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4月多模态AI应用数据亮眼,关注5月13日阿里和字节AI大会。2)互联网:腾讯关注《无畏契约》《胜利女神》《王者荣耀世界》三款重点新游,《三角洲》多端亮眼;快手可灵4月份收入环比增速快,成立可灵AI事业部,AI优先级再提升。3)5月新品上线密集,关注网易
)AI:4月多模态AI应用数据亮眼,关注5月13日阿里和字节AI大会。2)互联网:腾讯关注《无畏契约》《胜利女神》《王者荣耀世界》三款重点新游,《三角洲》多端亮眼;快手可灵4月份收入环比增速快,成立可灵AI事业部,AI优先级再提升。3)5月新品上线密集,关注网易520新游发布会。4)IP:上影元《中国奇谭》电影正式定档暑期。5)影视:即将进入暑期密集定档和宣发周期,关注供给回暖情况。6)出版:一季度国有出版主业稳健,持续关注“AI教育”进展。7)营销:Applovin最新财报再次验证程序化广告高景气。
AI:4月多模态AI应用数据亮眼,下周AI催化多
4月多模态AI应用数据亮眼。美图设计室网页版访问量394万,同比和环比增长61%和43%。该产品2月接入DeepSeek,3月适配iPad,较去年更早走出春节后的电商客户使用低谷期(去年5月才走出低谷期)。快手可灵网页版访问量1939万,同比基本持平,但订阅收入328万美金,环比增速为828%,是全球原生AI应用中环比增速第一(非凡产研数据)。同时国产五小龙用户规模持续领先,4月APP月活夸克1.49亿、豆包1.07亿、DeepSeek 0.97亿、元宝0.41亿、Talkie AI 0.35亿,环比持续增长。
下周AI财报和会议密集。财报方面,腾讯和阿里都将在5月14日公布一季报,持续关注Capex指引和AI应用布局进展。会议方面,5月13日字节AI大会,豆包大模型家族多成员升级,多款Agent工具也将发布;5月13-14日阿里AI大会,Qwen3商业化发布,并展示Qwen3在企业级Agent方面的应用。
互联网大厂再次争夺Agent时代流量入口,再次重申微信最具潜力。此前元宝已经嵌入微信聊天,未来有望成为用户Agent指令最直接的入口,元宝、ima分别提供了基本的AI搜索、个人工作台功能。此外,微信小程序不亚于一个移动应用市场,超过90%的主流APP均已推出微信小程序版本,再叠加公众号、视频号、朋友圈、支付和生活服务,以及聊天记录等用户个人数据(如得到授权),那么微信基本一站式满足了用户几乎所有的线上需求。
游戏:5月新品上线密集,关注网易520新游发布会
5月新品上线密集,重点关注有新品的公司。
关注网易520新品发布会。将有7款游戏公布开发进度,以及30余款热门游戏/IP的年度更新计划。重点新游戏包括《永劫无间》手游、 《燕云十六声》 、 《七日世界》 、《万民长歌:三国》、 《无主星渊》、 《万民长歌:三国》、 《灵兽大冒险》。
影视:即将进入暑期密集定档和宣发周期,关注供给回暖情况
电影:关注供给回暖情况。春节后优质供给严重不足,导致清明、五一等档期票房不及预期,6月将正式开启暑期档,预计将进入密集的定档和宣发周期,关注大片定档和供给回暖进展。
剧集:关注长视频平台战略调整。阿里大文娱近期人事调动增多,同时对优酷的剧集集数做了限制,要求将自制剧和定制剧的集数控制在8-12集,单集时长不超过一小时。集数限制有望推动平台在保持剧集采购总成本稳定的情况下,能够采购数量更多、类型多元的剧集,扩充订阅用户数量,从而有望推动订阅和广告收入增长。
短剧:盈利模式从付费短剧转向免费短剧,出品公司与平台合作,共担宣发压力。以前依靠出品公司为付费短剧投流,以极短的制作、投流、变现周期形成高资金流转,出品公司承担高风险;现在一边是出品公司制作精品免费短剧,一边是平台依靠算法推流免费短剧,共同为提高用户留存和观看时长而努力,实现出品公司和平台共赢。因此短剧宣发从高营销投放模式转向话题、口碑营销模式,宣发模式向网剧、长剧靠拢。综合看,在监管常态化、平台合作下,短剧制作向精品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预计这将利好出品公司,因为过去由于买量成本高、投资风险高导致出品公司盈利能力弱的行业特点有望改善。
出版:一季度国有出版主业稳健,持续关注“AI教育”进展
国有教育出版一季度财报表现稳健。收入平稳,多数国有出版的核心教材教辅业务预计平稳增长,部分公司收入主要受一般图书拖累,延续24年趋势。毛利率显著提升,预计高毛利教材教辅业务收入贡献提升、纸张成本下降等因素,头部公司毛利率同比明显提升。而期间费用刚性且控制良好。因此在以上主业因素,叠加所得税率变化、资产减值变化等影响下,净利润同比高增。
关注AI教育。4月16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探索“AI+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意见提到要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1)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2)完善教育领域多模态语料库,构建高质量自主可控数据集。
版权保护力度不及预期,知识产权未划分明确的风险,IP影响力下降风险,与IP或明星合作中断的风险,大众审美取向发生转变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用户付费意愿低的风险,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的风险,关联公司公司治理风险,内容上线表现不及预期的风险,生成式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产品研发难度大的风险,产品上线延期的风险,营销买量成本上升风险,人才流失的风险,人力成本上升的风险,政策监管的风险,商业化能力不及预期的风险。
杨艾莉:中信建投证券传媒互联网行业首席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硕士,曾任职于百度、新浪,担任商业分析师、战略分析师。2015年起,分别任职于中银国际证券、广发证券,担任传媒与互联网分析师、资深分析师。2019年4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担任传媒互联网首席分析师。曾荣获2024年新浪财经金麒麟评选传媒行业菁英分析师第一名;2024年21世纪金牌分析师评选传媒互联网行业第三名;2024年Wind金牌分析师评选传媒行业第四名;2024年证券时报·新财富杂志最佳分析师评选入围。
杨晓玮: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硕士。
蔡佳成:传媒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来源:龙之谷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