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窗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侨乡底蕴,一直以来都是华侨经济文化的前沿阵地。而华侨金融标准化,正是推动这片土地金融创新与发展、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厦门国际银行秉持与生俱来的华侨基因,深耕华侨金融领域,以金融服务标
福建,作为中国与世界连接的重要窗口,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侨乡底蕴,一直以来都是华侨经济文化的前沿阵地。而华侨金融标准化,正是推动这片土地金融创新与发展、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合作的重要力量。厦门国际银行秉持与生俱来的华侨基因,深耕华侨金融领域,以金融服务标准化为引领,全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侨胞特色、行业示范效应的华侨金融服务体系,为福建金融标准化事业添砖加瓦,为闽籍侨胞侨企“引进来 走出去”铺路架桥。
厦门国际银行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 邹志明
1. 华侨基因深厚。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 年,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有着非常鲜明的华侨金融和国际化特色。厦门国际银行的创始股东之一是香港泛印集团有限公司,香港泛印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是东南亚爱国华侨李文光先生。厦门国际银行的附属机构澳门国际银行是由李文光先生于1974年在澳门创办,是一家至今有着50年历史及多元化股东的澳门本土银行;另一家附属机构集友银行由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于1943年倡办,拥有80余年的差异化发展历史及众多的东南亚华侨小股东。
2. 客群根基广泛。福建、广东作为全国最大侨乡,对应省籍的华侨华人分别达到2500万和1580万,分布在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厦门国际银行根植于福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等知名侨乡,依托“内地+港澳”布局优势,并通过与各地华侨商会、涉侨社团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引入标准化工作方法论,推动对侨服务能力提升,走出一条中小银行特色化高质量发展道路。
3. 战略定位清晰。厦门国际银行高度重视华侨金融,以“华侨金融”作为战略方向,纳入“五五规划”,锚定“五篇大文章”,致力打造成为“华侨金融优选银行”。通过强化全行意识,制定量化目标,如华侨业务量、客户数等,以考核机制、奖励机制等形式,将华侨金融战略全面传导至附属机构与分支机构,从思想到经营全方位提升华侨金融战略高度。
1. 完善组织架构。银行管理层高度重视华侨金融标准化工作,为此专门成立跨境金融与华侨金融委员会,由行领导亲自挂帅,汇聚全行各业务条线的精英骨干,发挥深厚的专业素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为标准化工作精准把脉、科学规划。同时,率先在总分行及附属机构专门成立华侨金融部门,推动分支机构设立华侨支行或华侨金融特色专营团队。目前已成立厦门集美华侨支行、北京三元桥支行、漳州芗城华侨支行三家华侨支行,总分行(含附属机构)共设立11家华侨金融部、3家华侨特色专营市场团队,形成了“从总行到分行”“从境内到境外”的华侨金融服务架构,明确各层级职责与分工协作模式,保障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2. 建立联动机制。对内,厦门国际银行建立了完善的跨境联动机制,凭借“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布局优势,从打破“部门墙、机构壁”入手,充分整合前中后台、境内外三地机构的资源与力量,从顶层设计层面“拧成一股绳”。对外,积极走访对接涉侨单位部门,包括侨联、侨商会、侨校等超160家侨务机构及华侨华人社团,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与党建共建活动、举办华侨特色主题讲座等形式建立合作关系;与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新加坡全球金融科技学院、集友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打造金融同业朋友圈,构建合作共赢金融新生态,共同助力标准化推进。
2023年11月28日,厦门国际银行在首届华侨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布华侨金融标识
3. 制定企业标准。2022年12月,厦门国际银行发布银行业首个华侨金融服务企业标准《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并于2023年修订为《华侨金融服务规范》,为华侨金融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还发布企业标准《银行产品服务(BPoS)信息描述规范 华侨金融借记卡服务》,对华侨金融借记卡服务信息化管理提供标准文件,该标准连续两年(2023、2024)入选全国金融领域企业标准“领跑者”榜单,彰显该行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4. 引领团体标准。2024年6月,由厦门国际银行牵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共同参与研究制定的《银行产品服务(BPoS)信息描述规范 华侨金融服务》团体标准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该标准是我国银行业首个华侨金融服务团体标准,对行业标准化具有示范作用。
5. 推进国家级试点。2024年1月,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化项目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福建首个获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金融机构。试点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全面梳理华侨金融工作流程,查找空白领域,起草企业标准,提炼打造具有厦门国际银行鲜明特色的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化体系。目前,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成立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小组,明确工作小组成员和工作职责;召开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动员会,提高全体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完成总体项目的需求调研,编制完成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图的制定,并已完成《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点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初稿,进一步推动华侨金融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1.