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第二期持续围绕体重管理的“三驾马车”。睡不好,瘦不了,专家们特别指出,睡眠也会影响减重。如果每天睡不够5小时,身
打造上海市民喜闻乐见的一站式健康科普服务,由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疾控局、市爱卫办主办,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健康频道承办的“上海健康播报”第二期持续围绕体重管理的“三驾马车”。睡不好,瘦不了,专家们特别指出,睡眠也会影响减重。如果每天睡不够5小时,身体就会让大脑发出“饿了”的信号,触发“进食”行为。科学“躺瘦”秘籍是保障睡眠时长,18-65岁成年人建议每天睡7-9小时,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天睡7-8小时。另外有研究显示,缺觉者面对甜食时,大脑奖赏中枢激活强度增加60%。因此,使人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食物。
熬夜带来睡眠不足,是减重路上的“绊脚石”为什么睡眠会影响减重?上海市医学会科普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乔颖解析,睡眠不足会使“饥饿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饱腹激素”(“瘦素”)生成,往往导致每日多摄入约385千卡热量,相当于多吃一碗米饭。另外,深度睡眠阶段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可促进脂肪分解。长期睡眠不足者,内脏脂肪的堆积速度比正常睡眠者快30%。
乔颖提醒,
要打造优质睡眠就要建立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避免长时间午睡,控制在20-30分钟。卧室温度调整以体感舒适为宜;选择舒适床具;使用遮光窗帘、耳塞,减少外界干扰;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阅读、冥想、泡脚等放松活动,更有利睡眠。
很多人刷手机睡得晚、睡得少,是否会造成体重增加?白天补觉能否弥补?乔颖指出,频繁熬夜带来睡眠不足,是减重路上的“绊脚石”。当睡眠被手机屏幕吞噬,被偷走的不仅是时间,更是身体代谢的主动权。如果每天睡不够5小时,身体就会让大脑发出“饿了”的信号,触发“进食”行为。有研究发现:同样减肥,睡满8小时的人比睡5小时的人可多消耗55%的脂肪。睡眠不足时,身体会优先分解肌肉而不是脂肪来供能。减不下去的体重,都是被熬夜“省”出来的脂肪。
那么,白天补觉就可以抵消透支的睡眠吗?
在睡眠的计算方式中,“0+1”并不等于“1”,睡眠没有叠加作用。熬夜后,白天补觉虽有一定作用,但只能适当减轻疲劳、补充体力,难以达到没有熬夜的状态。
乔颖指出,最佳睡眠时间,错过了便再也回不去。与生物钟背道而驰的狂欢,需用余生的健康“分期偿还”。长期把熬夜当作信用卡“提前消费”,还的“利息”不仅仅是减重失败,还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皮肤暗黄、内脏损耗等,并易患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碎片化运动叠加和整段运动时间的效果相差无几久坐伏案的工作人群运动时间有限,如何通过运动、营养和睡眠减重?不同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人群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上海市运动促进健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职场分会主任朱娴提出,
对于久坐人群,“精准性”尤为重要,“碎片化运动叠加和整段运动时间的效果相差无几。我们要学会把握碎片化时间,单次运动时间超过7分钟,强度适合,就能对身体机能产生改善效果。”
另外,不同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的人群,通过医疗筛查、体能评估、生活方式评估、针对不同疾病或希望实现不同目标,可以采用不同的运动处方。例如,阳光下慢跑、瑜伽、太极,可放松身心,增加血清素,改善睡眠质量;跳舞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音乐与肢体协调促进内啡肽分泌,缓解抑郁情绪;有氧运动结合等长运动(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可降低高血压风险;力量训练(如举重、哑铃),可有效提升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经常做放松拉伸,同时增加肌肉的训练,可缓解慢性腰痛。不同运动不同作用,总有一款适合你。
网上流传的“碳水循环减肥法”靠谱吗?网上流传的“碳水循环减肥法”和“液断”饮食法,科学吗?长期操作会不会营养不良?
上海市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指出,
“碳水循环减肥法”是指高碳水饮食和低碳水饮食交替进行,“高碳水日”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低碳水日”每日摄入不超过50克碳水。目前流行多个不同组合版本,以四天周期模式为例,具体为:第1天“液断”,只喝液体,选择任何无糖饮品,加上饮水,共2000-3000毫升;第2天“蛋白质断”,只吃优蛋白食物如鸡蛋、虾、鸡胸肉、鱼等;第3天“蔬菜断”,只吃蔬菜如青菜、西蓝花、白菜等;第4天“碳水日”,只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粗粮为主,如红薯、玉米等。本质属于变相节食行为。
“液断”饮食法,指每日只喝液体,如水、牛奶等,一般每天控制总热量不超过1200千卡。
许多人采用这两种饮食方法后,体重迅速下降,为什么?因为这两种饮食都非常极端、能量很低,身体在极端饮食下启动“应急模式”,从代谢机制分析,体重下降主要源于:一是糖原储备消耗,每消耗1克糖原伴随3-4克水分流失,因而导致脱水性体重下降;二是能量不足导致的肌肉分解。这种以牺牲瘦体重为代价的减重方式,将直接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形成“易胖体质”的恶性循环。
持续此类饮食可引发多重健康风险,导致各种营养素摄入不足,干扰正常身体功能,引起营养不良。极端饮食实践者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非常容易出现报复性体重反弹。
5月需谨防这些疾病5月气温上升,要警惕呼吸道疾病、虫媒传染病、肠道感染及犬咬伤等风险。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副主任丁园介绍,
气温上升,蚊媒传染病将进入流行季。居家可安装纱窗蚊帐,注意环境卫生清洁,清理住所内外的积水,减少蚊虫孳生。户外活动时,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并选用具有“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号”的防蚊驱蚊剂,森林草地还需防蜱虫叮咬。
随着郊游露营等活动增多,犬类等宠物户外活动也会频繁。因此,要预防人畜共患传染病风险,避免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小动物。若被抓咬,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约15分钟,并及时前往犬伤门诊规范处置,根据医嘱接种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
手足口病将进入夏季好发期,建议婴幼儿在12月龄前完成EV71疫苗接种。日常注意手部卫生,饭前便后规范洗手,避免与有发热等症状的儿童接触。保持室内通风,对孩子日常频繁接触的玩具、家具表面定期清洁和消毒。
本市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将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仍需关注新冠、水痘、麻疹、百日咳等潜在威胁。重点人群建议接种疫苗,老年人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儿童按免疫程序接种麻腮风、百白破及水痘疫苗。
来源:周到客户端