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AI+机器人,建议聚焦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四个环节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此外,机器人轻量化趋势较为明确,尤其是PEEK材料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2)工程机械4月挖机销量总体好于预期,其中国内+
(1)AI+机器人,建议聚焦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四个环节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此外,机器人轻量化趋势较为明确,尤其是PEEK材料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2)工程机械4月挖机销量总体好于预期,其中国内+16%,出口+19%,(非美)出口显著加速。总体看好国内、海外市场共振向上。
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跨界巨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如家电龙头依托已有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场景优势,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以及家庭场景的应用,市场关注其已有技术积累和资源禀赋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协同性以及可迁移性,相关供应链也孕育着投资机会。此外,我们认为应该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四个环节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此外,机器人轻量化趋势较为明确,尤其是PEEK材料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
工程机械:4月挖机销量总体好于预期,其中国内+16%,出口+19%,国内低于CME预测但仍维持温和复苏,出口显著加速,出口利润率高对业绩贡献更大。Q1内需复苏超预期,后续国内刺激政策有望进一步带动内需,对美敞口低+具有较完善的全球产能布局,受关税影响小。总体看好国内、海外市场共振向上。
红利资产:不确定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凸显红利资产的吸引力,矿山机械、电梯板块相关公司资产质量稳定,在手现金充裕,分红能力、分红意愿均相对较强。
专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工程机械
1)国内市场:4月挖机内销增长16%,继续实现温和复苏。4月挖机国内销量12547台,同比增长16.4%,低于CME之前预测(+25%),但国内挖机销量继续实现温和复苏。我们看好国内市场周期回升:(1)从周期位置角度分析,国内市场经历4 年下滑,基数压力大大缓解,核心产品相比上一轮高点下跌幅度达到70-80%。(2)从短期新增投资角度来看,2025年多区域多种类型需求向好,包括资金面回暖带动大项目开工、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城镇化建设、水利、风电、新疆煤矿、东部市政、一线城市地产等。(3)从中长期更新换代角度来看,新一轮更新换代周期开启,且近几年二手机出海数量大幅提升,政策将加速老旧机型淘汰,向上确定性增强。
2)海外市场:美国关税目前影响有限,4月挖机出口销量超预期。4月挖机出口效率9595台,同比增长19.3%,显著加速。2024年预计各大主机厂美国营收占比均在3%以下,敞口较小,且头部工程机械企业已有较完善的全球产能布局,部分产能所在地如墨西哥此次仍享受关税豁免,巴西等地仅有10%基础关税,相关企业在美国本土产能布局也在推进,可通过海外基地向北美发货。观察后续关税政策走势,若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目的是互相零关税,那么存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向美国妥协而对中国加征进口关税的风险;若“对等关税”目的是零逆差,则我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谈判争取空间较大。目前海外市场仍是工程机械企业利润主要来源,非洲、中东、南美等地仍维持较好增长,东南亚地区有所恢复,全年出口维持15%增速判断。
总体来说,4月挖机总体销量好于预期,其中国内挖机销量同比+16%,虽低于CME 25%的增速预期,但继续实现温和复苏,出口销量加速明显,同比+19%,远高于CME 6%的预期,出口利润率更高,对业绩贡献更大,4月总体的销量是好于预期。我们坚定看好内需在2024年见底,未来三年有望持续上行,有别于以往两轮,本轮上行驱动因素比较分散,需求同第二轮仍以更新为主,国内海外共振,看好板块性行情。
半导体设备
追究原产地、对等关税等影响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建议“集成电路”无论已封装或未封装,进口报关时的原产地以“晶圆流片工厂”所在地为准进行申报,国内模拟芯片自主化率有望提升(成熟制程为主)。另外,我国也对美国进口产品施行对等关税,根据海关口径,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半导体设备金额约45亿美金,占SEMI口径的中国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约10%。2022年以来,美国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限制政策不断加大,国产设备在大部分环节加速验证,已能实现较好替代,在售价、补贴以及关税影响下,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看好后续国产化率加速提升。