专业化能力提升。厦门国际银行高度重视金融标准化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组织多批次骨干员工参加金融标准师培训班,共有3人获得金融标准师(初级)、2人获得金融标准师(中级),并完成金融标准师内部培训达148人次,推动该行在华侨金融领域的标准化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以国家级标准化试点为牵引,推动银行员工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员工们深入钻研业务知识,广泛调研市场需求,与行业专家、同业精英交流碰撞,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在标准的执行与推广方面,员工们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自身的业务操作技能与服务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说,从标准的制定到执行落地,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流程与体系,确保了金融服务的规范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2. 数字化服务升级。在《华侨金融服务规范》标准的指引下,制定华侨金融认定规范等制度文件,开发华侨客户认定系统,依托科技力量完成华侨客户身份识别及身份标签开发,极大地提高服务华侨客户的有效性和精确度。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厦门国际银行着重创新打造华侨金融数智服务平台——“跨境e站通”,开辟全新的“国际业务专属频道”,支持企业在线办理各类跨境业务,构建本外币跨境结算以及跨境资金双向流动生态场景。截至2024年末,该平台累计业务发生额已突破1300亿元,为超过1000家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服务支持。同时,厦门国际银行还积极推动高水平开放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外汇展业试点等工作,不断完善数智化系统建设,致力于提供便捷高效的华侨金融服务。
3. 多元化产品创新。厦门国际银行针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华侨华人跨境投资、贸易等多样化需求,创新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包括打造立体式跨境金融服务方案,推出境外贷款、跨境资金池、跨境理财通等产品;开通手机银行“华侨金融专区”,提供华侨金融主题卡“侨心卡”结算服务,华侨专享理财及资金管理服务,“侨抵贷”“侨税贷”“侨心贷”等特色信贷产品,以及跨境汇款、结售汇等各项权益。此外,通过整合集团牌照资源优势,推出跨境联动金融服务场景36个,形成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商行+投行”产品体系,为侨胞侨企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4. 品牌化运营拓展。厦门国际银行坚持以标准方法推进华侨金融服务品牌建设,强化品牌运营意识,树立清晰的华侨金融品牌定位。通过在金融街论坛年会发布《华侨金融发展研究报告》、承办首届华侨金融助推高质量发展论坛、主办第一届华侨金融论坛、协办第一届和第二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等活动在金融同业圈打出华侨金融战略品牌;通过亮相第22届海创会金融馆打造华侨金融优选银行、亮相九八投洽会打造“华侨金融与专精特新主题展厅”,在海内外客户传播华侨金融品牌;通过发布首个华侨金融标识、聘任“华侨金融品牌代言人”、创新华侨特色文创品等进一步深化华侨金融品牌形象。标准化品牌运营有力支撑了业务拓展,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厦门国际银行及港澳附属机构华侨客户总数突破9.7万户,华侨金融业务总规模突破2100亿元。
2024年10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在首届华侨金融论坛现场举行华侨金融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启动仪式
5.国际化平台搭建。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华侨金融标准化优势,整合集团资源优势,携手境外2家附属机构搭建多元交流合作平台,为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铺就通途。2024年,先后协办海外华商厦门经贸对接交流会、协办第六期闽侨青年精英海丝情活动、举办香港培侨中学厦门研学营活动、“穗澳专列”助学巴士护送暨南大学澳门籍大一新生赴内地求学等交流活动,促进闽港澳与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通过与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成立的全球金融与技术网络(GFT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国际金融同业的合作交流,为引入华侨资本、国际资本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最大化境内外布局优势、金融牌照优势、华侨基因优势,推动与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的重要侨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外、本外币、离在岸、商投行、线上下”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一带一路”侨企发展。
1. 继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提升标准化质量。厦门国际银行将继续完善华侨金融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培训,确保标准在全行范围内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积极跟踪国际国内金融标准发展趋势,及时修订和完善自身标准,保持在华侨金融标准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2. 勇立潮头,推动华侨金融标准“走出去”。作为国内华侨金融领域的先行者,厦门国际银行肩负起金融创新与国际合作的重任,全力推动华侨标准“走出去”。
未来,厦门国际银行将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交流合作,举办国际金融论坛,以及利用数字化平台进行广泛推广等方式,将这一标准输出到世界各地。这不仅可以提升全球华侨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开辟新通道,让世界看到中国金融标准在国际舞台上的独特价值。
来源:金融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