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近期,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监管和消费投诉处理中发现,一些不法商家针对老年人实施“1元购”“低价购”等消费陷阱,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严重侵害了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打假!
广大老年朋友们:
大家好!近期,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日常监管和消费投诉处理中发现,一些不法商家针对老年人实施“1元购”“低价购”等消费陷阱,扰乱市场秩序的同时,严重侵害了老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发布以下消费提示:
一、警惕“1元购领鸡蛋”等低价诱导陷阱
二、注意商品摆放及经营资质问题
1. 商品摆放规范:若发现商家店内商品随意堆放在地面、紧贴墙壁,未按规定离墙离地存放,甚至出现货架上摆着过期大米当展品的情况,这类商家的经营管理极不规范,其销售的食品、保健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切勿购买。
三、认清保健食品广告或宣传界限
1. 法律法规红线: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不得以讲座、培训、直播等形式变相宣传保健食品,普通食品(如压片糖果、凝胶糖果)不得宣称保健功效,保健食品更不得宣称能治疗疾病。但不法商家常雇佣“假专家”“假教授”,在直播间虚构“从医三十年”“掌握宫廷秘方”等身份,将普通食品包装成“能降血糖、抗肿瘤”的“神药”。例如,某“爱心企业家”在直播中宣称“羊奶粉能治糖尿病”,误导老人囤积60多盒,结果老人身体不适仍拒医服药,耽误治疗。
2. 理性辨别方法:选购保健食品时,务必认准包装上的“蓝帽子”标识(保健食品专用标志),并仔细查看说明书中标注的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等)。若商家宣称“吃了我的产品不用吃药”“三天见效、无效退款”,或用“现身说法”“免费试用”等手段诱导购买,均属违法广告或违法宣传,应立即拒绝并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四、多学习防骗知识,多与家人沟通
1. 学习防骗知识:平时多关注社区、新闻媒体发布的防养老诈骗案例,例如“用‘1元鸡蛋’吸引老人到店听课,再高价推销‘包治百病’保健品”的典型套路,了解骗子如何利用老年人关注健康、防范意识较弱的心理行骗。
2. 听取家人意见:遇到“买保健品送旅游”等大额消费诱惑时,一定要及时与子女、亲友沟通。例如,有老人瞒着家人花3万元购买“抗癌保健品”,结果拆开包装才发现是普通食品,后悔莫及。家人的客观判断能帮您避开多数陷阱。
3.避免冲动消费:冷静对待“年卡预存享五折”等商家噱头,消费者应谨慎对待预付类消费行为,留意商家的服务质量和经营状态是否稳定,若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商家沟通并保留相关证据,避免冲动消费。
让我们共同抵制消费陷阱,守护晚年安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