行业基本面角度,总体来看:景气度方面,预计2025年前道CAPEX仍有增长,先进制程维持较强表现,成熟制程复苏;后道封装温和复苏,2.5D/3D先进封装下半年有望有积极进展。国产替代方面,头部客户的国产替代诉求仍较强,不在清单的客户也在加速导入国产,预计后续国产化率提升斜率更陡峭。设备厂对供应链的国产化推进也非常迅速。我们判断未来设备国产化率将实现快速提升,头部整机设备企业 2025 年订单有望实现 20-30%以上增长,零部件增速更快,板块整体基本面向好。
3C设备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反复横跳,影响市场对于消费电子预期判断。从3C设备供应角度来看,国产厂商处于领先地位,与大客户合作紧密;苹果在全球范围进行产能调配和迁移,我们预计国产设备厂商仍能凭借产品实力和制造经验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iPhone17有望进一步深化AI系统应用,并结合更多硬件端升级来进行配合,同时苹果公司有望进一步推动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整体而言全年3C设备需求值得期待;2026-2027年折叠屏手机、智能眼镜等有望发布,行业景气度有望进一步向上。同时,我们也关注到部分公司凭借其在3C领域的精密制造优势和大客户项目经验,积极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探索新的增长空间。
油服设备
对于传统油服设备板块,从后续催化来看,经济性及环保性为美国页岩油、页岩气开采公司的主要关注点,并且美国新总统上任后对于传统能源持相对积极态度,未来新型压裂装备渗透率有望加速上行,杰瑞股份北美部分订单落地,看好渗透率提升所带来的业绩弹性;另外中东作为油服设备重要市场,我国设备公司布局充分,2024年部分大额订单开始落地,后续预计在示范效应下有望加速。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油服装备板块在下游资本开支相对高位情况下保持较高景气度,且国内设备厂商出海步伐加快,海外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一季度油服设备公司营收、利润及在手订单均实现较快增长。
电梯
根据发改委新闻发布会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底,各地累计开工更新电梯3.3万台,其中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2.9万台,已完成投资额32.68亿元;同时,进入2025年,部分省份推出2025年电梯设备更新方案,预计电梯更新补贴仍将持续。从宏观层面来看,2025年住建部将指导各地完善组织实施机制,加强资金统筹,扎实推进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从公司层面来看,电梯企业现金流较好且账面现金充足,重点公司分红有较高吸引力;主要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经营层面来看受到地产需求下滑影响较大,但龙头公司表现仍优于行业。
轨交设备
2023-2024年铁路投资持续向好,轨交设备行业利好的方向从全产业链聚焦到轨交车辆相关,使得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信号系统等环节受益。2025年1-3月,全国铁路投资完成额1,312亿元,在较高基数下实现5.13%的增长,景气度延续高位。车辆环节好于轨道扣件、隧道掘进机等线路建设环节的趋势依旧延续。其中,中国中车因动车组新造、修理改装等跨期交付,使得2025Q1营收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3%。展望2025全年,铁路市场有望维持高景气,城轨市场静待拐点,动车组五级修已进入高峰期,新能源机车有望在2025年批量交付,有望带动产业链持续受益。
矿山机械
2025年一季度,煤机板块相关公司在行业相对下行背景下,通过自身应对调整从而实现较为稳定的经营,体现了龙头公司面对行业变化的灵活应对,同时也体现了煤机板块需求的相对稳定。从已披露分红预案的公司可以看出,天地科技、郑煤机、三一国际均在2024年提升自身分红比例,且预计后续将持续通过多种方式回馈投资者。展望来看,煤机板块目前需求以存量更新替换为主,而煤炭作为我国能源压舱石的地位不变,因此煤机整体需求有望保持稳定,进而煤机公司分红有望持续保持相对高位。
温控设备
阿里巴巴在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集团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AI &云计算的发展高度依赖强大数据中心作为支撑,阿里作为行业龙头,高Capex将直接带动上游数据中心建设需求扩张,包括新数据中心建设以及现有数据中心升级改造。在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个关键领域中,温控系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看好工业温控设备领域中平台化、跨行业布局的优质标的,关注切入高景气赛道的高弹性个股。
锂电设备
宁德时代2025年2月正式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并在港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预计筹资至少50亿美元。2025年1月底,先导智能筹划赴港上市。2024年9月以来,国内头部电池厂稼动率有所提升,头部几家电池厂2025年招标量有望大幅增长(2024年低基数),但二三线电池厂目前稼动率仍较低、且盈利情况不佳,预计2025年电池厂招标情况将显著分化。2025年以来,头部锂电设备公司订单来看,海外订单仍在持续,国内有向好迹象。
