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2岁的赵作海走了。这个河南农民用半辈子活成法治进程的活体标本,直到咽气前,他裤兜里还揣着那张皱巴巴的无罪判决书。1999年村里发现碎尸,他被拷在派出所铁椅上七天七夜,硬生生给按上杀人犯的帽子。
72岁的赵作海走了。这个河南农民用半辈子活成法治进程的活体标本,直到咽气前,他裤兜里还揣着那张皱巴巴的无罪判决书。1999年村里发现碎尸,他被拷在派出所铁椅上七天七夜,硬生生给按上杀人犯的帽子。
当年审讯室里的场景,如今看来就像恐怖片。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丁中秋带着刑警大队长罗明珠,把赵作海吊在房梁上,警棍抽得他大小便失禁。他们急着要结案,连"被害人"赵振晌还活着的消息都刻意压了十一年。2010年真凶意外现身那天,当年动手打人的六个警察全戴上了手铐。
65万国家赔偿听起来不少,换成是你,这钱能买回多少年的青春?赵作海出狱时连自动取款机都不会用,存折上的数字填不满缺失的亲情——妻子改嫁了,儿子见他就躲。更讽刺的是当年判他死缓的三个法官,到现在都没公布处理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宋英辉教授说得实在:"现在搞的谁办案谁负责,就像让厨子自己尝菜咸淡"。当年刑讯逼供的警察倒是判了刑,可拍板定案的领导纹丝不动。政法委书记王师灿的名字至今还挂在干部名单上,连个通报批评都没见着。
现在智能手机都能人脸识别了,可有些地方办案还停留在按手印画押的年代。最高检的改革文件年年出新,但去年某地又曝出冤案——嫌疑人被关三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赵作海案过去十四年了,为什么相似的剧情还在重播?
牢房铁窗能拆,心牢的栅栏难除。赵作海晚年总蹲在村口晒太阳,见人就举着判决书念叨"我没杀人"。那些给他戴手铐的人,现在敢不敢直视他的遗像?当我们在手机刷到这条新闻时,有没有想过:如果连追责都做不到位,老百姓还怎么相信法律这杆秤?
来源:巫师火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