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对谈中兴随身WiFi产品经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9:49 1

摘要:前段时间中兴的一位负责随身 WiFi 的伙伴偶然听到了我们的播客频道「皮蛋漫游记」,于是他便把他们最新发布的产品寄给了我们来使用。因为我们正好也对这个品类比较好奇,所以干脆请中兴的产品经理来帮我们和听众一起科普下这个行业。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随身 WiFi 的

01

背景

前段时间中兴的一位负责随身 WiFi 的伙伴偶然听到了我们的播客频道「皮蛋漫游记」,于是他便把他们最新发布的产品寄给了我们来使用。因为我们正好也对这个品类比较好奇,所以干脆请中兴的产品经理来帮我们和听众一起科普下这个行业。本期节目你将收听到:随身 WiFi 的市场概况和真实的用户案例;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应该如何选购随身 WiFi;这个品类鱼龙混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等等。

02

嘉宾

刘海峰 —— 中兴视通物联网事业部 部长

赵鑫 —— 中兴通讯移动互联产品部 产品经理

03

关键对谈

阅读提醒:文字版本针对嘉宾表述略有删减和修改,原意保持不变。

原文大约 65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7 分钟

市场概况

两颗皮蛋:能先跟我们讲讲随身 WiFi 市场的发展脉络吗?

赵鑫 :中兴做随身 WiFi 已经有 20 多年了,2005 年随 PC 使用的上网卡可以理解为第一代随身 WiFi,但这个产品得随着 PC 走不随身。从 2005 年开始这个产品伴随着 2G 3G 4G 5G 也一路发展而来,刚开始大家听随身 WiFi 可能是个专业术语,更多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无线上网终端。

那个时候我们家里大多都用的是有线上网,大家去找运营商开通对应的宽带服务。有线的市场增速非常快,工信部的统计目前中国已经有约 95% 的家庭在使用有线宽带上网服务。

无线上网的部分,伴随着移动基站的建设越来越完善之后也逐渐成了一个全球的趋势。大家应该对 2G 那时候有印象,上网速度很慢。3G 的时候速度有所增加到七八兆。那个以后觉得 3G还挺快的,但现在基本上已经用不成了。因为市场上需要带宽的应用在逐渐丰富,像视频和短视频的发展都是 3G 图片时代承载不了的。我们现在把 4G 5G 叫做视频时代,也是因为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双重推动的一个结果。包括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快的 5G 网络。随身 WiFi 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快速发展。

刚才录制前,皮蛋老师提到发布会这样的特定场景有使用随身 WiFi 的需求。换言之,全球市场因为土地私有化和人工成本等很多因素的制约,他们的光纤其实没有国内这么发达。如果去荒无人烟的地方做有线部署的上网,成本和难度非常高。所以面向 C端用户的随身 WiFi 在欧洲 中东等区域其实是个非常普及的产品。 这是一些大的背景。

至于随身 WiFi 这个具体产品的迭代背后有三个大的因素:一是从 4G 5G 5G-A 等基站的部署,需要能够与之匹配的产品释放无线网络的能力。另一个是,我们也需要更加智能化的处理方法和网络做协议的握手。比如说我是做直播的,我的上行需要做得很好。如果需要大量的数据下载,那下载就得做得很好。如果有 7-8 个人同时使用,我们也要做好对应的负载均衡。 第三个其实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像前一段时间我们有个客户现场无人机飞行的数据需要很快的传输 7-8G 这个体量的素材,他就使用我们的 U60 Pro 这样的产品。

两颗皮蛋:我们现在还能看到很多地方说随身 WiFi 是智商税等言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赵鑫 :确实有很多人提到随身 WiFi 是智商税这个说法,因为在 20 年之后,很多厂商都说自己随身 WiFi 的流量特别便宜,在某音等平台吹的天花乱坠。因为很多不知名品牌虚标的流量都特别大也特别便宜,吸引了一部分用户去冲动消费。当大家给这些公司充值达到一定金额之后,这些公司直接卷款跑路的比比皆是,他们就是想做短线的生意。我们中兴从 2005 年开始做这个产品做到全球市占率的第一名,其实就是希望能够反击这个行业的乱象,我们希望用户能够用上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流量服务的同时也让这个赛道能够更加健康,这个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两颗皮蛋:我之前听说这里面有很多灰产,就是破解物联网卡当做随身上网的设备,后来被封禁了之后影响了很多人。

