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黑土地上奏响大豆丰收序曲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10:53 1

摘要:连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迎来了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央广网呼伦贝尔5月14日消息(记者杨亚东)连日来,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迎来了大豆播种的关键时期。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莫旗是全国以县为单位大豆产量最高的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旗年产大豆15亿斤以上,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誉。

2024年,莫旗播种大豆522.3万亩,产量达15.1亿斤。今年,莫旗计划种植大豆509万亩,目前各乡镇正抢抓农时,全面开展大豆播种作业。

播种机正在进行播种(央广网发 郑明 摄)

在莫旗巴彦鄂温克民族乡巴彦街村的万亩农田里,4台搭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马力播种机正在田间匀速行进。农机手在驾驶室内轻松操作,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作业轨迹、播种密度等数据。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种机达到厘米级精准前进,行距、株距均匀,播种效率倍增。一台大马力播种机一天可播种1000亩左右,大大提高了春耕效率,为大豆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

提升大豆产能,良种是关键。莫旗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如蒙科豆23号,蒙豆48,登科5等。

吴娟和同事正在选择优良大豆品种(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

“2024年,我们团队育种的蒙科豆23号大豆达到了亩产582斤的高产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所大豆课题的助理研究员吴娟告诉记者。

她和团队同事自2020年来到莫旗,与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合作开展大豆育种。

“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杂交育种方式,在地里种,在地里选,选种过程堪称‘万里挑一’。一个品种从选育到最终推广,可能需要7到8年时间,最终达到高蛋白、高油、高产、抗逆的特性。”吴娟说。

目前,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经过与中国农科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科院等8家科研单位成立大豆种质创新利用合作联盟,开展“三地一田”建设,从品种选育、提纯复壮、原种繁育到大田种植,形成了比例合理的良种繁育体系,为我国大豆的高产提供了科技力量。

大豆种子打包后送往田间地头(央广网记者 杨亚东 摄)

在推广良种的同时,良技的应用也为大豆种植保驾护航。莫旗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他们通过现场示范、线上答疑等方式,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近年来,莫旗始终牢记强农重任和兴农使命,积极探索践行更加高效的土地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百万亩大豆的开犁播种,莫旗迎来了新一年的农业生产高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大豆种植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

素材支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融媒体中心

来源:央广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