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成为被关注对象!医生再三强调:吃鸡蛋时,千万多留意这4点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0:37 1

摘要:鸡蛋被誉为“自然界最接近完美的食物”,这绝非虚言。国家营养健康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指出,每100克鸡蛋中含有约13克优质蛋白质,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2、D,钙、磷、铁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早餐桌上,鸡蛋几乎是“常驻嘉宾”。可就是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一颗蛋,竟然在医学界再次成为“焦点人物”!

近日多项研究表明,鸡蛋虽好,但吃法不对,可能反而伤身!到底鸡蛋怎么吃才健康?一定要注意的四件事,你知道几条?

几十年来,鸡蛋的“健康地位”一直在“上上下下”。一会儿被说是“营养炸弹”,一会儿又被指是“胆固醇炸弹”。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鸡蛋的“身份”逐渐清晰——它是人体优质蛋白的来源,但关键在于“吃法”正确与否。

鸡蛋被誉为“自然界最接近完美的食物”,这绝非虚言。国家营养健康指导中心发布的数据指出,每100克鸡蛋中含有约13克优质蛋白质,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2、D,钙、磷、铁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鸡蛋中的蛋白质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生物利用率最高”的蛋白之一,几乎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利用,是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群体理想的营养补充来源。

但凡事有度,有研究指出,一些不当的吃蛋方式,正在“悄悄伤害”我们的健康。

曾几何时,“鸡蛋升高胆固醇”成了许多中老年人拒绝它的理由。然而,近年已有多个国内外研究指出,正常摄入鸡蛋并不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在2023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明确提到,健康成年人每天可以吃一个鸡蛋,甚至可适量增加。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敞开吃”。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每日摄入超过2个鸡蛋,尤其搭配高脂肪饮食时,会显著增加血脂水平。胆固醇摄入虽然不等于血液胆固醇升高,但过量摄入长期下来仍可能对血管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特别是三高人群、肥胖者、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应在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科学食用鸡蛋。

在某些健身圈或者“养生偏方”中,常有人推荐“生吃鸡蛋”以获取最大营养。但这种做法不仅毫无必要,甚至可能危害健康。

首先,生鸡蛋中的卵白素会抑制生物素(维生素B7)的吸收,长期生食可能导致维生素缺乏,出现皮炎、脱发、疲乏等症状。

其次,未经加热的鸡蛋可能携带沙门氏菌。某三甲医院曾接诊一位30岁男性健身爱好者,因每日生吃鸡蛋导致急性肠胃炎入院,症状包括剧烈腹泻、发烧、脱水。经检验,元凶正是沙门氏菌感染。

因此,鸡蛋必须煮熟、煎透,其中蛋黄应呈全熟状态,避免半生不熟的“流心蛋”。

家家户户都会煮鸡蛋,但煮多久才最合适?太生吃不得,煮太久也不好。

研究显示,鸡蛋最理想的烹饪方式是水煮8~10分钟。这个时间段内,蛋白质能完全凝固,杀菌彻底,同时还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

如果煮得过久,蛋黄表面可能出现一圈“黑绿圈”,这是由于蛋黄中的铁与蛋白中的硫发生反应生成硫化亚铁,不仅影响口感,也会降低部分营养价值。

另外,油炸、煎蛋等高温烹调方式,虽然香味诱人,但也容易破坏维生素,产生有害物质。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更应以水煮、蒸蛋等温和方式为主。

有些人因为鸡蛋营养丰富,几乎每日三餐“顿顿有蛋”,甚至将其作为主食替代品。这样做不仅让饮食结构失衡,还可能导致营养摄入单一。

鸡蛋虽含有优质蛋白质,但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C等营养素。长期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模式,会影响肠道健康,甚至诱发便秘、代谢异常。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鸡蛋应作为饮食结构中的辅助蛋白来源,与豆制品、鱼类、鸡肉等轮换摄入。同时,搭配充足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才能真正实现“营养均衡”。

在广东某医院营养门诊,一位65岁的退休老师因长期便秘和血脂异常前来咨询。她自述每天吃3到4个鸡蛋,认为这样可以“补脑”、“强身健体”。

但检查结果却显示,她的血脂水平异常升高,同时肠道菌群失衡、维生素C严重缺乏。

医生分析,这位阿姨过度依赖鸡蛋补充营养,却忽视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导致膳食结构失衡。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鸡蛋摄入后,血脂水平逐渐恢复正常。

这个案例提醒广大读者:再好的食物,也不能滥吃。营养均衡,才是健康之本。

鸡蛋好不好,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如何搭配、如何吃。现代医学日益强调“全人健康”与“整体营养”,不能单靠一两种食物就指望解决所有健康问题。

医生呼吁,中国居民应增强“主动营养”的意识,从家庭饮食结构抓起,从老年人到孩子,从主妇到上班族,人人都应了解科学吃法。不要轻信网络传言、小道偏方,而应以权威指南和医学共识为依据。

就像老话说的:“饭吃八分饱,话说七分好。”吃鸡蛋,也要“吃得好不如吃得巧”。重视细节,健康自然来。

健康,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就从今天的早餐开始,认真对待那一颗小小的鸡蛋,调整吃法、搭配饮食、合理摄入,便是迈向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医生的责任,不只是治病救人,更是传播健康理念、唤醒大众的自我管理意识。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成为自己身体的“健康经理人”,在平凡的饮食中,活出不凡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报告(2015-2019年)》[R].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3]王宏宇, 胡小琪, 王丽. 鸡蛋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3, 57(5): 561-565.

来源:杨医生健康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