赵鑫 :是的,之前的确是乱象丛生。但现在包括中兴 运营商和京东等平台开始严格管控这个市场。我们希望再过 2-3 年的努力,能够让市场的健康度和消费者的口碑回归到一个合理的值上来。这里我想起我们之前一个用户,他在用 U30 Air 之前用过 13 款随身 WiFi。过程中要不就是公司跑路了,要么就是网速不行或者体验太差,但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就一直在持续。多提一下我们的 U50 Pro,因为它续航能力很强很多户外工作者都可以拿它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中兴做这个品类是通过全球的高技术规格和中国消费的多元场景来认真 专业的做这件事情,也是希望能够让用户在随身 WiFi 这个品类有专业可靠的选择。

用户需求和场景

两颗皮蛋:我们国内的基建做得这么好,为什么用户还需要随身 WiFi?这个产品跟手机比有什么优势?

赵鑫 :皮蛋老师的这个问题其实也代表了很多用户,这里我想请皮蛋老师先把自己的思想放空,把角色切换一下我来举几个具体的案例。首先假设我们是个学生,你在宿舍会有断电或者断网的情况。如果我在备战考研,白天在图书馆晚上得回去租住在的房子继续复习也会有图书馆闭馆和住址需要网络的需求,这个时候我挺需要一个能够随时高速上网的设备。那如果我是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呢?如果去大城市打工我大概率可能短期要和几个人合租,并且租住的时间不会特别长。这个时候如果我有一个随身的 WiFi,一不用跟别人抢网络二搬家的时候能够很轻松的带走。如果我们再延展一下,在办公室里面 WiFi 发射的信息我都想隐藏我想给自己私人的设备用网络呢?包括如果我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在户外直播的用户,一次出去直播一天用流量的话肯定是绷不住的。

除了特定的场景需求之外,如果我们拆开比如 U30 这个产品的后壳,你会发现里面那一圈全部是天线。手机受制于屏幕 电池等堆叠的需要留给天线的净空特别小,我们这个产品因为专注在网络所以信号的收发一定是更好的。

我还想起一个我们这个产品的真实用户,他是医生也有自己固定的住房。我本来想着他的办公和居家场景相对固定,为什么还需要随身 WiFi 这个场景呢?于是和他深入沟通了一下,原来他除了医院的工作之外,还需要经常给学生上课,而且今天上课是这个学校明天是那个学校,还有一些线上的课程。这个时候如果用热点外出手机电量就会告急,有的教室信号不好还得需要信号接收好的并且能够多个网络切换,所以他自然而然就会有这个品类的需求。

海峰 :我补充一个点,很多老房子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做很好的网络环境布置等规划的,所以无线网络穿墙的性能本身没那么好。我们有一些用户就在网络不好的房间里面直接放一个随身 WiFi,这也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场景。

赵鑫 :我还想起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用户可能说出来大家都很难想象,我们曾经和一个使用我们产品的老大爷交流过他的使用场景。因为这个老大爷经常要去户外跳广场舞,它买了我们 U30 Air 这个产品之后用作广场舞的 WiFi 发射器。一起跳舞的老太太们知道这个产品有免费的 WiFi 用的时候,这个产品就变成了一个老大爷的社交神器。尤其是现在很多手机都带 NFC,老太太们的手机往这个产品上一贴就直接连上了,非常高效。这个老大爷说:我在哪她们(老太太们)就在哪(笑

赵鑫 :我们在 4 月 28 日的时候还发布了一个新品类叫「随车 WiFi」V50,这个场景其实又不一样了。我们的很多听众如果是开车尤其是新能源车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车机一般来讲只有一张卡(运营商),如果没网络的时候怎么办?第二个大家如果续费过新能源车机的流量的话会发现车机流量相对手机还是很贵的。我们这个产品既可以提供相对便宜的资费,也能够提供三个运营商的网络来灵活切换。

海峰 :早先的车机或者说车里面的应用其实都是相对低流量的,主要负责 ETC 等用量很小的场景。但是现在新能源车除了车机前面的大屏多屏,甚至后排也有专门的屏幕来用作车控娱乐等。所以车内 WiFi 的用量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的消费场景真的非常丰富多元,我想我们做产品定义就是洞察用户在这些实际场景的痛点,用产品+流量来解决这些具体场景里面的问题。

两颗皮蛋:随身 WiFi 这个品类会用一些核心的硬件规格去分级吗?

