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大爷肾衰竭去世,医生叹息:把4样当补品喝,肝脏好也扛不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2:55 1

摘要:这类“补养”误区,不是第一次见。说实话,我们太常见了,常到看一次生气一次。你以为是养生,其实是慢性自杀。很多人喝的那几样,不是毒药,但天天喝、长期喝、过量喝,比毒药还狠。

67岁,算不上高龄,走得却异常突然。

那天凌晨,急诊室的灯没熄过,家属哭到声音嘶哑,整层病房静得像时间停了。

他是个“老实人”,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油腻都少沾,家里人一提他,满口“身体挺好,从不进医院”。

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健康的大爷,肾衰竭终末期,来得快,走得更快,骨灰盒从推车上搬下来的那一刻,我们都没敢看家属的眼睛。

这事说来让人窒息。他的女儿红着眼圈告诉我们一句话:“我爸啊,天天喝那些保养的东西,说是补肾护肝,养生,结果……”

这类“补养”误区,不是第一次见。说实话,我们太常见了,常到看一次生气一次。你以为是养生,其实是慢性自杀。很多人喝的那几样,不是毒药,但天天喝、长期喝、过量喝,比毒药还狠。

到底是哪四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喝。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号称“养肝明目”的枸杞。是,它确实有抗氧化、护眼的作用,不否认。但问题是,它不是灵丹妙药,不能天天猛泡猛喝更不能当水喝。大爷每天泡一大杯,枸杞下得跟不要钱一样,水都红得像中药汤,早中晚三顿不离手。

枸杞富含甜菜碱,有一定保肝作用,但长期大量摄入,会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影响药物代谢,还可能让肝酶异常。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代谢不了,越喝越压垮肾脏。

老一辈特别信这个,说是“补气圣品”。中医书上写得好:“固表止汗,利水消肿。”但你知道吗?黄芪虽好,却不适合人人,尤其是本身有肾脏基础病的人,喝多了反而水肿、气促、心悸,雪上加霜。

大爷的化验单上,肌酐飙到700多,尿素氮接近30,肾小球滤过率几乎没了,但他还在每天喝黄芪水“补一补”。你说,这不是拿肾开玩笑吗?

听起来高大上,其实风险巨大。市面上的灵芝产品,大多没经过严格检测,重金属、农残、掺杂其他成分的比比皆是。长期服用,肝脏代谢能力强的人也可能中招,更别提本身体质虚弱、代谢能力下降的老年人。

最可怕的是,它会影响凝血功能。大爷入院前两天还在吃,结果抽血发现凝血指标严重异常,PT延长,INR飘高,根本止不住血。你说这不是自毁长城?

这可能更让人震惊。很多人觉得年纪大了,肌肉流失,要“补蛋白”。结果蛋白粉喝得比米饭还勤。殊不知,肾衰的第一杀手之一,就是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代谢后,产生的含氮废物要通过肾脏排出,肾功能正常还好,功能下降的老年人,喝蛋白粉就像往破水管里灌水,迟早爆裂。

而且很多蛋白粉打着“进口”“高纯度”旗号,其实就是乳清蛋白+添加剂的大杂烩,重金属超标的也不少。老人肠胃吸收本来就弱,肠道菌群紊乱,再加上蛋白粉刺激,肾脏、肝脏一起扛不住。

讲真,这类“保健式作死”,我们心里真是又气又无奈。你说这些人不懂吧,他们天天刷养生公众号,看健康视频;你说懂吧,他们却偏信偏行,只信“补”这个字。

补,补,补,补到最后——肝肾全崩。

中国人对“补”的执念,根深蒂固。从古到今,进补文化几乎成了一种家庭传承。冬吃羊肉汤,夏喝绿豆水,坐月子不能碰冷水,生病先喝鸡汤……这些习惯有些确实有其道理,但也有很多,是时代演变下的误解。

比如过去物资匮乏,蛋白质摄入不足,确实需要“补”;但现在营养过剩,脂肪肝、糖尿病、高尿酸连小学生都中招,我们不缺“补”,我们缺的是“控”。

控制摄入、控制欲望、控制错误信息的传播。

街头巷尾的保健品店,打着“老年人专属”“提升免疫力”“养肝护肾”的旗号,靠着一碗粥、一杯茶、一瓶粉,把成千上万的老年人拉进了慢性病深渊。老年人是最容易被骗的一群人,不是他们蠢,是因为他们太想好好活着了,太怕给儿女添麻烦了。

他们宁愿花几千块买瓶“能治百病”的保健品,也不愿意去医院查一次肝肾功能。因为他们怕,查出来真有问题,孩子要担心。

很多时候,不是病把人拖垮,是信息的错乱让人一步步走向深渊。

肾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坏了不喊疼,不发烧,不闹腾,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耗尽。等你发现尿少、恶心、浮肿、乏力,往往已经晚了。

说到底,想养生,不是靠“补”,而是靠平衡

饮食要清淡,不等于清汤寡水;锻炼要适度,不等于天天跑马拉松;养肝护肾,不是靠一堆泡水喝的草根,而是靠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控制基础病

如果你真想“补”,最应该补的,是医学常识,是对身体信号的敏感,是对错误信息的甄别能力。

别等到病危抢救时,才追悔莫及。那时候,医生也只能叹一口气,说一句“可惜了”。

活着,是门艺术。别被几片枸杞、一碗黄芪水,毁了这门艺术的底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张大伟,李红霞.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蛋白饮食的危害与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1):999-1002.

[2]林雪,陈静.枸杞子长期服用的毒理作用分析[J].中国毒理学杂志,2022,36(2):145-149.

[3]李志强,王芳.中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7):1833-1836.

来源:医学科普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