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秘】蜀地“玉女房”研究‖宋翔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07:30 1

摘要:我们聚焦于古代文献中“玉女”“素女”“玄女”等神秘女性群体与蜀地的紧密联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揭示玉女房在蜀地的特殊地位及其与李冰治水、传统文化、地方传说的关联。同时,深入探讨素女、玄女与上古帝王如黄帝、蚩尤、彭祖等的互动,以及这些神秘女性群体在蜀地地理环

蜀地玉女房研究

宋 翔

我们聚焦于古代文献中“玉女”“素女”“玄女”等神秘女性群体与蜀地的紧密联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揭示玉女房在蜀地的特殊地位及其与李冰治水、传统文化、地方传说的关联。同时,深入探讨素女、玄女与上古帝王如黄帝、蚩尤、彭祖等的互动,以及这些神秘女性群体在蜀地地理环境中的活动轨迹,凸显蜀地作为上古帝王活动重要舞台的历史价值,为理解古代蜀地的政治、文化提供独特视角,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增添地域性依据。

一、引言

“玉女房”作为一个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地名,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蜀地,玉女房与上古帝王、传说人物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这些记载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蜀地的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玉女房”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和特殊含义的名称,几乎仅只出现在蜀地方志和历史地理文献中。

玉女房在传统文化中也具有重要地位。人们常将玉女视为仙女或女仙,与玉童等一同作为大神的对偶仪仗或左右侍者。《黄帝九鼎神丹经》和《太平经》等道经中提到玉女会来迎接、侍奉修炼成功者,这反映出玉女在古代信仰中的重要作用。玉女房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地点,与古代信仰中的玉女形象相互呼应,体现了蜀地在传统文化传播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玉女

(一)玉女房山与寿阳山

《彭县志》记载玉女房山即为寿阳山,古地图明确标注玉女房山就是寿阳山位置。寿阳山(玉女房山)与牛心山对峙,形成“天彭门”,湔江从中穿山而过。

寿阳山(玉女房山)上尚存一石碣,文曰:“彭门汇口,玉村总喉,纳山内九溪水、分山外七河流,路当孔道,无所迁投。”这是对其地理特点的正确概括。

五代杜光庭所著的《庸城集仙录》(卷六)中有这样的记载:“彭祖得道,不乐冲天,周游四海,居蜀多年,子孙繁重,故有彭山、天彭、彭门之名。”《蜀中名胜记》中也有记载:“丹景山其前为彭门山,两山对峙,悬崖绝壁,相去数百步如门,即天彭门也。”又说:“彭祖遍游洞府,以窥圣迹,尝往来于其中。”这些关于彭祖的传说,为寿阳山(玉女房山)增添了几分仙气缥缈的神秘色彩。

此外,需指出的是,玉女房并不是一个固定地名,而是一种功能性空间的称谓。在古代文献中,“玉女房”多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活动相关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玉女房”这种称谓和地名,仅在描述蜀地的古文献中密集出现,表明蜀地与上古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彭州志》古地图仍有“玉女房山”地名存在,位于现今天彭门“寿阳山”

(二)玉女房与李冰治水地

文献中多处记载玉女房与李冰治水的紧密联系。李冰作为蜀地的杰出水利专家,其治水活动对蜀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晋朝常璩所著的《华阳国志》记载:“李冰为蜀守,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提到:“玉女房与李冰治水相关,李冰在治理岷江水患时,在玉女房下白沙邮制作了三个石人,并立于江水中,以此作为水则,用于测量水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此外,明代杨慎所著的《艺林伐山》中引述了李公胤的《益州记》,再次提及“灌江西玉女房下作三石人以及白沙邮的相关内容,如立石人、刻石警示等。这些记载与《华阳国志》等书中的内容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玉女房在都江堰一带的重要历史地位。李冰通过在玉女房设置水则,有效地掌握了岷江的水文变化,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建设奠定了基础,使蜀地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

李冰画像 梅凯 作 四川省方志馆 藏(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三)《水经注》中的“玉女房”

《水经注》云:“芒水经玉女房水侧,山际有石室,谓之玉女房,宋苏子瞻至其处,爱此水,既自致两瓶,恐后复取,为使者绐,因破竹为契,鱼蛇水东北自陵州界入青神县界。龙盘山有一石,长四十丈,高五尺,当中有户及扉,若人掩闭,古老相传为玉女房。益州城张仪所,筑锦城,在州南。蜀时故宫也,其处号锦里。葭萌县十里有刀环山,赤铜水出焉。”

