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1年底,茨威格完成了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1942年2月22日,他与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穿戴整齐,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出生在巨富之家,一直沉浸在文学和艺术的趣味之中,从来没有受到过作为犹太人的
1941年底,茨威格完成了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1942年2月22日,他与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穿戴整齐,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出生在巨富之家,一直沉浸在文学和艺术的趣味之中,从来没有受到过作为犹太人的巨大侮辱,也没有被送往集中营,却偏偏自杀身亡。从他的死,似乎可以看到社会的变化,也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心路历程以及良心所在。
他的死可以看成是一种殉道,殉了理想的熠熠生辉的欧洲文化。他在书中写道:“没有一座城市,没有一个社会阶层不陷入那种可怕的仇恨的歇斯底里之中。”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被纳粹击得粉碎,而作为理想主义的诗人或作家,往往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即便没有受到肉体的打击,精神上受到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茨威格写道:“在最近十年里来说,结识一个可以使你缩短等候时间的小小的领事馆女官员要比结识托斯卡尼尼或罗曼·罗兰更为重要。”不但如此,而且秘密警察进入茨威格的家庭搜查军火,使他感到“莫大的侮辱与耻辱”。他写道:“大学教授被迫用赤裸的双手擦洗马路;全城的白胡子犹太人被拽进寺庙,人们被狂叫怒吼的年轻人逼着跪下,齐声高呼‘希特勒万岁’。”“大街上无辜的人们被当成兔子一样抓在一起,压着他们走,并命令他们打扫冲锋队营房的厕所。”“人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我们没有任何权利,这一切都只是官方的恩赐。盘问、登记、编号、检查、盖章……人们不断地遭遇这些环节。”他悲愤地说:“我,作为一个出生于自由时代不愿意接受教训的人,作为一个梦想的世界共和国里的公民,一直觉得我的护照上的每一个图章都如同犯人额头上的一个烙印。每次盘问和每次检查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侮辱。”最终他决定:“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
茨威格死去了,他的遗言写道:“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价值。”茨威格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可以成为社会的良心,但他无法记录纳粹的暴行,无法在精神受到打击的情况下,以冷静的笔触来剖析社会和人生。当社会黑白颠倒的时候,恶势力占据了上风,而善良却被当成了懦弱无能,那么作家就只能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尤其像茨威格一样的作家,并不想人格方面受到侮辱,也不想被纳粹赶进集中营。虽然他们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并不一定能看到未来的光明,但他们以有尊严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1927年,晚清学者王国维自沉昆明湖。留下的遗言是:“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大多数人都认为王国维的死也是一种殉道,殉了曾经过去的岁月。也有人说,他殉了清朝政府。在知识分子看来,生死并不是特别大的事,而对于文化的追求,对于精神世界的完善才是最大的事情。尤其是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是知识分子应该具备的,也是作家们提倡的。作家要用手中的笔来剖析社会和人生,而且要切身实践自己的理念,甚至作家可以成为社会的良心,要说真话,办实事,哪怕只是用作品来展现社会生活,也算是办了实事。倘若作家被权力胁迫,谎话连篇,甚至写出来的作品都成了口号,那么作家就成了溜须拍马的人,可以为权力系统做宣传,却不是社会的良心,也没有说真话,一旦权力更替,作家就会迅速占到拥有权力的一方,即便背叛原来的权力系统,也在所不惜。
历史上出卖自己人格的作家不在少数,并非作家是这样,其他的知识分子也是这样,要依附于权贵,甚至要权贵推崇知识分子提出的学说,等于事半功倍,却往往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权贵会改编作家的思想,也会改变思想家的思想,使之有利于统治阶级的利益,最终推行开来,让作家或思想家大为惊诧,因为他们的学说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老子的思想被改编了,孔子的思想被大动手脚,即便一些古诗词,也要接受权力系统的改编。有的作家不愿接受改编,就要“藏之深山,传诸后世”。而市面上流行的作品,大多都接受了权力系统的改编。古代的知识分子人格独立的不多,大多依附于权贵,甚至有的到权贵家里做门客,要为权贵出谋划策,立功之后才可以接受封赏。有了科举考试之后,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要受缚于科举考试,即便著书立说,也不一定能写出自己的思想,就更别提思想的传播了。一些作家写出作品之后,会受到权力系统的封禁,看看历朝历代的禁毁文库,就知道那些朝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怎样的,也知道皇帝和官员倡导什么,要封禁什么。经过“五四”文化的洗礼,知识分子大多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不论是揭示国民劣根性的文学,还是为人生的文学,亦或是革命的文学,都有作家在搞。虽然这些作家的思想有一些偏颇,但仍然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作品会受到推崇。
十年浩劫期间,一些作家不能忍受侮辱,在被批斗的过程中自尽。无论是投湖自尽的老舍,还是服毒自尽的傅雷夫妇,都受到了批斗,也都认为人格受到了巨大的侮辱,就要以死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可是他们死了之后,却仍然受到批斗,而且家属要和他们断绝关系,不然家属也要受到批斗。孔子曾经说过:“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子路不听劝告,非得到乱邦做大将军,最终战死沙场。可是作家生在乱邦,却无力改变现实,而且看到的事情都是触目惊心的,时时受到威胁,这个时候他们就会以死来殉道,其实是殉了自己秉持的人间正道,或者说殉了过去美好的岁月。在他们看来,假如身处乱世,被批判,人格受到侮辱,或者身边的人受到侮辱,自己又无力拯救,就不如以死明志,起码可以回到过去美好的时代。倘若灵魂不能回到过去美好的时代,那么死亡就算是一个人生的句号,让人生保留了美好,而不会被邪恶力量摧残,更不会忍辱负重之后悲惨地死去。虽然作家们的想法有些幼稚,但他们是人格独立的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解放。倘若他们都忍辱负重,那么他们都会暂时屈服于恶势力,而且会被恶势力利用,最终做出自损形象甚至有损人格的举动。
作家的自杀行为并不值得提倡,但作家生存不下去的时候,他们的自杀反倒是一种决绝的表现,也是一种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表现。人们应该对他们保持崇高的敬意,也应该在读他们作品的时候领略到他们人格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但愿社会好起来,也但愿作家不要自杀。
举报/反馈
来源:铁剑帮帮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