新技术方面,复合集流体行业已走到最后的路试阶段,产业链进展值得期待;大圆柱电池在3年沉寂后有望开始扩产;在第二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欧阳明高院士指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匹配高镍三元正极和硅碳负极的技术路径已成为主流方向,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日渐清晰。
光伏设备
光伏设备企业核心看下游产能扩张以及技术迭代,短期来看国内新增扩产需求仍然十分有限;海外市场方面,客户正在推进光伏一体化产能建设,更加关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头部设备企业有望受益。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预计高效产能仍将是发展重点,高功率的BC、HJT等组件产品渗透率有望逐步提升,结构性扩产需求或将逐步释放,利好在新技术领域率先布局的设备厂商。
通用设备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①美的人形机器人开始走进工厂。据珠江时报报道,5月6日,美的类人形机器人从美的中央研究院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毕业”,踏上前往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的打工之旅。该机器人高约1.9米、重68攻击,其底盘由库卡制造,并配备激光导航和雷达;手臂则由美的自主研发,拥有16个自由度、6个主动关节,还搭载了六维力传感器。在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这台机器人的首份工作是巡检,负责信息收集、设备维护等常规性工作。
②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落地上海。5月9日,上海机器人企业傅利叶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举行了“具身智能康复港”揭牌仪式,双方将围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康复医疗场景的应用标准建设、康复方案共创、科研攻关等展开全面合作,携手打造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
我们的观点:越来越多的跨界巨头切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如家电龙头依托已有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场景优势,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工厂以及家庭场景的应用,市场关注其已有技术积累和资源禀赋与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协同性以及可迁移性,相关供应链也孕育着投资机会。此外,我们认为应该不拘泥于“人形”深度挖掘“AI+机器人”的投资机会,比如外骨骼机器人、灵巧手、传感器、机器狗,这几个方向都不以人形的放量为必然前提,且能够有持续的数据验证。此外,机器人轻量化趋势较为明确,尤其是PEEK材料应用得到广泛关注,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
工控
(1)内资厂商需求情况:4月订单情况来看,内资头部工控厂商需求同比平稳增长,贸易战带来的冲击比预期要小,但多数企业认为仍需密切观察后续进展。(2)外资厂商销售额情况:根据MIR睿工业,ABB传动4月,低压收入同比-6%;安川3月,伺服收入1.5亿,变频收入0.7亿;松下1-3月伺服收入1.78亿。
注塑机
4月头部企业订单在贸易战短暂冲击后,恢复较好增速,景气度延续得到印证;同时看好全球制造业产能再分布对于注塑机的持续需求。国内看格局,行业仍处景气区间,龙头厂商市占率持续提升;海外看趋势,注塑机海外需求有望持续5年以上,龙头企业沿“出口→本地服务→海外生产→技术整合”路径,全球化布局逐步深化。
机床刀具
行业基本面:2025年3月,中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7.48万台,同比增加23%,行业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头部机床企业一季度订单呈现较好增长趋势,汽车、港口等下游表现较好。
关注自主可控及人形机器人带来的新增需求。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自主可控需求提速,机床数控系统、丝杠,以及高端五轴机床国产化率较低,为自主可控重要方向。此外,人形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丝杠、减速器为代表的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带来新的机床需求,市场对于丝杠降本、量产带来的机床需求变化关注度提升,如磨床、自动车床、刀塔车床等。
工业气体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市场规模稳步提升,拆解气体外包行业规模增长来源:1)下游冶金、石化顺周期,新兴行业层出不穷,提供最底层Beta;2)外包渗透率的提升,贡献行业叠加的Beta。盈利模式方面,管道气提供项目托底,零售气贡献盈利弹性。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2025年5月8日,液氧均价419元/吨,环比+1.7%,同比-6.2%;液氮均价436元/吨,环比+2%,同比-5%;液氩均价603元/吨,环比+0.17%,同比-44.47%。氦气均价97元/立方米,环比+0.7%,同比-9.17%。零售液体价格整体环比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收敛空间,后续表现值得期待。近年来零售液体持续价格下降,在气体业务中占比逐步降低,短期内对利润端影响边际转弱。杭氧股份管道气制气规模稳步增长,带动2025Q1业绩增速提升。工业气体上游空分设备、换热器等环节海外市场需求向好,随着项目的稳步交付,