赵鑫:也会的,像我们手机的产品会用屏幕 Soc 摄像头等硬件规格分级,随身 WiFi 其实也一样。他主要有以下几个大的方面:一是制式比如 4G 5G等;二是芯片比如国产的 海外的,这些芯片和网络的通讯能力也不一样。中兴现在 4G 的产品在国内和海外基本上都是用我们自己的通讯芯片,好处是全栈自研,基站和终端的能力能高度耦合体验会更好;第三个是品类差异,比如像路由器似的 CPE,它的体积最大信号能力也很好但是不够便携。还有刚才提到的插在车里不带电池的,还有本身带电池能做充电宝的等等。

我拿我们的 U60 Pro 举个例子,它用的是高通的 X75 旗舰芯片,终端售价在 2000 元确实也不便宜。但它希望为长时间的户外工作者提供高性能的 WiFi 能力,所以用旗舰芯片 10000mAh 电池 和屏幕交互等很多特性来为这类用户提供一个非常高品质的体验。

海外使用

两颗皮蛋:如果要让我们的产品在海外也可以使用,背后需要做哪些工作?毕竟海外差旅或者旅行等看起来也是一个这个产品的核心场景。

赵鑫 :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组织会把全球的频段按照国家和地区分配。频段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每个具体的频段用作什么事情都会有单独的法规要求。我们做的事情就是全球性产品来匹配这个国家的频段,用一个产品来把全球这么多频道都给塞进去并且天线还要调好。另一个就是我们尽可能在出厂的时候让用户用官方配置的流量卡。因为国家和设备太多了,如果去当地买卡的话卡和设备之间还有一个交互和通信的过程,有可能是适配。我们内置的卡经过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测试,能够让用户使用的时候简单一点操作也比较省心。

两颗皮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跟海外的运营商单独够沟通吗?

海峰 :实际上移动 联通和电信都有自己的海外资源部,他们可以把全球的流量汇总起来。但如果这个业务最终要性价比等完全一致的话,就得去和当地的运营商去谈。

赵鑫 :我们这个内置卡其实也是从国内的运营商买过来的,国内的三大运营商有核心的体系能力。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在他们的体系能力之上,和他们的流量卡绑定。我们通过基础运营商全球已经在全球谈好的部分就没有必要重复造轮子。我们中兴能做的保证是,我们的产品都是和基础运营商直接谈的,消费者充值的资金由我们来负责,我们备考的也是运营商。

两颗皮蛋:你们在做产品定义的时候,会国内和海外通盘考虑吗?还是说先拆分具体的用户和场景来针对性的的做定义?

赵鑫 :我觉得主要还是得看国际用户和国内用户场景上有没有差异,如如果没有那就完全合并,如果有差异能否基于需求做差异化的配置。我们尽可能在产品规划阶段做「通用化」,然后来裁剪或者保留特定的需求。其实中国的发展真的太快了,以至于国内用户丰富的场景基本能够覆盖全球的大量用户。随身 WiFi 这个市场中国已经处于全球的产品定义高位了。

两颗皮蛋:海外市场的 5G 网络建设怎样?我们的 5G 产品拿到海外去会不会很超前?

赵鑫 :海外的用户其实分别用 CPE 和随身 WiFi 来分别满足家庭和个人两种需求场景。从网络的角度来讲,中东和欧洲的 5G 建设就做的不错,非洲现在还在大量的使用 4G。我们会用不同的产品类别(例如区分 4G 5G 的不同品类)去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按照外部的 TSR 统计,我们现在在全球市场已经属于第一名,这是一个满足了用户需求之后的结果。

两颗皮蛋:拿具体的产品 U60 和 U30 来讲,你们一开始就是按照价位段和需求区分的?

赵鑫 :其实最终还是从用户场景区分。我举个例子,U60 的上一代 U50 Pro 卖 1699,从销量上来看用户认可度还挺好的。但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用户的批评认为屏幕比较小,C 口功能不够,缺少 N79 频段等等。

两颗皮蛋:N79 现在是强制要求吗?

赵鑫 :其实也不是强制要求,但我们得听得进去消费者的真实意见。我们 U60 Pro 集中改进了上一代产品的 80 多条典型的反馈,首席日也获得了 960% 的增长。我想说的意思是,你尊重用户用户就会给你更多考虑,这个一定是相互的。

U30 作为中腰部档位的产品,它和 U60 相比方向和模式就不太一样。这个产品我们希望更多满足普通用户的常规需求,所以做了按键快速切换网络等功能,还有 V50 主要是针对车载场景等等。

选购建议

两颗皮蛋:给普通用户选购这个品类有什么建议?

