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俅,《水浒传》中的头号大奸臣。一提到他,人人都恨不能得而诛之,就连他的扮演者魏宗万老师,也被老百姓骂得一度不敢出门。
高俅,《水浒传》中的头号大奸臣。一提到他,人人都恨不能得而诛之,就连他的扮演者魏宗万老师,也被老百姓骂得一度不敢出门。
高俅的发迹史非常炸裂,从社会底层的破落户到宋徽宗的宠臣高太尉,几乎是一步登天。
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走了狗屎运吗?
别忘了,靠运气得来的,迟早要还,但最后梁山集团树倒猢狲散,高俅依然权倾朝野。
凭啥?显然不是狗屎运这么简单。
高俅,原名高毬,《水浒传》开局说他是个“浮浪破落户”,也就是没事到处游荡(浮浪)的名门望族衰落下来的子弟(破落户)。
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他上几代曾经阔过但现在衰了;二是他喜欢游荡,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
这为他后来的发迹埋下了第一个伏笔。
高俅没有走考取功名,封妻荫子的传统路数,而是学了些舞枪弄棒,吹拉弹唱,诗词歌赋,还有相扑,尤其是踢球(蹴鞠),然后去做了“帮闲”,也就是专门陪着达官贵人消遣玩乐的人。
试想一下,若是他家三代赤贫,哪有钱和人脉资源让他学这些东西?可见,即使是破落户,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高俅坚信,近贵者贵,近富者富。想进什么圈子,先学那个圈子的爱好,想发迹,要投富贵者所好。
高俅学的那些看似不务正业,其实都是向上社交的硬技能,跟现在有钱、有地位的人爱玩的高尔夫、飞盘、马术、网球、滑雪、登山、赛车……没什么两样。
正是因此,就算做帮闲,高俅也是个优秀的帮闲。
当然,帮闲高俅,是没什么道德观念的,他只认一条:要让金主爸爸开心。
结果不出意外,出意外了。
高俅天天带着生铁王员外的公子哥出入三瓦两舍,也就是各种风花雪月之地,把人都给带坏了,还花了别人不少银子。
所谓生铁,是说性格刚硬。
刚硬的王员外一看,这还了得!一纸诉状把高俅告到了开封府。
府尹当堂给高俅判了四十脊杖,然后逐出东京开封,不准回来。
无处可去的高俅跑到了淮西临淮州,被开赌场的柳世权柳大郎收留。
赌场嘛,就需要高俅这种社会闲散人员。
高俅在这一呆就是三年,深得柳大郎喜欢,可见他不仅有点能耐,还很有定力。
一个普通的小混混是很难老老实实呆在一个地方这么久的。
在柳大郎赌场的这段经历,为高俅后来的发迹埋下了第二个伏笔。
转机来了,高俅被逐出东京开封府的第三年,宋哲宗南郊祭天,祈来了风调雨顺,一高兴就大赦天下。
天助我也,机不可失!高俅没有犹豫,一句想回老家了,立马向柳大郎辞别,准备返回东京。
在外地打一辈子工?不可能!老子基本盘在东京开封府,在那个天下最繁华、遍地都是达官贵人的地方,必须得回去。
柳大郎再三挽留也留不住,只好作罢,临走前又是写介绍信,又是给盘缠路费,很是大方。
从柳大郎写的介绍信开始,高俅又被连环推荐了四次,命运的齿轮终于卡卡转动。
高俅先是被推荐给了柳大郎在东京的亲戚,金梁桥下开药铺的董将士。
柳大郎很有意思,介绍信里把高俅的个人简历写得明明白白。
董将士一看,我这是正经药铺啊,怎么能留这个有案底的闲散人员,带坏下一代咋办?但要是不留他,又驳了柳大郎面子。
真狗啊你柳大郎!
牢骚归牢骚,董将士不敢怠慢,好吃好喝款待高俅,也不给派活儿,一连就是十几天。
这白养一个大爷怎么行?董将士左思右想脑袋都快抓破了,终于有一天想到了个两全之法,既能送走这个大爷,又不驳柳大郎面子。
他也写了一封介绍信,把高俅推荐给了小苏学士。《水浒传》虽没点明,但一般认为小苏学士就是苏东坡,也有说是苏辙的,此文暂认为是苏东坡。
因为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曾是苏东坡的小史,负责抄写文书。
苏东坡何许人也?那是大名鼎鼎的正三品朝廷大员。拿着这份介绍信,高俅简直高兴坏了。
就好比你原本被人推荐到了一个小私企,结果那私企老板转手把你推荐给了一个正厅级干部。
你说这小说编得有点离谱吧?并没有。
假如正厅干部苏东坡,经常到这家药铺抓些保健养生、治疗疑难杂症的方子,还很有效,那肯定会给药店老板几分薄面。
苏东坡看了信,心里也是直摇头,但他也不会驳了董将士的面子,只留了高俅一宿,点子就来了。
第二天一早,苏东坡也写了一封介绍信,把他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
小王都太尉可是不得了!他叫王晋卿,是宋神宗的驸马,宋哲宗的妹夫,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是个一流的丹青高手。
小王都太尉一来不会驳了苏东坡面子,二来确实觉得高俅有点能耐,很喜欢,直接就把高俅留下来做了亲随。
还得是苏东坡,既送走不想要的,又精准地向上社交了一把。果然,这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没放对地方的资源。
直到此时,高俅都是在走狗屎运,都是命运的安排。但接下来,才是他靠自己的硬实力,紧紧抓住了逆天改命的历史性机遇。
一天,小王都太尉过生日,小舅子端王赵佶前来赴宴,期间偶然看见书案上一对儿羊脂玉做的镇纸狮子,爱不释手,很是喜欢。
小王都太尉秒懂,就说还有一个配套的玉龙笔架,明天取来给他一并送去。
派谁去送呢?没错,高俅。
也是巧了,高俅到了端王府时,端王赵佶正和一堆小伙儿踢蹴鞠,玩得起劲儿。
不知谁一脚踢偏,这球径直飞向了高俅。
