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上清华紫,四舍五入也算半个清华人?”今年4月,阿迪达斯和清华大学联名推出的“校服款”火出了圈——从129元的短袖到899元的冲锋衣,刚上架就被抢空,部分款式甚至被黄牛炒到3倍价格。这场看似“朴实无华”的联名,为何能让打工人、中产甚至非校友都疯狂?背后藏着阿
“穿上清华紫,四舍五入也算半个清华人?”今年4月,阿迪达斯和清华大学联名推出的“校服款”火出了圈——从129元的短袖到899元的冲锋衣,刚上架就被抢空,部分款式甚至被黄牛炒到3倍价格。这场看似“朴实无华”的联名,为何能让打工人、中产甚至非校友都疯狂?背后藏着阿迪达斯“逆袭”的关键棋。
如果单看设计,这套清华联名款确实“没什么技术含量”:紫色基调、胸口印着“清华大学”字样和阿迪达斯经典三道杠,从背影看和普通中学运动服几乎没区别。但就是这样的“简单设计”,成了今年春天最抢手的“身份象征”。
“以前买‘两棵树’‘三条路’是为了装体制内,现在穿清华校服才是低调的精英感。”北京白领小周的话道出了玄机——高校IP自带的“精英光环”,比任何标签都有说服力。雷军穿武大联名羽绒服带火校内销量、北影联名款被粉丝高价代购的例子早有先例,但清华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其IP价值更具普适性:对校友来说,这是“青春勋章”;对非校友来说,穿上它仿佛离“清华人”的圈子近了一步。
更关键的是“稀缺性”。目前这套联名款主要通过清华内部渠道预订,外部市场早就断货,连黄牛都得托校友代买。就像网友调侃的:“贵不是它的缺点,是我的缺点——但就算贵,我也想试试。”这种“难获取”的属性,恰好切中了当下年轻人“为身份认同买单”的消费心理。
这场联名爆火,其实是阿迪达斯“逆袭战”的缩影。3年前,这个曾经的运动巨头还在“病危”:盈利暴跌66%、Yeezy系列因合作方争议停售、DTC模式瞄准的中产市场增长乏力,一度被认为“过气”。但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阿迪达斯全球营收61.5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50亿元),同比增长13%;大中华区营收10.2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亿元),连续8个季度实现“有质量的增长”。
逆袭的关键,是阿迪达斯“放下身段”。新任CEO上任后,阿迪达斯做了三件事:
第一,清库存、推平价。曾经千元级的Yeezy被打折抛售,新推出的Adidas Essentials系列价格直降40%,用“薄利多销”重新抓住大众市场;
第二,深耕下沉市场。砍掉一线城市低效门店,在三四线城市新开300多家店,直接和361°、李宁“拼刺刀”;
第三,加速“中国化”。
80%产品在中国生产,200人的上海设计团队主导本土化设计,清华联名就是典型——用中国顶级学府的文化符号,重新绑定中国消费者的情感。
尽管成绩亮眼,阿迪达斯想真正成为“中国国民品牌”,还有三道坎要过。
第一关是“国产品牌的围剿”。安踏收购了FILA、始祖鸟等国际品牌,形成“运动品集团军”;李宁用“中国李宁”抢占运动时尚赛道;361°在下沉市场已有5000多家门店。阿迪达斯擅长的传统体育赛道被挤压,新兴的户外运动领域更是“零布局”,想突围并不容易。
第二关是“年轻一代的记忆缺失”。90后、00后成长的年代,安踏赞助了三届奥运会,李宁登上巴黎时装周,而阿迪达斯的高光时刻(如2008年奥运会赞助)已逐渐模糊。对年轻人来说,“三道杠”的吸引力远不如“中国李宁”的汉字logo或“安踏冠军系列”的奥运基因。
第三关是“科技与时尚的平衡”。阿迪达斯近年靠德训鞋、清华联名款“接地气”,但运动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终究是科技。伦敦马拉松上,阿迪达斯ADIZERO ADIOS PRO EVO 1跑鞋以138克的重量打破女子马拉松纪录,证明其技术实力;但如何让尖端科技“落地”到大众产品,让消费者既买得起又觉得“有面子”,仍是挑战。
从清华联名的爆火,到连续8个季度的增长,阿迪达斯的逆袭告诉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市场,“国际大牌”的光环已经褪色,消费者更愿意为“懂我”的品牌买单——懂我的文化认同,懂我的消费需求,懂我的情感共鸣。
但“懂”只是开始,“长红”才是目标。当国产品牌在科技、设计、渠道上全面崛起,阿迪达斯要想真正成为“国民三道杠”,可能需要更彻底的“本土化”:不仅是联名清华,更是联名更多中国文化符号;不仅是下沉市场,更是下沉到年轻人的社交圈;不仅是卖衣服,更是卖一种“属于中国的运动生活方式”。
毕竟,对消费者来说,“穿上清华紫”只是一时的热情;能一直“穿得舒服、穿得骄傲”,才是品牌真正的成功。
来源:奇幻星球M14MG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