赵鑫 :明确你的场景之后看三个部分,首先是选大牌和大厂,这个关乎到充值安全。其次是大厂的硬件比较靠谱,这个关系到长期使用的品质。第三个是尽量选 5G,毕竟它的速度是 10 倍以上。

两颗皮蛋:问一个尖锐的问题,随身 WiFi 中兴是大厂,为什么其他行业通讯巨头不下场来做这个品类?

赵鑫 :哈哈,通讯领域有二三十年经验积累和芯片能力的的其实就是中兴和华为。华为其实是有这个品类的,但可能每个公司有自己的经营侧重,他们可能把资源和精力放在对自己最重要和最有优势的事情上。我们觉得自己有优势,就重兵投入做产品迭代和研发。所以这个品类我觉得大家选华为和中兴完全没有问题,因为这两家是绝对的 TOP。

海峰 :我再补充一下流量安全的问题,可能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意识到这个风险。我觉得很多消费者可能购买这个产品之前,没有仔细研究过流量侧和运营商之间的关联和具体是怎么合作的。这个品类,消费者 经销商 运营商是三个完全独立的体系。经销商从运营商这里采购对应的卡,然后把卡和自己的设备封装再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充值的费用实际上是付给经销商而不是运营商的,这个和手机卡有很大的区别。

随身 WiFi 物联网卡的管控没有直接到运营商而是到经销商,因为 IoT 主要是 TO B 这里面的门槛不是特别高,基本上有公司和运营商对应地市签完合同就可以拿卡。拿完卡之后它只会预付一部分,这里面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用户把这个月流量用完之后,在运营商这里是有成本的。如果遇到了一些公司经营不善,运营商会有限速等接口来管控。

第二个是流量虚标,原来这个市场特别乱,比如虚标 9999G/月都是存在的,这个是因为竞争导致的动作变形。他会让经销商有一些侥幸心理,反正用户也用不了那么多,用户如果用了 2G 我给他显示 5G ,这些情况都有类似的发生。我们中兴还是希望在这个业务里面能够有长足的发展,去持续引导消费者选择真正安全 可信的随身 WiFi 品牌。

运营商合作

两颗皮蛋:随身 WiFi 这个品类做流量和硬件,运营商对这个生意乐见其成吗?

赵鑫 :这个品类不是中兴一家在做,可能里面有几百家。对于运营商来说,实际上是业务的增量而不是替代。

海峰 :分享一个数据给皮蛋老师,随身这个品类 2020 年带你上平台大概是 1000 万台/年左右的规模,24 年年底的时候是 2000 万台/年 翻了一倍。增长的这数千万用户的每一台设备使用的流量对运营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增量。随身 WiFi 这个领域,和原来的 IoT 物联网卡很不一样:比如共享单车的上报量就很低。但我们的期间产品比如 U60 系列可能每个月是 300-400GB 流量,4G 的产品每个月也有 80-100 GB 左右。假设原来的物联网卡因为要做万物互联需要更多的流量来满足需求,那就不仅是设备数量的增量了,对于流量来讲也是很大的增量。所以运营商对这个业务本身是非常支持和看中的。

赵鑫 :补充一点,目前国内三四百万的 5G 基站还远远没有发布会出基站的能力,也就是距离满符合差异运转还有不小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讲,一方面要帮助运营商来利用这部分带宽的冗余让大家都有正向的收益,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讲 5G 从时间切片的角度上来讲成本其实更优。包括现在 5G-A(三载波聚合)也已经开始推广,我们的硬件现在也支持 5G-A。终端产品的规划和落地先行,才能够保证用户 运营商 等多个相关方都有正向收益,这个商业模式才能够更加的持久。

总结

赵鑫 :前段时间我有一个朋友出版了一本书叫《噪声和洞见》, 我想用这个几个字完成最后的总结。相信大家在各大电商平台能看到这个品类确实是鱼龙混杂。我希望听众朋友们能够擦亮双眼,买到真正安全可靠的产品。因为随身 WiFi 这个产品可能你买回去要使用很长的时间,我们能够保证品质的可靠,同时因为我们长期关注这个品类也希望通过用户的反馈和意见来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产品。我们希望这个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好,也祝愿有需求的用户都能够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好产品。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