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志兰,1921年3月生。她19岁任妇救会长,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1岁任村党支部书记。战争年代,她率领众姐妹拥军支前,送夫参军。解放后,她用一颗赤诚的心继续贡献力量,多次得到表彰。
沂源县大张庄镇文昌崮的脚下,有个东上峪村,这里就是红嫂张志兰的家乡。
张志兰,1921年3月生。她19岁任妇救会长,21岁加入中国共产党,31岁任村党支部书记。战争年代,她率领众姐妹拥军支前,送夫参军。解放后,她用一颗赤诚的心继续贡献力量,多次得到表彰。
张志兰自幼性情刚烈,为人正直。7岁那年,母亲按照农村习俗,要为张志兰裹小脚,她哭闹着不同意,硬是把裹脚布扯了下来。19岁那年,张志兰嫁给东上峪村一青年为妻。结婚这天,她迈着一双大脚板走进婆家,引来村里不少人围观。见到大伙儿来看,她便大方地说:“大脚板有什么稀奇的,往后咱都要讲男女平等!”从此,村里的妇女纷纷效仿,都不再裹脚受罪了。
1940年春,张志兰被任命为妇救会长。她带领全村大姑娘、小媳妇学习、训练、站岗、放哨、筹军粮、做草鞋……党叫干啥就干啥。军属家里缺劳力,她就组织众姐妹一起去帮助耕地、点播、收割。谁家有个难题,她总是及时帮助解决。
1943年至1948年,张志兰带领全村妇女为战士做鞋袜等支援前线。部队晚上进村后,她就组织妇女帮着找房子,为部队烧水做饭,一忙就是一个通宵。白天,她为战士赶做军鞋。有时为了赶工,她甚至两天两夜不睡觉。实在做不出来,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把自家的鞋子献出来给子弟兵穿。几年里,她率领全村妇女做军鞋800多双、棉军装600多套、军被120多床,缝制子弹袋、军粮袋1200多条。
与此同时,张志兰还挤时间为部队战士洗衣服,为伤员洗伤口、换药、喂饭。当部队夜行军不熟悉道路时,她和姐妹们还主动为部队当向导。
张志兰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带头动员丈夫参军,在离别时对丈夫说:“到了部队别想家,要苦练杀敌本领,为家争光啊!”送夫参军后,她又把3位至亲送去了前线。
因工作成绩突出,张志兰受到了沂蒙县委的特别奖励,连续5年被评为拥军支前模范。
新中国成立后,31岁的张志兰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又投身到带领全村人搞农田基本建设中。她带领村民整山整地1000余亩,造林3000亩,整修塘坝200余处。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昔日的4000多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全村每年向国家售粮3万多斤、花生米8万多斤。张志兰赢得了全村人的拥护。1962年,张志兰被评为华东劳模,受到了周恩来、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84年退休后,张志兰带领村民发展起了养兔业,并以自己的经历作例子,向年轻人作报告,教育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张志兰还被山东省军区、省妇联等5单位联合授予“山东红嫂”荣誉称号。
2008年,张志兰辞世,享年87岁。如今,沂蒙儿女已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让“红嫂精神”在沂蒙大地永放光芒。
红色齐鲁·声动中国网络音频节目《故事里的沂蒙》
联合录制: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沂蒙干部学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来源:齐鲁晚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