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团兴安镇打造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种植基地:5.4万亩油莎豆背后的产业密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10:34 1

摘要:近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五十四团兴安镇通过全机械化方式,播种下5.4万亩油莎豆。通过8年探索,这座在沙漠里生长出来的团镇打造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基地。

近日,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以来,五十四团兴安镇通过全机械化方式,播种下5.4万亩油莎豆。通过8年探索,这座在沙漠里生长出来的团镇打造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油莎豆种植基地。

“采用‘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分流式平土框实现3次精细化整地,配合25-30厘米深耕标准,将沙地改造成保水保肥的‘海绵田’。”该团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凡介绍,“通过严格把控耕深、精准滴灌等关键技术,出苗率能够稳定在85%以上。”

油莎豆又称油莎草、虎坚果,是一种适合在沙漠地区生长、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草本、粮油型经济作物,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用来发展养殖、油料加工和酿酒等产业。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强,抗旱耐涝,具有耐贫瘠、耐盐碱特性,但气温、播种深度、土地平整、施肥、滴水等关键环节影响着油莎豆的出苗率和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五十四团兴安镇运用高效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滴灌系统精准为植物根部输送水分与养分。这种既节水又高效的种植模式,不仅提升油莎豆产量与品质,更为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五十四团兴安镇土地沙化严重、肥力不足,自然条件恶劣。2017年,团镇试种推广油莎豆获得成功后,经过8年的探索,凭借种植油莎豆成功实现“人进沙退”,向沙漠腹地推进7公里,将4万亩沙漠改造成肥沃良田。如今,油莎豆已在该团镇“安家”,种植规模从最初的2000亩地,增加到了5.4万亩。

团镇还依据油莎豆的生长周期,创新探索出“冬小麦+油莎豆”两年三熟的种植模式,每年9月至10月油莎豆收获后种植冬小麦,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

“去年我种了180亩油莎豆,收了75吨,总共给我带来15万元的纯收入。有了去年的经验和技术,今年我种了400亩,预计亩产能达到600公斤,相较于去年的价格,今年预计能带来40万元纯收入。收完油莎豆后,继续种植冬小麦,还能有一笔收入……”油莎豆种植户张勇告诉记者。

围绕油莎豆产业,一座座现代化厂房也在该团镇建起。

冷榨油车间飘出坚果香气,隔壁发酵罐正在酿制精酿啤酒,饲料加工区将豆粕制成颗粒饲料……该团镇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打造油莎豆精深加工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啤酒生产、榨油、肉牛养殖等企业,推动油莎豆产业从单一种植向高附加值的全产业链模式转变,有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今年一季度已完成招商引资实物量4000万元。招商重点聚焦油莎豆初加工领域,围绕高油高粉制品开发,拓展面膜、化妆品及啤酒等产品生产。”团镇企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岳同光介绍。

“油莎豆发达的根系能够有效固沙,豆粒含油量达25%、淀粉含量40%,饲草粗蛋白含量12.7%。目前,团镇已引进啤酒生产、冷榨油等6家企业,开发出12个深加工产品,已初步形成‘榨油+代餐+酿酒+养殖’全产业链。今年预计油莎豆总产量能达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亿元大关……”该团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四级调研员谭志发介绍。(三师融媒记者 高磊 陈明珠 塔依尔·艾力 通讯员 刘百庆)

实习编辑/田宇轩

来源:三师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