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的发声坚定信心!下周A股市场走势已成定局(511)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3 13:22 1

摘要:史诗级利好",也有人叼着烟冷笑:"又拿嘴护盘,周一准保高开埋人"。

证监会突然甩出一份重磅文件——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这个周末的金融圈直接炸锅了。

有人连夜在股票群里刷屏"

史诗级利好",也有人叼着烟冷笑:"又拿嘴护盘,周一准保高开埋人"。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新闻推送直挠头。

上周刚被ST股坑掉半年工资的老张在楼下小卖部骂街:"整天喊保护中小投资者,我账户里的钱怎么越护越少?"这话听着扎心,却也道出了咱们散户的真实心声。

仔细扒开这份新鲜出炉的立法计划,三个猛料直戳股民痛点。

第一记重锤砸向财务造假,那些把养猪场包装成科技公司的戏精们要睡不着了。

第二招剑指退市赔偿,以后踩雷的散户终于不用举着横幅去上市公司门口静坐。

第三板斧砍向跨境监管,中概股回家的大门正在吱呀作响。

村里这次出手确实不同以往。

还记得三年前某视网退市时,五万散户的赔偿金至今没着落吗?这次白纸黑字写着要建立"退市救济通道",光是这条就够让那些造假专业户肝颤。

有私募大佬私下嘀咕:"这哪是立法计划,分明是给市场开颅做手术。

"

不过市场的反应总是充满戏剧性。

周五收盘时创业板指蔫头耷脑跌了0.87%,4300多只股票绿得发慌。

成交量缩到1.2万亿,连最活跃的游资都开始躺平装死。

但你要是细看K线图,上证指数像焊死在60日均线上似的,银行权重股硬撑着门面,这画面活脱脱就是"皇帝的新衣"现实版。

其实村里这次放大招早有端倪。

今年前四个月,证监会立案调查数量同比暴涨60%,平均每天就有两家公司被请去喝茶。

那些靠PPT骗补贴的、用关联交易掏空公司的、业绩变脸比川剧还快的,现在都成了重点关照对象。

有投行朋友透露:"现在报材料得带着审计底稿原件,保荐人签字前得先拜财神。

"

说到中概股回归,这事可比想象中复杂。

某电商巨头当年出走纳斯达克时市值堪比茅台,如今想回来得先过"数据安全"和"VIE架构"两座大山。

不过港交所倒是乐开了花,听说已经准备好定制版的"回乡大礼包",就等那些漂泊海外的游子认祖归宗。

散户最关心的还是实操问题。

立法计划里那句"探索先行赔付机制"让人眼前一亮,但具体怎么赔、赔多少、什么时候赔,这些关键细节还藏在迷雾里。

有资深股民调侃:"别整那些虚的,先把獐子岛的扇贝游回来再说。

"

技术派高手这两天在K线图上画满了辅助线。

上证指数在3150点附近反复蹦极,MACD指标红柱忽长忽短,像极了犹豫不决的渣男。

创业板指在5日线上玩金鸡独立,成交量却泄了气,这场景让人想起2015年股灾前的诡异平静。

机构圈流传着两份神秘名单。

一份是"高危避雷指南",里面躺着三十多家商誉超过净资产的公司;另一份是"退市预备队",那些连续三年扣非净利润为负的选手赫然在列。

某基金经理私下吐槽:"现在买股得带放大镜,稍不留神就掉进连环坑。

"

游资最近迷上了新玩法。

他们专挑跌破净资产的破净股下手,美其名曰"价值重估"。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在监管高压下的无奈选择——毕竟炒垃圾股容易被秋后算账,玩破净股至少能扯着"价值投资"的大旗当遮羞布。

外资的态度暧昧得很。

北向资金这周净流入50亿,买的却全是银行、电力这些"养老股"。

某QFII操盘手酒后吐真言:"我们现在就像逛地雷阵,宁可要稳稳的幸福,也不敢追那些妖里妖气的概念股。

"

此时此刻,拿着手机看行情的你可能正面临灵魂拷问:是割肉离场还是咬牙硬扛?我的券商客户经理昨天发了条朋友圈:"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现在的震荡就是播种季。

"配图是他新买的保时捷方向盘。

其实监管层的意图已经很明显。

就像小区物业突然严查违建,短期确实会搞得鸡飞狗跳,但长远看才能保住整栋楼的价值。

那些靠违规担保续命的公司,那些把投资者当提款机的实控人,迟早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下周的市场注定不会平淡。

如果周一高开,别急着追涨,小心被"老乡别走"的戏码套路;要是低开,也别慌着割肉,看看量能变化再作打算。

记住,在政策市里游泳,跟着大部队的方向扑腾总比逆流而上安全。

最后送大家一句营业部老股民的忠告:"立法计划不是速效救心丸,别指望周一账户就能翻红。

但把那些作妖的公司清理干净了,咱们小散才能踏踏实实吃口安心饭。

"这话糙理不糙,您细品。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