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爸查体的时候肝功能单子上写着ALT偏高,医生让复查,他说年轻时候也有过,没什么大不了的,还问我是不是每个人查体都会有点异常,这种情况到底严重不严重?”
说这话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性,外套拉链只拉了一半,胸前揣着一张略显皱折的体检报告,手里还拿着刚买的水。
他说完也没多解释,像是在问人,也像是在说服自己。
体检单上出现一点红字,不稀奇,很多人看惯了。
但凡跟肝功能有关的,很多人都觉得没事,觉得过段时间自己能降下来。
尤其是转氨酶稍微高点、胆红素高一点、γ-GT飙一下,多数人都说“以前也这样”“吃点药就好了”,不当回事。问题也就在这儿。
不是所有异常都等于病,但有三项异常,真的不能轻描淡写地看过去。
身体出问题不怕发现,怕的是在出现信号的时候,不把它当回事。
肝脏不像胃痛、头晕、心悸那样容易被感知,它出问题时往往没有感觉,等感觉来了,大多都晚了。
体检表上那些看似枯燥的项目,其实是在替肝脏发声,只不过很多人没学会怎么听懂。
肝功能检查项目很多,但有三项要特别提出来,一旦它们出现异常,不管轻重,都要警惕背后可能隐藏的代谢、病毒或毒性损伤风险。
这三项分别是谷丙转氨酶(ALT)持续升高、总胆红素(TBil)升高、白蛋白(ALB)下降。
先说ALT。它是最敏感的肝细胞损伤指标之一。当肝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ALT就会释放进入血液,引起数值升高。
问题是,很多人ALT只是轻微升高,比如从40升到60、80、甚至100,医生往往也只是建议复查,但这背后可能有深层机制正在失控。
脂肪肝是一个关键点。不是每个人脂肪肝都会ALT升高,但ALT升高背后有将近一半是由脂肪肝引起的。
尤其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这一型,会在多年无症状的背景下缓慢推进肝纤维化。
ALT高,说明肝细胞正被破坏;ALT持续高,说明损伤还在继续。
研究显示,ALT在60~100之间长期不降者,有10%在10年内进展为早期纤维化。
还有一个角度是病毒性肝炎。
很多乙肝携带者在表面抗原阳性的状态下ALT正常,但一旦ALT升高,即便病毒载量不高,也可能代表病毒复制活动增强,或免疫反应重新启动,出现肝细胞坏死。
如果这个时候只看病毒DNA而忽略ALT变化,就容易错失治疗窗口。
临床上有不少慢乙肝患者是ALT轻度波动多年未引起重视,等发现时已经转为代偿期肝硬化。
第二项是总胆红素升高。这个指标大多数人理解为“脸黄了才高”,但其实不对。
很多总胆红素高的人表面上看肤色正常,但其实肝脏已经在解毒路径上出了问题。
总胆红素升高可能是肝细胞处理能力下降,也可能是胆道排出障碍。常见于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溶血相关疾病中。
临床数据指出,总胆红素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1.5倍以上者,其肝硬化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3倍。
尤其在合并碱性磷酸酶或γ-GT升高时,往往提示胆汁淤积型肝病在发展,或是早期肝内胆管损伤。
这种情况在药物性肝损伤中最常见,比如使用中成药、解热镇痛药、降脂药的人群中,部分人并无症状,但总胆红素缓慢升高,最终形成慢性胆汁性肝炎。
第三项是白蛋白下降。这是一个很多人忽略的指标。
白蛋白不是一个立刻报警的数字,但它反映的是肝脏的合成功能。一旦下降,说明肝细胞合成功能已明显受限。
这和转氨酶高不同,它不是细胞坏掉释放出来的指标,而是细胞干活能力变差的体现。
白蛋白低不仅影响营养状态,还影响药物结合、血管渗透压、免疫反应。
长期低白蛋白状态会加速水肿、腹水、免疫力下降的发生。
研究表明,60岁以上人群中白蛋白低于35g/L者,在随访三年内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比率是正常人群的2.8倍以上。
这个数值下滑的速度远比想象中快,一旦降到30以下,多数已经进入代偿功能衰竭阶段。
这三项一旦同时出现异常,基本可以判断肝脏结构和功能已经进入非可逆阶段的边缘。
单独一个值异常还可能是短暂应激或药物反应,但三者组合,几乎都在说明问题已经从炎症或损伤转向功能崩塌。
很多人还会说一句话:我没喝酒,怎么可能是肝有事?
这个观念早就不适用了。现代生活方式下,最大的肝负担不是酒,而是代谢紊乱。
高糖饮食、长期熬夜、高脂肪摄入、慢性低水平炎症状态,都是推动肝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慢病毒携带、代谢综合征相关肝炎,早就取代了酒精性肝病成为主力。
还有个极端被忽视的误区是:ALT和AST正常,就以为肝没事。
事实上,很多慢性肝病在进展期,尤其是进入纤维化、硬化阶段后,转氨酶可能逐渐回归正常,但白蛋白开始下降、胆红素升高,这才是更危险的信号。
肝功能指标是动态的,不能看一次,要看趋势,要结合肝脏B超、弹性成像、血清纤维化评分一起来看。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王庆梅.多学科个性化动态营养干预对老年肝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肝功能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5-02-28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