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唐山迁安,有一起历经近十年的司法事件,持续触动着公众对法治的关切。徐某松涉及高利转贷、虚假诉讼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尽管法院与公安部门多次展开调查并掌握了相关情况,但他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一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极大地冲击了公众对法治的认知,也引
在唐山迁安,有一起历经近十年的司法事件,持续触动着公众对法治的关切。徐某松涉及高利转贷、虚假诉讼等多项违法犯罪行为,尽管法院与公安部门多次展开调查并掌握了相关情况,但他却一直未受到应有的惩处。这一案件办理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极大地冲击了公众对法治的认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司法公正的深度关注。
高利转贷案发:五年拖延致关键罪刑追诉失效
经调查了解到,徐某松长时间以1-2分的月息大肆进行非法集资,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元,随后又以4分月息高利转贷,借此谋取巨额利益。2015年,受害人马女士等察觉徐某松的违法操作后,即刻向公安机关报案。受理案件的警官杨某一开始调取了银行流水,从中锁定了徐某松从银行贷款253余万元的关键证据,其高利转贷的嫌疑已相当明显。
然而,在此后的五年时间里,该案件如同石沉大海,毫无进展。马女士数十次前往公安局长、经侦大队长等相关部门询问情况,得到的却只是诸如“工作繁忙”“再等等看”之类的敷衍回应。受理警官杨某在工作中表现消极,使得案件一直停滞不前。直到2020年杨某岗位调动,刘警官接手后重新开展调查。刘警官日夜忙碌,仔细梳理案卷,积极走访证人,最终查实了徐某松的犯罪事实。
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由于前期长达五年的人为拖延,关键的高利转贷罪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即便证据确凿,却无法对徐某松进行相应的刑事追责,他也借此逃避了严厉的惩处,这让受害人的维权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无奈。
虚假诉讼败露:立案三年未追责,案件真相遭“搁置”
2022年,徐某松与王某合谋,企图通过虚构775万元债务的方式骗取法院调解书。法院迅速启动院长督办程序,审监庭经过反复核查资金流水,当庭拆穿了二人的谎言,依法撤销了调解书,并认定这是一起虚假诉讼。河北省迁安市法院的判决书明确指出,他们所谓的借款实际上是投资纠纷,双方没有任何资金往来的凭证,因此诉求因缺乏事实依据而被驳回。
公安机关随即对该案件立案,2022年9月8日受理,11月6日下发立案告知书。刘警官高效开展取证工作,仅仅用了两周时间,就突破了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使其承认虚构了500多万元债务。而且经过刘警官进一步核实,徐某松和王某声称的对白灰窑入股200多万元完全是编造的。实际上,刘警官通过多方查证得知,徐某松本人在白灰窑项目中的实际投入仅20多万,与二人供述的金额相差近十倍。然而,案件上报之后,却因为“20年前现金交易”这样看似荒诞的理由被长期搁置。刘警官多次向领导汇报案件情况,均被以“需要进一步研究”为由拒绝推进。从立案到现在将近三年时间,涉案人员依旧逍遥法外,司法程序在此案中仿佛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案件全程似乎被一层无形的“保护罩”笼罩着。
刘警官:恪尽职守却举步维艰的正义守护者
在整个案件办理过程中,刘警官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面对积压了五年的旧案,他不辞辛劳,加班加点梳理案卷,多次前往银行、企业等相关单位调取关键证据,甚至不远千里奔赴外地寻找证人。尽管由于上级未批准,无法对徐某松采取强制措施,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将两项案件的情况调查得十分清楚。受害人马女士感慨地说:“刘警官为了这个案子熬过无数个通宵,他是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的好警察。”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前期办案人员的敷衍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受害人详述:荒诞借口下的撤案争议与维权困境
马女士展示着与办案人员的聊天记录,痛心疾首地说道:“徐某松欠了一屁股债,就想用虚假诉讼来转移财产,法院都已经判定他造假了,公安局居然还想着撤案!他们拿‘20年前现金交易’当作借口,几百万的巨额资金往来,却连一张收据、一个证人都拿不出来,这不是在包庇他是什么?”她曾多次要求相关单位出具撤案的法律依据,却始终没有得到回应。三年的维权之路,让她耗尽了积蓄,也磨灭了希望,如今只剩下对司法公正的苦苦追寻和绝望叩问。
办案履职存疑:“庇护所”阴影下的司法公信力挑战
回顾整个案件的办理过程,其中存在的履职问题令人十分震惊。警官杨某消极办案长达五年,最终仅仅受到“记过”这样相对较轻的处罚;而刘警官高效办案却处处受到阻碍,在关键节点上案件屡屡停滞不前。当犯罪嫌疑人已经亲口认罪,证据链也完整无误时,案件还是被“冷冻”起来。种种迹象都表明,这背后似乎存在着某种无形的“保护罩”。这种公然违背司法程序的行为,不仅让违法者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更使得司法公信力在公众心中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岌岌可危。
漫漫维权路:法治信仰下的最后呐喊
马女士代表受害人提出了三点诉求:恳请上级部门重新审查高利转贷罪的时效问题,依法追究徐某松的刑事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推进虚假诉讼案的侦查办理工作;深入调查案件办理的全过程,找出背后可能存在的“保护罩”,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他们已经整理好了报案记录、法院判决书、录音录像等一系列相关证据材料,随时准备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
司法公正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绝不能在权力的干扰和人为的拖延中丧失应有的作用。这场持续了十年的司法困局,考验的不仅仅是马女士等受害人的切身利益,更是整个法治体系的尊严。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此事,展开深入调查,排除一切阻碍,让正义不再迟到,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来源:咏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