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86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以为他只是爱喝饮料,结果竟然查出白血病!”这是我接诊过的一位8岁小男孩的父亲在病房外的原话。他一边抽泣一边重复,“我真不知道,一瓶瓶饮料,居然能喝出这玩意儿来。”
白血病,这个听起来离普通人很远的病,近些年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儿童身上。你知道吗?在我国,白血病已经成为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一的疾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率高达每年每百万儿童中30~40例。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很多家长总觉得,白血病是“遗传”或者“倒霉”,和吃东西、生活方式没太大关系。但医学研究早就打破了这种误解。大量研究已证实,环境因素和饮食习惯,是儿童白血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某些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染色剂、防腐剂等与儿童白血病的发病有明确关联。所以,别再说“孩子还小,吃点没事”,有些东西,真的是一口都不能碰。
接下来,我们就把这三种高风险食物一个一个扒开讲。
别看包装上写着“果汁”“维C”“健康”,大部分市售儿童饮料,纯属糖水+添加剂的组合,营养价值几乎为零。
更严重的是,为了让颜色更诱人,很多饮料含有苯甲酸钠+维生素C这种“危险组合”。这两种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反应,会生成苯——一种国际公认的致癌物,长期摄入,可破坏骨髓造血功能,诱发白血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苯暴露与白血病之间的关联已被明确证实,尤其对白血病中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病风险影响极大。你以为是“多喝水”,其实是“喝进毒”。
高温油炸食品,是儿童白血病风险的又一隐形杀手。为什么?因为这类食物不但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致炎物质,更关键的是——它们在反复加热的油中会产生苯并芘。
这是一种多环芳烃类致癌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22年发布的研究中指出,长期摄入苯并芘,会损伤基因,诱发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孩子不是垃圾桶,别什么都往嘴里塞。他们的肝肾解毒能力远不如成人,更容易中招。
很多家长带孩子逛超市,看到彩色果冻、跳跳糖、彩虹棒,觉得“孩子高兴就好”,但你知道这些颜色从哪来的吗?
答案是:人工合成色素。像日落黄、柠檬黄、诱惑红等,虽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使用是被允许的,但问题是——孩子天天吃,超量是常态。
《中华儿科杂志》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长期摄入合成色素会导致儿童免疫系统紊乱,干扰造血系统,增加白血病风险。而且,很多廉价零食根本不达标,非法添加、超量添加早已不是新闻。
你可能会问:这些东西大人也吃,为什么偏偏是孩子容易得白血病?因为孩子的造血系统还没发育完全,细胞分裂活跃,一旦受到有害物质干扰,DNA损伤就更容易累积,出现基因突变。
而白血病,恰恰就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说白了,就是骨髓里出了“坏种子”,它疯狂抢占正常细胞的位置,导致免疫崩溃、贫血、出血,甚至感染致死。
孩子不是大人的缩小版,他们更脆弱,更需要你用心守护。
当我们在给孩子买饮料、点炸鸡、塞糖果的时候,可能没想那么多。但是作为医生,我想说一句实话:你嘴里说着“孩子健康最重要”,但做的每一个选择,恰恰都在把他往危险推。
不是所有白血病都能预防,但一部分白血病,确实是可以通过回避高危因素来规避的。这不是吓唬,而是无数病例和研究告诉我们的真相。
不是让孩子什么都不能吃,而是要给他吃干净的、天然的、真实的食物。饭桌上要多出现这些东西:
新鲜蔬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原味坚果(不加盐不加糖)
粗粮杂粮,增强免疫力
白水、牛奶,代替饮料
家里自制的少油清蒸食物
记住,孩子的味觉是可以培养的。你不让他从小接触垃圾食品,他就不会上瘾。
最后一针见血的话不是白血病突然找上门,而是我们一次次把孩子推向它。
今天你省事,明天就可能跑医院。别再以“孩子喜欢吃”为借口,用垃圾食品当爱。真正的爱,是守住他们的健康底线。
参考文献:
①.《中华儿科杂志》.长期摄入合成色素对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2020,58(5):412-416.
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苯并芘的健康危害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R].2022.
来源:中医内科程医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