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救护车变“观光车”?特权滥用必须零容忍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9:19 1

摘要: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的一辆救护车在西藏林芝墨脱县拉响警报开道,却在景点停车拍照,被群众拦下质问后引发冲突。当地警方调查后拆除了其违法警报器并予以处罚,海南省卫健委也表示将严肃处理。

王志高

据5月13日极目新闻报道,海南经纬航空医疗急救服务有限公司的一辆救护车在西藏林芝墨脱县拉响警报开道,却在景点停车拍照,被群众拦下质问后引发冲突。当地警方调查后拆除了其违法警报器并予以处罚,海南省卫健委也表示将严肃处理。

救护车的警报声是生命的呼号,每一秒的优先通行权背后,都可能连着命悬一线的患者。正因如此,公众对救护车总是无条件避让,这种信任源于对生命的敬畏。而涉事车辆却将警报器当作“旅游VIP通行证”,在景区停车拍照时,刺耳的警笛声成了对公共善意的嘲讽。更讽刺的是,涉事公司名为“航空医疗急救”,本该以专业和效率立足,却把救护车开成了“观光专线”。这种行径与“黑救护车”非法营运有何区别?甚至性质更为恶劣——后者只为牟利,前者却直接践踏了制度赋予的特殊使命。

事件中群众的愤怒拦车和网络曝光,恰恰体现了社会监督的觉醒。近年来,从公车私用到消防通道停车,公众对特权行为的容忍度越来越低。这次事件中,自驾游客没有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主动追问并记录证据,这种较真精神值得点赞。倘若人人都能对违规行为“亮红灯”,特权思维自然会失去生存土壤。而当地警方迅速拆除非法警报器的做法也释放了明确信号:救护车的特权有严格边界,越界必受惩处。

海南省卫健委的“严肃处理”承诺不能止于涉事车辆和司机,更需深挖管理漏洞。涉事公司是否长期存在公车私用?警报器的安装和使用是否经过合规审批?若调查仅停留在个案,类似乱象难免“春风吹又生”。建议将救护车纳入统一监管平台,加装GPS和行车记录仪,实现警报使用时长、路段的可追溯;同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企业取消运营资质。此外,不妨借鉴消防车“出警即录像”的做法,要求救护车任务全程留痕,让特权滥用者无处遁形。

从更深层看,这起事件是一面照妖镜,映照出个别机构对公共资源的扭曲认知。救护车、警车、消防车等特种车辆的优先权,本质是公众让渡自身权利以换取公共安全,绝非某些人的“职务福利”。此前某地教师用警车接送孩子、某官员让消防车运送私人物品的新闻,与此次事件如出一辙,都是将公共责任异化为私人特权。杜绝这类现象,既需要刚性制度约束,也依赖价值观念的重塑——特种车辆不是身份象征,而是沉甸甸的社会托付。

西藏高原上本该疾驰着拯救生命的“雪域天使”,如今却留下了一辆假公济私的荒唐剪影。此事提醒我们:守护公共资源就是守护文明底线。当救护车的警报声再次响起,愿我们听到的永远是生命的律动,而非特权的嚣鸣。

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