仪器仪表
1)电测仪器领域,国产替代政策叠加产品高端化进程是电测仪器行业的长逻辑,即便2023-2024年全球范围内需求增速放缓,国内企业增速仍优于海外同行。
美国“对等关税”加速我国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提升:2024年国内通用电测仪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7亿元,其中预计80%以上均进口自美国、欧洲(且美国多于欧洲)。目前关税政策下国产品牌经济性提升,国内龙头高端示波器放量为进口替代奠定基础,国内电测仪器国产化率有望加快提升。
2)公用事业仪表领域,燃气表受益于设备更新+老旧管网改造。2025Q1金卡智能利润端降幅较2024Q4进一步扩大,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上年同期退税金额较高等因素所致。短期内更新改造需求有所放缓、长期逻辑不改。
3)自动化仪表作为流程工业重要设备,下游资本开支偏弱使得自动化仪表需求出现下滑,川仪股份利润端承压明显。随着2025年下半年部分煤化工项目陆续进入设备招投标阶段,有望对企业订单业绩形成支撑。
检测服务
政策与市场合力下我国检测服务行业有望长期保持稳定增长,其中新兴领域需求增长预计高于行业增速。头部企业通过丰富业务线以及全国性布局乃至全球布局具备更强的接单能力以及更高的实验室利用率获得快于行业增速的成长性;同时头部企业积极加强自身管理提质增效,推进精益管理赋能业务发展。我们看好优质检测龙头的长期成长,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企业。2025年作为“十四五”的收官之年,我们看好特殊行业检测需求放量。
(1)国内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机械是典型的中游资本品行业,承上启下,与宏观经济波动密切相关,如果国内宏观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势必会影响机械行业总体需求。
(2)海外市场波动的风险:2025年4月美国对全球加征对等关税,后又暂停中国以外地区关税90天,又推出部分产品豁免,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回应,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中国企业出海不可能一帆风顺,未来的征程势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摩擦,是阶段性的小插曲还是新趋势形成,需要审慎判断。
(3)下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若下游行业扩产不及预期,则相应的设备需求将会下降,会对行业内公司订单、业绩等造成不利影响。
吕娟:董事总经理,研委会副主任,上海区域总监,高端制造组组长,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法国 EDHEC 商学院金融工程交换生,河海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士,2007.07-2016.12 曾就职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任机械首席分析师, 2017.01-2019.07 曾就职于方正证券研究所任董事总经理、副所长、机械首席分析师。曾获新财富、金牛、 IAMAC、水晶球、第一财经、 WIND 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2021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机械行业第二名。
许光坦:机械行业分析师。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21.4-2023.5曾就职于东北证券研究所,2023年5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专注于机床、机器视觉、复合集流体、注塑机、包装机械等行业的研究。
李长鸿:机械行业分析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FRM持证人。2021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历任研究发展部建材、机械研究员,当前研究方向为工业气体、仪器仪表、风电设备、轨道交通。
陈宣霖: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硕士,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士。2022年入职中信建投证券,核心覆盖工程机械、半导体设备等板块。
籍星博:中信建投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同济大学管理学硕士、工学学士。2022年入职中信建投证券,专注于船舶港机、光伏设备、检测服务等领域的研究。
赵宇达:机械行业分析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硕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2022年加入中信建投证券,历任研究发展部建材、机械研究员,当前研究方向为矿山机械、油服、电梯、轨道交通。
来源:点滴财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