

很快,我收到了小兰的第一封信。信封上是她工整的字迹,里面还夹着一片干花。信中,她详细地讲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小事,还有对我的思念。

每次收到小兰的信,我都要反复看好几遍,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在枕头底下。

"哟,老王,又收到情书了?"老赵每次看到我收信,都要打趣几句。

"滚一边去!"我假装生气,拿起枕头就要砸他,惹得宿舍里其他战友哈哈大笑。

那年冬天,部队组织评功评奖,我因为管理伙食出色,荣立了个三等功。记得当时站在领奖台上,心里想的全是小兰,想着如果她能看到这一幕,该有多骄傲。

转眼到了第二年,我又回家探亲。这次带回去的东西更多了,有部队发的奖状,有新式的军用背包,还有几本书。小兰看到我回来,眼睛都亮了,一路小跑过来迎接我。

这次我在家呆了半个月,几乎每天都和小兰在一起。我们一起逛县城,看电影,聊天说笑。在孙部长的见证下,我们正式确定了关系,并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祝福。

临走前,孙部长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小王啊,闺女就交给你了。你要对她好,知道吗?"

"一定会的,孙部长!"我坚定地点头。

再过一年,我和小兰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在我们村里办的,宴席只摆了十几桌。但很热闹,战友们专门请了假来参加,给我们闹洞房闹得不亦乐乎。

记得那晚,胖子李喝多了,抱着酒瓶子在院子里唱:"咱当兵的人,哎呀,就得让乡亲们说咱好——"唱得惨不忍听,可把大家逗乐了。

结婚后,小兰也申请调到了部队医院工作。我们在部队分了一间小房子,虽然只有一张床、一个柜子、一张桌子,但却是我们的小天地。每天早上,我四点多起床去食堂,她五点多起床去医院。晚上回来,一起做饭,聊天,看书,日子简单而充实。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心里却是满满的踏实和幸福。从一个农村小伙到部队干部,再到娶了心爱的姑娘,人生好像一下子就圆满了。

如今我和小兰都退休了,孩子也成家立业。有时候翻出那些泛黄的老照片、军装和书信,还会忍不住笑出声来。那个年代的爱情就是这么简单纯粹,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但却能陪伴一辈子。

老伴常说:"还记得吗?当年你穿着那身干部服,可神气了!"

我总是笑着回答:"哪有,明明是你穿着蓝裙子更好看!"

这就是我的故事,一个普通老兵的回忆。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些平凡的日子,却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