高俅一个鸳鸯拐稳稳接住,又将球踢还给了端王。这一脚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也注定了未来梁山集团的悲剧结局。
端王大喜,竟然有这么个隐藏高手,立刻邀请他下场一块玩。
高俅三番五次假意推辞,见端王来真的,就下场了,他把浑身解数都使了出来,把端王哄得十分高兴。
精湛的球技为高俅后来的发迹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很讽刺。
你也别走了,就留我府里做个亲随吧,明天我宴请小王都太尉,跟他说一声。
对于端王和小王都太尉而言,这其实根本不是个什么事,但对于高俅而言,却让他一脚踏入了皇家的大门。
这是高俅发迹的第三个伏笔,距离我们熟知的高太尉还有临门一脚。
要知道,个把月前,他还是赌场里的小弟,还是被踢皮球、没人要的社会底层,如今成了王爷亲随,换做是你,也会觉得跟做梦一样。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也叫六度分隔理论、小世界理论,就是说,你最多通过6个中间人,就能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这个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提出来的。
而1000多年前的高俅,已经用实际经历证明了这个理论的合理性,甚至他只用了4个中间人(柳大郎、董将士、苏东坡、小王都太尉)就触达了端王赵佶!
如此说来,这六度空间理论应该改叫“高俅发迹理论”才对。
后来哲宗因病驾崩(可能是肺结核),膝下无子,眼瞅着无人继承皇位,朝廷之上暗流涌动。
原本跟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端王赵佶,在向太后的扶持下登基称帝,他就是搞艺术登峰造极,当皇帝一塌糊涂的宋徽宗。
高俅作为宋徽宗身边的红人,很快就受到抬举,成了殿帅府太尉,掌管八十万禁军,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一直到水泊梁山树倒猢狲散,高俅依然大权在握。
如果他只是个踩了狗屎运的泼皮无赖,只可能会昙花一现,不大可能在波诡云谲的北宋朝廷里活得这么久。
之所以这么猛,一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为他准备好了敲门砖,二是因为他投其所好的向上管理能力和心狠手辣的向下管理手段。
那些读四书五经,靠正规路数进入朝廷的官员们就是学院派,而高俅是个社会阅历丰富的野路子,而且和皇帝有相同爱好。
论为官清廉正直,高俅啥也不是,论伺候皇帝,学院派也不是对手,这是典型的北宋版劣币驱逐良币。
是恶的土壤让高俅这朵罪恶之花有了活下来的空间。
当然,高俅是个奸臣、反派,没什么可说的。但我们也应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高俅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宋徽宗时已经是北宋末年,原本就无心皇权的宋徽宗,登基之后就把大权送给了扶他上位的向太后,自己只顾着画画、写字、踢球、搜罗奇花异石,北宋国力迅速下降。
彼时,外戚干政,朝廷新旧派系争权夺利,重文抑武制度积弊已久。
作为初入朝廷的高俅,面对这种情况,不可能跟宋徽宗对着干,只会围着宋徽宗转,并排除异己,树立权威。
杨志最初就是因为押送花石纲(奇花异石)时,倒霉催地翻到黄河里,才丢了制使一职。当时杨志还花重金一路打点才见到高俅。
宋徽宗喜欢的奇花异石都押送不了,要你何用?高俅一心只有满足宋徽宗的喜好,对于杨志这种倒霉蛋,根本不会给第二次机会。
这才有了后来杨志卖刀,刺配大名府,被梁中书重新启用,押送生辰纲,被晁盖一帮人劫走,最后落草梁山的悲惨经历。
在那个时代洪流下,留给高俅的选择并不多,他也不是“为天地立心”的大丈夫,本质上只是个机缘巧合下爬上高位的世俗之人。
穷尽一切办法,维持自己来之不易的阶层跃迁成果,是高俅的唯一选择。
没有人愿意生来就当坏人。
高俅,不过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的草木,是封建王朝末期的悲剧,也是梁山好汉们啸聚山林,替天行道的充分理由。
还有董超、薛霸,原是押解犯人的公差,怎奈高俅派陆虞侯给他俩送了十两金子,要他们押解林冲的半道上,做掉林冲。
干,良心不安,不干,得罪高太尉,前途不保,甚至官差都可能丢了。作为俗人的董超、薛霸只会选择后者。
做好人,甚至做个普通人,都变得艰难。
花和尚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府提辖,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惹上了人命官司,人生走向就此改变。
瓦罐寺的老和尚,没招谁惹谁,只因年迈体衰,寺庙被生铁佛崔道成、飞天夜叉邱小乙两个恶棍霸占,饿得半死。鲁智深第一次打抱不平没成功,再回来时,老和尚已经因害怕报复全部自尽。
这都是小人物的时代悲剧。
原因无他,封建王朝的世袭礼法选出了不靠谱的徽宗皇帝,皇权至上的观念让小人们只对上负责,不管下面死活。
好人的空间越来越小,坏人的土壤越来越肥,各阶层都陷入人性博弈的漩涡,当越来越多人在人性博弈中走向恶的一面,以此换取生存,北宋朝廷也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来源:秦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