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开战,其间爆发多轮激烈交火。巴基斯坦空军捷报频传,印度的6架昂贵战机被来自中国制造的歼10C打了下来,称“零战损击落‘阵风’战斗机”。
摘要:
巴基斯坦可能确实搞崩了20%的印度电网,剩下的50%是由于印度电网的自身缺陷,其电力系统波动造成的连锁效应。
5月7日,印度突然向巴基斯坦开战,其间爆发多轮激烈交火。巴基斯坦空军捷报频传,印度的6架昂贵战机被来自中国制造的歼10C打了下来,称“零战损击落‘阵风’战斗机”。
5月10日,巴基斯坦正式启动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消息人士称,在行动中,巴对印度发动网络攻击,致使印度约70%电网瘫痪,首都新德里、金融中心孟买等大城市陷入停电,导致交通信号失灵、医院备用电源超负荷运行。
随后,印度新闻信息局(PIB)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其为“虚假信息”,并将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相关帖子均标记为FAKE。
虽然“印度70%电网瘫痪”官方澄清是假消息,目前印巴本轮交火也已经摁下暂停键。但是研究机构Nsfocusglobal发现,在5月2日,印度国家电网公司(Power Grid)确实遭受到大规模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时长为31分26秒。
这类攻击通过操控大量设备同时向目标系统发送海量请求,造成系统瘫痪或服务中断,将直接影响印度国家电网公司官网的相关服务,包括电费查询、在线支付、故障报告等多项便捷服务暂时不可用。
据分析,早在4月期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DDoS攻击就呈上升趋势,印度受攻击目标数量激增500%以上,巴基斯坦受攻击目标数量激增700%以上。
图说: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DDoS攻击规模
而在5月2日印度国家电网公司被攻击不久后,当地新闻就报道预计在5月9日至5月12日这几天,德里西北区域每天会面临8小时的停电。
《环球时报》采访的网络安全专家认为,在冲突中,导致一国大面积电网瘫痪是存在一定可能性的,尤其是在网络攻击导致电力故障发生后,电力系统发生链式连锁反应,最终致电网瘫痪,产生重大的生产和社会事故。
因此,有网友猜测,巴基斯坦可能确实搞崩了20%的印度电网,剩下的50%是由于印度电网的自身缺陷,其电力系统波动造成的连锁效应。
毕竟,印度电网本身就问题重重。据统计,印度每年生产的电力中,有27%会因为“偷电”损失掉,这些被“偷走”的电量,相当于巴基斯坦一年的发电量。
更重要的是,在2012年7月30日至31日期间,印度曾发生过两次大规模停电,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电力危机。
图说:印度2012年大停电
当时,印度北部、东部和东北部电网相继崩溃,这两次停电中,第一次影响了近 3.5 亿人,而第二次饥荒则涉及了6.7亿人,占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一,遍及印度28个邦中的21个邦。
据Medium研究,这场灾难的直接导火索是印度多地在农业灌溉高峰期违规超负荷取电,严重超出电网承载能力,而印度的电力调度系统却未能有效拦截,频率持续下跌也未触发自动保护机制,最终导致连锁故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席卷全国。
但是,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印度的电网系统长期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区域割裂、保护装置落后等结构性缺陷。
印度电网被分为北部、东北、东部、西部和南部五个区域电网(如下图所示)。
从发电区域和负荷区域来看,印度约三分之二的电力来自燃煤火力发电厂,主要在煤矿集中的东部地区。水力发电占发电量的十分之一,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但是,印度主要的电力消耗负荷却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地区。
这种地理分布不均的发电-用电格局必然导致电力输送量跨越数千英里,同时也造成了电网彼此之间协同能力极差,一旦某一区域出故障,其他区域无法及时补位,反而受到牵连。这种调度混乱与技术落后相叠加,使得电网系统在面对突发冲击时毫无抵抗力。
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电网内的电力分配则由印度各邦的电力公司独立管理。地方政府为了保障本地用电利益,无视印度中央电力局的调度命令,缺乏统一管理和应急协调。
如今十多年过去,在2014-2024年间,印度GDP从1.95万亿美元增长到3.2万亿美元,电力需求也随之飙升,峰值负荷从136GW升至243GW。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印度的全国发电能力增加了190吉瓦(GW),总装机容量突破400GW,成为全球第三大能源消费国。
与此同时,印度可再生能源也快速发展,2024年装机量已达近200GW,占全国总装机的44%。未来六年,印度计划新增270GW可再生能源,是全球最激进的绿色能源转型计划之一。
然而,据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Ifri)研究分析,虽然印度的电力系统在覆盖率和装机容量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但从结构上看,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印度电网基础设施并未同步升级以适应这一能源结构的快速变化,难以承受任何突发性冲击。
尤其是占全国配电比重90%的国有配电公司(DISCOMs),不仅基础设施老化,且负债累累,截至2023年累计亏损高达6.77万亿卢比(约合5900亿元人民币)。它们普遍依赖短期高息贷款维持运营,迟迟无法推进现代化改造或灵活调度机制。
而地方政府为了迎合选民,长期推行“免费电”和人为压低电价,导致电价扭曲、补贴沉重,进一步加剧了配电系统的财政崩溃。
在这样一个“高速增长+高系统负担+低应对能力”的能源现实中,任何形式的扰动都可能成为压垮整个电网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此,2012年的大停电不只是技术失灵,更是制度性风险的提前爆发。如果电力改革仍未到位,那么类似的系统性崩溃,随时可能再次上演。
比如,2020年,印度孟买又出现过大停电事件,2023年,印度塔塔电力公司惨遭勒索攻击,数据裸奔等。甚至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程度更高,新的威胁层出不穷,就像本次印巴冲突中可能存在的网络攻击电力基础设施。
据安天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柏松介绍,电力系统是一个庞大系统,对其中各环节实施网络攻击都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比如在发电、送电、配电、用电等环节进行攻击都有可能导致从局部断电到全面“解列”的重大事故。
全球有史以来第一次因网络攻击而造成的停电事故发生在2015年,乌克兰一家供电公司遭到黑客攻击,直接导致几十万用户断电。
当天,乌克兰一家区域配电公司遭受到第三方非法入侵公司电脑和SCADA系统。下午3点35分,7个110KV的变电站和23个35KV的变电站断开连接长达3个小时,导致该地区将近一半的家庭在圣诞节前夕经历了数小时的电力瘫痪,造成约225000用户失去供电。
在俄乌冲突期间,俄罗斯也对乌克兰进行远程网络攻击,在2022年12月导致基辅大停电。
据公开报道,大停电源于俄罗斯军事情报组织GRU下属的沙虫APT组织,长期潜伏于乌克兰电力公司网络,植入隧道工具及恶意脚本,攻击电网系统漏洞,最终控制变电站设备,发送非法协议指令并导致:断路器跳闸断电。
可见,在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中,网络攻击这一新型威胁形式越来越多。李柏松介绍,最容易被攻击的是高价值目标,比如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
所以,这已经不是印度或乌克兰单独需要面对的难题,而是所有依赖数字化和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战争逐渐替代传统火力对抗的今天,电力不再只是资源,更是国家安全的底线。
来源:能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