这段记载,不仅再次印证了玉女房在蜀地的特殊地位,还展示了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芒水经过玉女房水侧,山间存在天然石室,被命名为玉女房,这体现了古人对这类特殊空间的命名习惯。其中提到的“宋苏子瞻至其处”,苏子瞻即宋代文学家苏轼,他因喜爱此地的水,亲自取水并以破竹为契,以防他人冒取,足见玉女房及其附近水域在历史上对文人雅士的吸引力。

三、素女

素女与玉女房的关联在古代文献中多有体现。据杨慎《山海经补注》记载:“青城山素女在玉女洞”,《蜀中名胜记》载:“青城山有玉女洞,亦曰素女”。这表明素女与玉女房有着紧密的联系。

素女在古代文献中,常与伏羲、黄帝等一同出现。《世本》记载:“庖羲(伏羲)作五十弦。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乃破为二十五弦。”《史记・封禅书》也提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素女作为黄帝的专职琴师,曾在青城山天谷玉女洞及其附近的玉女房弹奏美妙的琴音,其琴声具有神奇的魔力,能使鸟儿和谐鸣叫、鸾鸟翩翩起舞,甚至让千年不枯死的灵木寿树发出新芽、开放新花。这些传说不仅为玉女房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反映了蜀地人民对于古代帝王和仙人活动的向往与崇敬。

杨慎《山海经补注》

此外,素女还与后稷有关。《山海经》记载:“西南黑水之闲,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这表明素女所出之地与后稷的葬地都广之野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凸显了素女在上古传说中的重要地位。

四、玄女

玄女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女性,与多位上古帝王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在蜀地的地理和文化背景下,这种联系显得尤为独特。

(一)玄女与黄帝

《云笈七签》记载:“玄女教帝三官秘略五音权谋阴阳之术。玄女传《阴符经》三百言,帝观之,十旬讨伏蚩尤。”还记载黄帝于玄女、素女受房中之术,能御三百女。玄女授帝如意神方即藏之崆峒山。表明玄女向黄帝传授了兵法、阴阳之术等多方面知识,助力黄帝在战争中取胜。《抱朴子内篇・遐览》说:“黄帝论道养则资玄素二女,故能毕该秘要,穷道尽真,遂升龙以高跻,与天地乎罔极也。”说明玄女和素女对黄帝的道养修行有重要帮助,使黄帝能够达到高深的境界。《黄帝九鼎神丹经诀》提到:“玄女者,天女也。”体现了玄女的尊贵身份,与黄帝有密切的交往。

(二)玄女与蚩尤

《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记载了黄帝与蚩尤大战时,玄女下凡向黄帝传授兵法,帮助黄帝战胜蚩尤。

(三)玄女与彭祖

《列仙传》记载彭祖是玄女的学生,玄女向其传授了养生之术,彭祖得以长寿。其传说从尧帝时期一直到商代,甚至还有彭祖称为商大夫的记载。相传,彭祖即为四川彭山人,其活动事迹亦在彭县(今彭州)多有记载流传。上文提到的《彭县志》地图标注的“玉女房山”位置,正是现今寿阳山,巧合的是寿阳山自古以来便是以“彭祖祈寿地”而闻名。

眉山市彭山区彭祖塑像(图源:看四川)

(四)玄女与蜀地地理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胡万川先生认为,九天玄女是由黄帝蚩尤之战神话中“天女魃”衍变出来的女神。虽未直接提及蜀地,但为玄女与蜀地的活动提供了间接联系。尤其是这里提到黄帝助手女魃是一位“衣(穿)青衣”的神,这再次与蜀地羌氐先民着青衣的传统及众多“青衣神”的传说相吻合。

五、结论

玉女房作为蜀地的一个重要地标,与古代帝王、传说人物以及传统文化都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对玉女房相关文献和传说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蜀地在古代政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地位。玉女房见证了李冰治水的伟大功绩,承载着传统文化中玉女的神秘形象,也蕴含着蜀地人民对于古代帝王和仙人活动的丰富想象。玉女房山与寿阳山的关联,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玉女房及相关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传承和弘扬古代蜀地文明做出贡献。

综上,蜀地玉女房不仅是古蜀水利建设的重要见证,也是传统文化与地方传说的神秘载体,更是上古帝王活动的神秘关联地。通过对玉女房的深入研究,我们可更好地理解古代蜀地的历史文化风貌,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编后语:“史海探秘”栏目发布的文章,供学界交流探讨,并非定论,欢迎专家学者撰文参与讨论)

本文内容系原创

作者:宋 翔〔历史学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曾任《成都商报》记者、成都电视台制片人、中央电视台(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等)导演、北京腾提度文化传媒副总裁〕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