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谱写鼓乡思政“新乐章” 奏响文化育人“最强音”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5:04 1

摘要: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立足“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红色底蕴,以培育“鼓乡思政”品牌为抓手,创新构建“理论活、阵地实、文化亮、实践强”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城乡,让思政教育既有“乡土味”更有“时代范”。

近年来,安徽省凤阳县立足“中国农村改革主要发源地”红色底蕴,以培育“鼓乡思政”品牌为抓手,创新构建“理论活、阵地实、文化亮、实践强”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如春风化雨浸润城乡,让思政教育既有“乡土味”更有“时代范”。

理论宣讲“活起来”:从单一灌输到多维共鸣

理论宣讲是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凤阳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理论宣讲既接“天线”更接“地气”。

“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需求。精心制定理论宣讲的“营养套餐”,建立健全群众“点单”,党员干部“派单”服务,将理论学习与基层干群的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设置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建设、乡村振兴等系列主题,建立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联系乡镇(街道)制度,常态化组织“送理论下基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不断走深走实。

文艺化表达,讲活“大道理”。探索“文艺+宣讲”模式,利用“三句半”“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推出快板说唱《移风易俗好》、豫剧《助人为乐潘苗苗》等,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感悟真理力量。

本土化队伍,乡音传递党音。通过“选育用”链条培育本土宣讲队伍,开展“中都大讲堂”“凤阳社科大巡讲”等活动,打造精品课程库和金牌讲师团,让村干部、乡贤能人化身“田秀才”“土专家”,累计开展宣讲300余场,覆盖群众超10万人次。

阵地建设“实起来”:从红色根脉到全域覆盖

阵地是思政教育的“战斗堡垒”。凤阳县以红色资源为根基,构建起“线下+线上”“历史+现实”的全域阵地网络,让思政教育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

红色课堂沉浸学。充分利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当年农家”等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课堂,组织党员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推出《缅怀沈浩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大包干”的历史必然性及当代启示》等特色专题宣讲课,《1978 十八个红手印》实景演艺项目,还原当年大包干历史场景,让党员在身临其境中感受红色精神。

文明实践全域融。依托县花鼓大剧院、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大讲堂、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阵地,举办“皖若春风”思政大舞台、“强国复兴有我”“我们的节日”等群众性主题活动,推动思政教育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深度融合,覆盖群众超万人次。

网络阵地创新拓。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组织自媒体大V采风直播,举办了长三角新媒体采风、“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凤阳集中采访等大型活动,拍摄《二十四节气里的滁州味道》凤阳人文思政课、《红领巾说凤阳》系列微视频等58条,播放量破200万,以“云端思政”实现破圈传播。

文化育人“亮起来”:从历史底蕴到时代名片

文化是思政教育的灵魂,凤阳深挖明文化、花鼓文化、红色文化内涵,让传统瑰宝焕发时代生机。

文物保护,擦亮明文化名片。以明中都遗址保护利用为核心,推出《中都古韵》系列短视频、《中都诗刊》文集,举办明中都“半月谈”讲座,生动再现“一座中都城,半部明史书”的辉煌;其中《一座“皇都”的重现》在全国“人文社科之光”社科宣传普及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和最佳人气奖。

非遗传承,敲响“思政韵律”。将国家级非遗凤阳花鼓打造成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编创花鼓歌舞《尘封记忆花鼓情》《给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等,将理论融入传统曲调,推动非遗展演进景区、进校园。开展“花鼓进课堂”活动,编排“花鼓工间课间操”,让学生亲手制作花鼓,唱跳花鼓舞,在技艺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文旅融合,展现文化魅力。举办“大明风华·璀璨凤阳”文化旅游节,通过明文化主题展览、沉浸式实景演出,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历史厚重。深化“明文化”“花鼓文化”“红色文化”标识,推出“跟着史书去旅行”等主题研学课程,举办“妙趣国学”系列活动,共接待研学团队1.5万人次。

实践品牌“强起来”:从单向输出到双向赋能

实践是检验思政成效的“试金石”。凤阳县以品牌化活动为抓手,推动思政教育从“说教”走向“践行”,实现知行合一。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依托小岗村国家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开发“庭院课堂”“车间微党课”等场景化教学,聆听“大包干”亲历者口述历史;建设“希望田野”游学乐园项目,引入观光火车、主题民宿等新场景、新业态,体验农耕、操作观光火车,在劳动中感悟改革精神。

激活青春“正能量”。创新青春叙事,通过充满活力的凤阳优秀青年群像,展现当代青年有梦想、勇奋斗、敢担当的精神风貌,推出青春主题MV《青春向未来》,全网转载量近2000人次;搭建“梦想小屋”“青年夜校”等平台,惠及青少年100余人次,举办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比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等活动,凝聚青年“向党力”。

提升服务“凝聚力”。创新打造“鼓乡公益集市”,组织爱心义卖、健康义诊等活动,累计服务群众5000余人次;针对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设立12处“暖新驿站”,提供歇脚充电、政策咨询等服务。组建“戎耀江淮”军休志愿服务队和各类退役军人志愿团队,开展思政宣讲、帮扶孤寡老人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活动180余次,让“橄榄绿”成为文明实践的“暖心色”。(李周 盛华力)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